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農特產品電商正全面爆發,“吃貨經濟”引爆新型的互聯網農業模式發展。產業基地互聯網化、品牌化營銷、渠道微商化、社群化、供應鏈扁平化、快物流網絡,成為微商時代必須面臨的新的商業模式。
老朱總結了國內40多家農業基地對農特產品電商所面臨的8大問題,這些問題是所有做農特產品基地、電商轉型、物流供應鏈服務的角色所面臨的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繞不開躲不過的。
一、爆款選品問題
每一家農特產品都希望通過電商+微商的方式拓寬新渠道,但不是每一個產品都適合。電商運營選對合適的爆款產品是核心。單品的選擇需要考慮到線上營銷、品牌故事、物流包裝、冷鏈物流、終端用戶體驗曬單、產品定位的精準人群等各種細節。
大部分產品具備季節性,最好要逐步篩選建立全國的全年農特產品清單(數據庫),而且是適合電商+微商運營類別的單品,像桃子,像大櫻桃,冬季的新疆大棗等,都是比較典型的潛力單品。
二、標準化問題
有農產品企業的總經理提到標準化問題,畢竟農產品不等于商品,在產品和商品之間,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比如產品的標準化與賣價、物流SKU化、包裝的標準化、市場的定位等。
標準化的實施不僅僅是在成品的選品,也不僅僅是外表,甚至是種植過程也直接會影響口感和色澤;還有就是物流過程的標準化。比如,有的產品適合基地直接單品包裝,有的則適合物流到集散地發在分撥包裝。
如果電商運營,從產業基地到每一個用戶手上,都需要一套標準化的體系。
三、品牌化建設問題
農特產品的互聯網化,品牌農業是關鍵,作為運營者我們賣的不僅僅商品,賣的是對品牌的享受,賣的是品牌背后的故事,賣的是健康生活以及背后健康的生活理念......吃貨的本質不僅僅是在吃,吃出面子,吃出個性,吃出品位,吃出健康的心態....這才是他追求的內在。
作為基地,天生會做種植生產,但品牌化的建設和經營,如何為品牌上增加更多的價值體驗,這方面大部分基地不會玩,或者僅僅是玩一點皮毛。
真正的品牌化,是產品品質、人群定位、幕后故事、營銷策略、大V體驗、旅游農業...多維度一體的,而且需要借力于互聯網營銷的手段,多維度建設。 而這些,往往是我們最最缺乏的。
四、營銷手段缺乏
產品的品牌化驅動過后,接下來就是營銷,吃貨的營銷和化妝品微商營銷完全不一樣。化妝品微商可以用美女實現,賣的就是大家對美的追求,心理的預期,而且沒有一個標準化的美,且美女經濟剛好適合在朋友圈進行傳播。
但化妝品微商有一個軟肋,那就是你天天在朋友圈里曬單一的化妝品,會帶來不具有持續性的良好體驗。而農產品吃貨,曬的是色澤和健康生活,而且不同時期不同的單品上線,這是非常好優勢。
所以說,吃貨的營銷和化妝品的營銷絕對是差異化的。
吃貨的體驗的玩法,我本人在過去1年的時間內,自己進行了全面的測試,經常看到我朋友圈里曬各種吃貨的效果。但真正能把這種體驗營銷與營銷勢能結合的好的,還是不多。
五、新型的供應鏈運營體系
農產品微商和電商有本質的區別,供應鏈模式也是決然不同,不同產品的供應鏈模式也不一樣,比如化妝品完全可以囤庫存,渠道庫存代理化。而且農特產品,誰也不可能囤庫存,需要的是C2B的供應鏈模式,這個模式有一個核心是預售的流量和供應鏈計劃(基地產能密切相關),如果供應鏈運營經驗缺乏,不是基地壓貨壞掉,就是末端銷量出來了訂單來了,沒有合適的商品,最終導致大量的投訴和損失。
在這個領域,懂農業、懂基地、懂微商、懂物流供應鏈的人有多少呢?所以這是最重要的一個軟肋。
六、地標性農產品安全背書問題
吃貨與安全密切相關,從種植到線上銷售末端,全過程如何實現安全監管,如何對產品質量背書,基地不僅僅是一家企業,有的是多個企業共生,共同背書地標性農產品上,這個問題是農特產品電商必須解決的問題。
最好的做法是引入政府背書,最后可行度的就是政府,而不是企業,也不是電商末端的營銷者,更不是物流。
當前各地政府都想把自己當地的產品推向互聯網,而他們自己還在摸索的路上,單純的一家企業無法推動企業對品牌的背書,這就需要對產業鏈整合的平臺協同基地、物流、以及電商平臺及營銷人共同與政府建立背書的體系。
七、同類品牌的競爭問題
同類品牌競爭,比如陽澄湖大閘蟹、贛南臍橙、五常大米等,這是產品都是屬于地標性產品,商品魚目混珠,同類品牌的保護,產品的競爭,最后會影響用戶對該商品的信任度。
如何保證對品牌的保護,同時讓用戶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這是電商+微商這個扁平化渠道所面臨的問題。因為稍微有一點名氣的品牌,都會被人家抄襲和假冒。
八、電商渠道全網化
電商以及吃貨微商,也可以做成人人微商,但做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人群吃貨定向精準的商品。如果前期盲目推進,用戶體驗不好,食品安全問題出現,這都是對農產品電商致命的傷害。當前微商的運營是百花齊放,而且參差不齊,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體系,不僅僅是讓吃貨吃到便宜、放心的個性化商品,而且讓整個成本最優、購買渠道最便捷。基地產品能夠在微商時代拓展出新的一條小路,這是每一個微商產業鏈上的從業者必須關注的話題。
新模式,一定會帶來新問題,當然也是新商機。真正玩轉農特產品微商,需要產業基地互聯網化、政府背書、品牌化營銷、渠道微商化社群化、供應鏈扁平化、快物流網絡標準化等一體的平臺,不是單獨玩轉一個單品就能成功的。這背后需要一體化的專業資源和運營團隊。
解決路徑:
一、產品品牌化
農特產品需要基地完成:產品商品化、商品品牌化、品牌社交化,而整個過程不是每一個農業基地都能玩轉的。
真正需要一個專業的團隊,幫助每一個地方的單品,進行品牌孵化,并且結合多個維度的渠道,進行個性化的打造,特別是涉及主品牌、副品牌的結合。
關于互聯網時代的品牌打造一定要重視:
(1)品牌故事化:有利于多維度傳播,故事融入商品,禇橙就是典型的案例;
(2)品牌圖片化:有利于微商傳播;
(3)品牌人格化:代表了某一類消費的健康消費品味,便于消費者自我占位體驗。
【建議方法】選擇科學的品牌策劃團隊,懂互聯網農業、懂微商、懂微商時代的供應鏈運營、懂品牌策劃營銷的機構。
二、獨立孵化電商+微商運營團隊,與其他線下渠道平行
任何基地都想做電商以及微商,但電商需要獨立的運營團隊,這是一個死穴。傳統基地基本不懂電商+微商商的運營方法,有的是原來的流量電商的思維,有的是傳統零售線下的經營思維。
基地真正要玩轉電商+微商,需要打造一次配合電商+微商運營的專業隊伍,電商渠道、傳統渠道平行。我們建議新成立一支隊伍,獨立孵化,這樣既不傷害老渠道業務,同時不會被老渠道業務同化。
【建議方法】內部培養3名左右的90后幾次微商運營人才,送到專業的微商運營平臺去實戰操作,切記不要參加單獨將微商的培訓班,記住:真正的實戰是演練出來的,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線上營銷素材體系
如果運營團隊雛形出來,品牌開始孵化,接下來就要搭建一套完善的線上營銷素材體系了。
線上營銷素材體系分為品牌營銷素材和微營銷素材,兩個維度涉及的內容完全不一樣。
(1)品牌營銷,通路是各大吃貨集中的大V,各大吃貨聚焦的社區、社群,這個涉及品牌故事、基地體驗、健康要素、吃貨文化等多維度。
(2)微營銷素材,這個主要是提供給微商下集微渠道的內容,而且結合每一種產品每個地方的人群,給的圖文、照片有著重要的差異(這一切是細節決定成敗),微渠道的賣點全靠這個素材。
【建議方法】從照片到圖文、從基地到粉絲試吃體驗,這需要有一個專業的小團隊負責,包括攝影,建議3-5人負責。
四、單品包裝設計個性化
電商渠道和傳統線下渠道有本質的區別,而且特別是農特產微商,每一個單品,每一個細分,甚至每一個營銷方式,背后都有獨特的包裝,因此農特產微商運營,包裝設計一定要個性化。
有兩個案例值得大家思考:
(1)四川某小吃老總,送我一箱吃貨,里面不僅僅有小吃背后的故事,就連牙簽隨包裹快遞過來了,這樣的體驗非常人性化,其實牙簽本不值錢,值錢的是他們的“用戶思維”。
(2)贛南的橙子,去年有渠道送我5箱,包裝上特別有其品牌故事,和橙子背后的種植介紹。這讓吃貨吃的不僅僅是橙子,而且知道橙子的成長歷程。
【建議方法】單品包裝重要的是用戶思維,一定是在用戶的體驗角度去思考,這樣的包裝設計和創意,是線上營銷必不可少的,因為微商曬單,曬的就是驚喜。
五、根據單品定義供應鏈模式
不管是電商,還是傳統零售,本質是單品驅動的供應鏈,這個方面7-11、沃爾瑪等巨頭玩的非常極致,而且現在都是末端大數據驅動的供應鏈。微商時代,供應鏈也不例外,但微商的末端數據完全不可把握,不要一傳統的思維去思考微商的數據驅動的供應鏈。但你一定要思考每一個單品的供應鏈運營體系,每一個單品都是個性的。
農特微商,供應鏈模式的定義非常重要。大多是走的預售的C2B的模式,這個供應鏈是和傳統的B2C有本質的區別,因此預售系統,集中訂單管理,有的部分商品需要有云倉庫存。
特別注意的是:如新疆的干貨,因為路途遙遠,干貨好存儲,這個庫存控制應該在前端。而水果、海鮮則不能夠按照這樣的供應鏈模式。
【建議方法】微商的運營,需要專業的供應鏈體系的整合支持,不是一個單品基地就能夠玩轉的。如何針對每一個單品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這需要和專業的供應鏈運營團隊合作。
六、科學精準做好產量預測與品控
微商,讓整個商業供求徹底扁平化了,而且基地運營相對可視化了。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做好基地產量的準確預測,對于質量如何做好科學的控制,這是直接影響到前端營銷的。所以產能控制和品控是每一個基地必須關注的,如果微商渠道賣的好,缺貨了以次充好,看似獲得了銷量,其實是給自己好不容易打造的品牌做減法。
【建議方法】品控問題關系到一切,產品出問題,微商無論怎么做都做不好,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專業的品控團隊進行運營管理。
七、推動大V定期基地體驗活動
大V是整個品牌營銷的核心,而不是名人代言,名人做電商不容易,但大V體驗是非常有價值的。他形成了人格化代言,而且吃貨的代言。基地應該重視邀請大V體驗,一次體驗,可以讓整個互聯網知道基地的產品和品牌。
基地品牌化不僅僅是基地企業的事情,當地政府有著重要的扶持,因為農特產很多都是地標性產品,政府的支持是必須的,這也是農業“互聯網+”的重要落地手段,同時勞動就業和拉動地方經濟。
【建議方法】基地定期組織大V體驗,同時和農業旅游結合,會迎來更大的商業價值,一定要將政府的相關的資源結合。
八、創新,創新!
這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農特電商+微商的運營模式在快速迭代,沒有一概不變的方法,也沒有一概不變的套路,持續的創新,是不斷成長的第一階梯。
【建議方法】找對合作伙伴,找對創新思維的人群非常重要,不要只低頭搞運作,更要抬頭看風云變幻的趨勢。
作者:老朱,前皇冠店掌柜的,電商實戰派操盤手,淘大講師,專注傳統企業電商落地.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否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