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業對損耗(Shrinkage)的定義是:不明原因的庫存短缺金額, 而把已知原因的庫存減少,如報損的商品稱之為損失而不是損耗, 報損商品相當于商品毛利的損失, 是降價金額的一部分。這種定義方法讓管理者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控制不明原因的損耗上, 突出了例外管理, 是比較科學的;國內大部分零售企業則把不明原因的庫存短缺和報損商品金額合在一起作為損耗,這種方法的觀點是,損耗是未對銷售產生貢獻的商品金額,強調了損耗對利潤的影響。不是所有商品都需要計算損耗, 對于生鮮分區(肉類、海鮮、熟食、果蔬、面包等),由于其商品很難做到單品管理, 所以定期計算部門的毛利率是評估其運作的最好方法。只有非生鮮分區的自有庫存部分, 才需要通過盤點確定其損耗和損耗率。
根據存貨的不同計價方法,損耗的計算分為零售價法(Retail)和成本價法(Cost)。零售價法以沃爾瑪超市業態為代表, 目前美國的零售企業有一半采用這種方法。
零售價法
計算方法如下:
損耗金額=實際盤點庫存-賬面庫存
實際盤點庫存為年終盤點時所有商品的零售價乘以庫存數量的總和。
賬面庫存=期初庫存+收貨金額-銷售額-∑降價金額(Markdown)
降價金額=(原售價-新售價) ×商品現貨數量
公式里的每一項都以零售價計算, 特別要注意賬面庫存中的降價金額部分, 由于是以零售價計算, 所以每個商品在盤點期間每一次零售價的變化都需要準確記錄, 這要求在變價時要人為地確認變價商品的現貨數量, 如果出錯將影響賬面庫存的準確, 從而產生損耗。例如: 一家商場只有一種商品, 零售價10元, 庫存數量100個。假如期間沒有發生收貨和銷售,只是在盤點前零售價從10元降到9元, 在變價時計數90個, 請計算是否產生損耗?答案: 實際盤點庫存=9×100=900元(假設盤點是準確的)。
賬面庫存=10×100-(10-9) ×90=910元損耗金額=900-910= -10元結果很出乎意外, 商場沒有任何經營活動, 竟然盤虧了10元。原因很簡單, 就是在變價計數時計錯了數量, 如果計為100個, 就不會有損耗了。在實際運作中, 商品的實際現貨數量和電腦庫存數量一定存在差異, 所以在變價計數時一定要點實數, 如果只按庫存數量, 損耗就會產生。
零售價法的好處:
* 平時庫存數量的調整不影響賬面庫存, 只有在年終盤點和平時變價時需要準確點數,這樣平時修正庫存不會產生損耗, 員工敢于調整庫存, 可以保證庫存準確,有助于訂貨的準確。
* 大盤點一年盤一次即可。
* 對于零售價經常變動的折扣店, 可以隨時掌握變價金額, 便于控制毛利。
零售價法的缺點:
* 每一次變價都需要計數, 如果員工責任心不強,就會產生大量的賬面損耗。
* 盤點結果損耗只能分析到部門, 不易精確到單品,不利于損耗原因的查找和調查。
* 損耗率要比成本價法的損耗率偏高。
成本價法
成本價法以沃爾瑪山姆會員店業態為代表, 也是絕大部分國內零售企業采用的方法。
計算方法如下:
損耗金額=實際盤點庫存-賬面庫存
實際盤點庫存為年終盤點時所有商品的成本價乘以庫存數量的總和
賬面庫存=期初庫存+收貨成本-銷售額成本
公式里的每一項都以成本價計算, 商品的庫存數量和賬面庫存一一對應, 每一次庫存的調整都會改變賬面庫存, 改變庫存的途徑通常有庫存調整和報損調整兩種。成本法的關鍵是平時要周期性盤點, 并調整庫存, 累積損耗, 再加上年終盤點時的庫存差異, 即為全年的損耗。以上只是不明原因的損耗,如果企業規定需要加上報損金額,還要把這部分加上。
成本法的好處:
* 損耗分析可以精確到單品, 便于損耗原因的查找和調查。
* 損耗率要比零售價法的損耗率偏低。
成本法的缺點:
* 平時每一次調整庫存都影響賬面庫存, 員工不敢輕易做庫存調整, 不利于庫存維護, 影響訂貨的準確。
* 對于幾萬種SKU的商場, 平時周期盤點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影響效率。
損耗率應該作為零售企業的一個財務指標, 它的計算方法如下:
損耗率=損耗金額/盤點商品的銷售額×100%
對于零售價法, 分子以零售價計算;對于成本價法, 分子以成本價計算。而分母的銷售額都以零售價計算。這里需要注意, 準確地講,銷售額應該僅是由盤點的商品產生的, 不應該包括生鮮分區, 聯營商品的銷售額, 這樣才能反映企業營運的真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