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 | 當知識產權服務線上化,再小的企業也能管好知識產權。
近年來,以國產品牌為代表的新興消費品牌不斷崛起。近日,美妝界后浪“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上市,掛牌上市當晚,其創始人、CEO黃錦峰表示,今年國際美妝巨頭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投入可謂達到歷史巔峰,國貨品牌即使面對這樣高壓競爭還是取得了進步。
上個月,探案和某新興本土消費品品牌負責人深談了一次,對方說,外人看新興消費品牌的崛起和發展,看價格、外觀、定位、性能,但內部人看,知識產權可以說是一道生死線。
在產品研發時,就要關注哪些技術需要繞開國際巨頭的專利,不然后患無窮。而在拿到專利后,怎么把專利轉化為消費者語言,做成企業的標簽,又是個難題。
這并非聳人聽聞。2017年,國內某知名吸塵器企業曾要沖擊IPO,結果遭遇到了某國際電器品牌的專利訴訟,此后無奈終止了上市進程;今年7月,雙方又因專利侵權對薄公堂。這在新國貨、新消費崛起的黃金年代,對于企業品牌和經營的損失是無法以金錢計量的。
近「知呱呱」創始人兼CEO嚴長春在面聊時談了這個問題,他認為,國內知識產權市場,有痛點,也有機會。
痛點是知識產權服務業過去發展粗放,以前并不重視知識產權,覺得花費巨資搞研發的意義不大,別人一下子就給抄走了,抄襲成了某些企業發展壯大的“捷徑”。創新源頭不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機構也就發展不起來。
而機會在于,國內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在提高。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23.2萬件,同比增長11.2%,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5萬件,同比增長23.5%,“根據我的觀察,現在國內企業基本有了共識:新的國際形勢下,要發展競爭,還是要靠自主的核心技術�!眹篱L春說。
太陽底下無新事。知識產權實際上一直關乎企業的發展和競爭。
大概在十年前,探案在上海采訪了藥明康德創始人李革。藥明康德以為國外藥企做醫藥研發外包起家,雖然是做“研發外包”,但是工作人員的工作實際上更接近一個勞動密集型工種。
在醫藥創新領域有一個著名的“雙十”定律:一款創新藥的研發成功需要耗時十年時間,花費十億美元。因風險極大,所以醫藥企業對自身的專利保護也極其嚴格,在一些小眾藥領域,往往形成事實性的壟斷,售出天價藥。**《我不是藥神》中數萬元一盒的天價抗癌藥即揭露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來自影片:《我不是藥神》)
在這個背景下,國內藥企如果不想在研發投入上“硬剛”,一般有兩個選擇:一是等藥品漫長的專利保護期過期后,做仿制藥;二是做醫藥研發外包。
拿藥明康德的業務來說,國際藥企巨頭一般自己掌握前期的靶向、后期的臨床階段,而中間的化合物合成、篩選環節因為涉及到大量人工,所以會選擇外包。當時藥明康德內匯集了很多國內一流院校的高學歷化學和生物學人才,就是做這些工作。而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是不錯的選擇了。
因此,自主知識產權涉及到的其實是整個產業的發展,包括高端人才的吸引�!拔覀兊目蛻衾镉嗅t藥企業,可以看到近年來致力于自主研發的醫藥企業越來越多了�!眹篱L春說。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知識產權不止影響大企業,也是初創企業、甚至個體戶發展的基礎。
比如有一家知名的網紅茶飲品牌,當初在上海開第一家店的時候就被“有心人”盯上了,查到該品牌并沒有被注冊商標,而后就注冊了這個商標后開始無限的去擴充門店,導致“山寨店”越來越多。探案曾采訪過一位該領域內的法律人士,對方說很多餐飲老板創業時不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覺得連店都不一定能活下去,管商標干嘛,結果干起來準備擴張后,就發現山寨出來了。
類似的情況在各行各業都不罕見。有很多技術成果本身很不錯,但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存在漏洞,一些核心技術或配套技術沒有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導致整個技術的商業價值大打折扣。
嚴長春告訴探案,做知識產權服務有兩個關鍵點:
一是要有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能力,幫助企業把知識產權的布局前置,在研發階段就開始介入;
二是要有兼顧規模和定制化的能力,簡單來說,既要能夠低成本地為大量企業提供通識工具,也要能夠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做專項服務。
企業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也并非易事。
僅知識產權數據檢索,就難倒了不少企業。知呱呱技術人員告訴探案,知識產權的數據來自100多個國家,時間跨度100多年,不同時代的數據,不同來源的數據在結構上都有一些差異,對這些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和標注是一項巨大的工作。
相比大企業配置專業知識產權部門及團隊,更多中小企業普遍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專業人才,需要尋求代理機構服務。
事實上,近年來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數量快速增長,但是整體規模偏小,高度分散。目前全國有4萬多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但70%的代理機構都是二三十人規模以下的小作坊式的機構。
伴隨行業發展也暴露出了傳統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存在的種種問題,首先是專業人才缺乏、產品單一,只是提供服務而沒有從全局視角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其次收費不透明,沒有明晰的收費標準,讓用戶無從比較和選擇;此外,流程不透明導致用戶體驗差,知識產權保護的周期、結果、溝通、服務等影響用戶體驗。
而高科技企業大多使用國外的平臺檢索專利,一方面服務價格高昂,數據產品能記錄研發過程的使用行為,通過行為數據可以分析發現企業的研發方向和技術路徑,這些信息就有可能暴露給國外的情報機構和競爭對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技術安全和技術保密工作帶來重大的隱患。
市場需求和傳統的服務管理和水平之間出現巨大的差異,急需新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基于這樣的缺口,嚴長春在2015年創立知呱呱時采用了一種貼合新時代的思路解法,即打造一個“互聯網+知識產權”的電商平臺。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知呱呱自主研發了知識產權的SaaS系統和智能業務處理系統,把專利申請、商標注冊、版權登記等關鍵流程節點變成了一個個標準化、透明化產品。專業團隊與智能化服務帶來的,是用戶只需像網購一樣注冊、下單、付款就可以完成知識產權相關工作,還可以隨時查看流程進度。
相比傳統機構,知呱呱解決了過去信息不對稱,收費不透明,流程復雜,服務效率低等諸多行業問題,并降低了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成本。更大的優勢在于打破了地域限制,只要有網,客戶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作為法律范疇一部分,知識產權四個字天然對應著專業嚴謹。而電商,在大眾認知中,意味著便捷的獲取,觸手可得的產品或服務。知呱呱讓“知識產權”和“電商”這兩個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甚至有些矛盾的元素組合在一起,成為了行業創新的亮點。獨特的創新模式,也吸引了資本的關注,獲得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清控銀杏、清華啟迪、華映資本等眾多機構投資。
探案了解到,知呱呱絕大多數客戶均來自線上,主要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人工智能等。訂單量自2017年開始實現快速增長,增速最快的是在線的專利和商標業務。目前,知呱呱服務的全球企業客戶超過50萬家。
“知識產權保護本質是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更有競爭力,幫助別人競爭,首先我們也有自己的戰爭要打,市場已經不是等著客戶來找你就可以活下來了�!眹篱L春對互聯網線上經營有新的要求。
在疫情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機遇下,知呱呱面臨的競爭愈加激烈,移動端對于流量轉化的要求也更高。嚴長春意識到,要讓用戶選擇知呱呱,要跨越的不僅僅是線下到線上,更重要的是從B端到C端。
“傳統的知識產權服務業一直做不大原因在于獲客。”嚴長春表示。在知呱呱成立的五年間,互聯網行業也發生了巨大變化,PC端用戶開始向移動端遷移,與PC端網頁相比,知識產權工具化產品在獲客方面的不足顯露。
為了搶占移動端市場,知呱呱早就著手開發自己的移動端平臺,也開始和各類互聯網平臺進行合作推廣。其中收效顯著的是在2017年開始與巨量引擎的合作,通過今日頭條等平臺,打開了線上獲客入口。
“五年前,我可能還沒有底氣選擇今日頭條這樣的平臺投放”,嚴長春說。
“我們慢慢發現越來越多知識產權從業人員、有相關需求的企業大都是通過今日頭條這些APP獲取信息,才促使我們嘗試與巨量引擎合作。在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下,這樣的合作對我們是一個緊跟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好機會�!�
作為一家B2B企業,選擇今日頭條這類C端屬性明顯的平臺,嚴長春表示,在今天的線上,其實很難找到一家平臺匯集全國各行各業做知識產權領域的人,在這一過程里,知呱呱最看重的是巨量引擎的智能化推薦,能夠更精準地覆蓋關注和從事這一領域的人群,有效提升傳播的效率。 據了解,目前知呱呱在巨量引擎的投放量已占廣告投放渠道的30%以上。
除了線上,知呱呱還在全國舉辦400余場線下活動,為數萬家企業帶來知識產權沙龍講座,開展知識產權咨詢與指導服務。這種線上線下高效聯動的運營模式,增強了用戶粘性,也不斷提高知呱呱的品牌知名度。
對于行業發展未來,嚴長春十分看好,“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和地位將會更加重要,這是在行業復利增長下長期累積的結果。在市場龐大需求下如何提供更專業、定制化需求滿足用戶,知呱呱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