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國內最大的全民眾籌平臺輕松籌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且對外宣布平臺正式取消個人大病求助項目手續費。此消息一出,立馬在互聯網公益圈乃至各大社交平臺引來諸多熱議。有人認為輕松籌這么做暗示出互聯網公益平臺已到了行業洗牌期;有人認為這是為了刺激獲客釋放的一次市場大招。其實,依筆者來看,能夠持續獲得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至少說明輕松籌在互聯網公益行業里的業績是被肯定的,獲客是每個平臺都需要的,但不是重點。下面咱們來分析下為什么輕松籌要取消手續費?
據相關數據顯示,輕松籌平臺目前注冊用戶近1.5億,籌款項目逾180萬個,支持次數超過3.3億人次。所以,從客觀上來看,輕松籌取消手續費,對其業務盈利或多或少有點影響,但這個影響畢竟是有限的。因為在沒有取消手續費之前,輕松籌主要的盈利模式并不是依靠手續費,而是依靠旗下的嘗鮮預售、夢想清單等版塊業務的加持。
畢竟,基于社交平臺發展起來的大眾性消費產品最不缺的就是流量,況且還是公益項目,即使按照1%的轉化率來算,自身造血就比較強悍。宏觀上來看,取消手續費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用戶。當一切業務都在正向量級發展的時候,考慮的不再是獲客問題,而是用戶服務體驗問題。大手筆的反哺,間接凸顯出輕松籌在市場發展中的自信及始終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發展的社會價值觀。
從市場發展幅度來看,互聯網公益相對其它大眾消費類行業,整體增長較為緩慢。一來是用戶對互聯網公益認知度還需強化;二來是國家相關政策的限制,但這并沒有阻擋創業者們的瘋狂進入。伴隨著資本的推動和雙創的激勵,許多互聯網公益眾籌平臺猶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搭建平臺容易,運營起來難。
許多平臺一開始就奉行所謂的“0手續費戰略”,拿著投資人的錢瘋狂補貼,目的在于短時間內獲取規模級用戶。這樣做的壞處是一來自己把自己作死了,比如病友幫、愛心籌等就出現過停止運營的官方告示;二來因為市場的無序惡性競爭,導致了大量公益事件頻發。這種粗獷的商業模式,不僅把市場弄的烏煙瘴氣,而且重要的是將互聯網公益的價值并沒有真正釋放出來。
反觀輕松籌此次推出的“0手續費”,它的目的是依靠其億級注冊用戶和各類社交平臺的加持,通過價值服務快速擴大其品牌在市場中的認可度,引導用戶對互聯網公益的認知,由感性轉向理性,從而深度凈化互聯網公益行業,促進行業持續健康向前發展。這與前面所說的那些公益平臺的“0元手續費戰略”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取消手續費,對輕松籌來說,并不是貿然之舉,而是自身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行為。其實,這種創新的運營之術,在輕松籌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比如在大病救助信息審核階段,其業內首創的“基于熟人關系的社交眾籌模式”及“數據+客服+群眾”三重把關的獨特審核制度,有效的杜絕了虛假欺騙信息,為愛心落地構建了一個安全之盾;還有在2016年4月份上線的輕松互助業務,以“一人生病,眾人均攤”的模式為大眾提供低成本高性價比的服務。會員繳納10元的費用即可加入互助計劃,一旦有會員患病就會根據互助規則給予發放最高30萬元的互助金。據最新的官方數據顯示,該互助計劃已發放了624萬互助金,幫助24個大病家庭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
持續不斷的創新,億級用戶的深度信任,也使得輕松籌能夠短時間內成為唯一入選民政部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資質的眾籌平臺;成為連續獲得騰訊、IDG等知名資本機構投資的對象;成為國內最大的免費個人求助平臺。0元手續費的推出,筆者感覺將會更加夯實輕松籌在互聯網公益中的領先地位,尤其是在個人救助這一塊,競爭對手恐很難超越。
- 該帖于 2017/5/25 8:5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