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天災人禍時,各地的血庫都會出現缺血的情景。雖然一方面政府鼓勵捐血,倡導捐血,但似乎不見療效。所以經常性的聽到XX市血庫告急。但近期日本一些企業合作開發出一種量產血小板的技術,未來可能有助解決事故或手術后血液缺乏的問題。
過去醫療手術中,都是使用捐贈血液中的血小板協助減少出血,但隨著高齡化和低生育率的來臨,日本一些醫藥相關企業開始有了對血小板長期供應的擔憂。因此包含大冢制藥集團、日產化學在內的 15 家企業與京都的新創公司 Megakaryon 合作,希望找到一種便宜的量產血小板方法。
據了解,這項技術主要與誘導性多功能干細胞(iPS)有關,這種細胞能發展成身體任何類型的細胞,對于再生醫學和藥物開發領域都有很大的幫助。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在 10 年前成功找到培育方法,也因此在 2012 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那之后,東京大學的中內啟光教授、京都大學的江藤浩之教授開發出運用 iPS 細胞量產血小板的方法,并授權給 Megakaryon 使用專利的獨家權利,正式開啟血小板量產化的道路。
隨著量產血小板技術順利研發成功,Megakaryon 預計明年開始于日本、美國進行臨床實驗,日標在 2020 年通過相關認定,并開始在日美銷售相關產品,未來也希望能擴大至其他國家使用。
血液凝固過程中,血小板的作用相當重要,但過去血小板都是依賴捐血獲得,而捐贈的血小板保質期只有 4 天,一但碰到大量需求事件就很容易出現短缺;相較之下,由 iPS 細胞制成的血小板可保存兩周,同時保管成本也更便宜。
日本在科技上一直是領先全亞洲的,中國雖然發展迅猛,但要追上日本的步伐還需一段時間。
免費試用網:www.3agp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