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首店早已成為各大商業項目爭奪的一塊蛋糕。
1月14日,北京市商務局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總計有878家首店落戶北京,其中全球首店12家,亞太首店9家,中國首店201家,華北首店115家,北京首店541家。
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閆立剛在2019年度北京十大商業品牌頒獎盛典上表示,北京目前引入了878家品牌的首店和旗艦店,通過大力培育新的消費業態,借助網紅地吸引人氣、增加客流,進一步打造沉浸式、體驗式的休閑目的地。
尤其社區商場方面,要補齊便民服務設施,提升市民群眾便利性,還可以引入地區的特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要加強商場、文化、藝術空間的營造。同時,延長夜間經營時間,發展有品質的經濟。
數據顯示,在2019年開出的878家首店中,國際化品牌共有150個,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從分布商圈看,CBD商圈、三里屯商圈、王府井商圈成為國際品牌入駐首選;從業態分布看,餐飲和零售業占比近80%,分別為54.26%、25.03%,兒童、生活服務和休閑娛樂業態首店占比分別為5.87%、5.20%和9.63%。
其中,2019年四季度,共有338家首店落戶北京,其中全球首店4家、中國首店80家、華北首店4家、北京首店250家。
引人矚目的全球首店是來自瑞典的汽車品牌Polestar、來自加拿大的服飾品牌UST OF GODS專門店、來自法國的奢侈品品牌DIOR全新概念店以及來自韓國的甜品品牌NUDAKE。北京SKP第四季度表現搶眼,共吸引首店20家,新開業SKP-S吸引首店11家。
Gucci在北京SKP-S開設的美妝概念店
香奈兒中國首家全品類旗艦店
匡威在五棵松華熙LIVE開設的亞洲首籃球概念店
國際玩具品牌FAO Schwarz亞洲首家精品玩具旗艦店今年入駐國貿商城
商圈商場已成為國際品牌首選入駐的插旗點。
睿意德發布的《2019中國首店經濟研究報告》中指出,首店經濟不僅利好城市及商圈等區域的發展,還正逐漸成為購物中心激烈爭奪的稀缺資源,并直接反饋出購物中心的品牌資源挖掘及空間賦能能力。
首店的營銷價值不斷被購物中心捕獲,不僅成為新項目開業推廣的“吸睛王牌”,也成為標桿項目鞏固市場領先地位、超前投資未來消費潮流的優勢增強型改造“杠桿”。
購物中心一方面具有忠實的客群、穩定的流量儲備及成熟的推廣體系,品牌可以從中分享既有流量,降低獲客及推廣成本。部分極具品牌影響力和自成IP的購物中心在與品牌商戶的互動中產生品牌溢出效應,為首現新進入市場的品牌“新面孔”進行信任背書。
另一方面,購物中心具有系統性的物業、財務、培訓、市場推廣等運營服務,為新品牌的落地和后續成長“保駕護航”。一些購物中心甚至深度參與創新品牌的挖掘、投資及孵化環節,為品牌提供租金補貼、門店裝修補貼及推廣咨詢服務,成為孕育新商業的創新加速器。
“首店”對于品牌或者一類產品愛好者具有強大的號召力。
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主任郭增利表示,首店是所有商圈和購物中心爭搶的資源,如果一個商業項目能將某個品牌首家門店、具有產品特色的獨家門店引進,那就意味著項目運營者擁有強黏性的消費者。項目運營者應該持續對品牌、IP元素進行挖掘。在產品上、運營上以及創造力上持續提升,若首店沒有持續優化和改進,那首店意義就有可能是短期的。
(來源:北京商報 劉卓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