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用投資人的錢,用圈來的錢,燒錢買成交額、買用戶,這樣的業務是不成立的,沒有未來”,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說。
4月25日,在杭州舉辦的一個投資論壇上,張勇首次分享了他的投資觀點和未來投資主題。他認為,用互聯網技術和思想重構行業,這當中存在巨大的機會,值得投資者關注�!�+互聯網”和消費升級將繼續成為核心投資主題。
過去一年多資本市場轉冷,催生了千億規模的互聯網公司兼并和融資大潮。O2O和電商創業公司倒閉的消息不斷,獨角獸融資周期越來越短,已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啟動貸款發債,資金饑渴可見一斑。
但張勇透露,他常�?吹狡髽I進入某一個行業,圈到錢,燒錢買用戶,大手筆補貼。很多個案都是在燒投資人的錢,而錯失了真正的核心——商業的重構。
他認為,“在燒錢的過程中,要看誰率先完成了商品或服務的組織重構,誰在重構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帶來了整個生產供給效率的提升,如果有具體的變化,才會有意思”。
在張勇眼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有兩層:一層是供給的產品和服務本身提升,另一層是供給方式的升級,而利用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整個供給方式的升級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張勇特別指出,在這個過程中,越是傳統的領域,互聯網帶來的變革和影響越大。他尤其看好對于食品農產品、健康和體育,這些過去沒有完全市場化的領域,看好其中蘊藏的機會。張勇以阿里體育為例,“原來體育叫體育事業,但今天我們要做的是體育產業、體育經濟,要真正變成一個面向市場,用市場驅動的產業變革�!�
對很多實體服務而言,服務本身必須通過實體方式完成。張勇認為,在服務前、服務后的一部分內容是可以通過互聯網方式更高效的組織,更高效的進行信息分享,更高效的營銷,更高效的口碑傳播,這當中有巨大的機會。
巨大的機會在于如何利用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對特定產業的商品組織、服務組織和流程再造進行全方位變革。任何公司和群體,抓住這樣的機會,完成這種重構,就會使這個行業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領域也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但張勇直言,互聯網企業都有很強的“入口情結”,誰得入口誰有天下,燒錢可以聚合用戶,搶占入口,但事情都有另一面。如果商品和服務本身沒有變化,很難帶來真正效率的提升,產業升級更無從談起。
近兩年來風起云涌的“互聯網+”,其表現形式是“+互聯網”——每一個產業擁抱互聯網,產生化學變化。互聯網1.0時代是讓供需碰面,而到了今天,互聯網已經是一種基礎設施,任何僅依靠解決信息對稱問題而產生的互聯網商業模式終將消失。
消費升級則是張勇看好的另一個領域。張勇直言:“無論是精神產品的消費,還是新型服務產業,在未來幾年發展是確定性的,甚至比實物消費的確定性高得多。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如何把握機會,抓到細分行業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