臺灣賣場陳列圖解 無敵販賣機
臺灣 賣場 陳列 搜索更多相關帖子: 臺灣 賣場 陳列
本文選自聯商網“流通快訊”頻道
「陳列」的目的在于「販賣」。陳列所扮演的角色在于輔助銷售,讓商品能夠更容易被消費者看到、選到、拿到。
《陳列的意義》
(1)展現出顧客所需要的商品價值
顧客之所以駐足在陳列貨架前,是為了要選購商品,即使是非常引人注目、美觀的陳列,但若不是會讓顧客想要購買商品的陳列,也是白忙一場。陳列最重要的并不只是美觀而已,而是要讓顧客產生想要購買此商品的欲望。主角在于商品。 陳列的目的并不只是要擺得好看,而是要讓在賣場中不斷移動的顧客停下腳步,并產生購買此商品的欲望。
(2)讓商品站到顧客面前
由于主角是商品,若陳列在賣場也無法讓顧客產生想要購買此商品的欲望,那么和擺在倉庫和物流中心有什么差別?為了讓顧客了解商品的價值,必須讓商品與顧客更加貼近。 (3)透過商品本身的宣傳 商品價值的傳達,除了靠廣告、店員解說之外,商品本身也是會說話的。 (4)不用大費周章 陳列并不是要特別花費金錢、時間、人力等大費周章地裝飾商品區,最好是不用花太多費用,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
(5)表現與主張
能夠讓原本沒注意到該商品的顧客意識到該商品價值的表現;以及在賣場內讓顧客了解到這件商品對自己是有用的主張。 (6)現場立即見效
表現與主張的內容必須簡單明了,讓顧客在當下馬上就能夠理解。 (7)讓顧客接納
只讓顧客了解商品所擁有的價值是不夠的,必須讓顧客認為這項商品對自己而言是必要的,絕對要買,同類商品中一定要買這個品牌。 當顧客拿起商品放進購物籃的一瞬間,才是陳列成功的指標。 《陳列五大要素》
所謂的「陳列技巧」,就是在賣場中提供商品給顧客的方法。技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賣場的業績。而陳列效果的好壞,決定于五大要素的交互組合。 (1)品目
顧客所需的品牌、尺寸。 (2)陳列量、排面數 確保貨架上的商品充足且不會斷貨的陳列量。 (3)面(以商品的哪個面朝向顧客)
決定「面」的原則: 1.顧客選購商品重點的「面」是哪個? 2.看起來比較寬的「面」是哪個? 3.能夠看到包裝內的「面」是哪個? 4.配色較美的「面」是哪個? 5.較容易陳列的「面」是哪個? (4)場所、位置
在哪個貨架的第幾排? 哪個端架? 哪個走道? (5)陳列的型態
包括:垂直陳列、以用途別/商品別區分陳列、相關陳列、島型陳列、混合陳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