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音樂大V@相征爆料,據江湖傳聞,蝦米將于明年1月關閉。@果殼放大燈也爆料,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有可能將要解散。
對此,阿里巴巴回應不予置評。知道這件事的我,第一時間打開蝦米,把我喜歡的小眾音樂人方拾貳等人的歌都下了下來,以備不時之需。而這條熱搜下的評論區,很多EXO的粉絲大驚失色,希望蝦米不要涼,否則在上面買的EXO的專輯就沒辦法聽了。
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蝦米音樂對我來說都是手機軟件里落魄貴族一樣的存在:版權的缺失和門面的冷清不足以作為主流聽歌軟件,但其又有一些小眾音樂的獨家版權,讓它安然無恙地躲過了幾次卸載潮。
同時,它整個界面散發出的冷清的小眾氣息,又隱隱給你一種感覺:它看起來對你愛答不理,且讓你覺得高攀不起。而在此之前,網易云大打情懷牌的那段時間,我的一個同事不屑地指出,蝦米才是真正的情懷:
通過尋光計劃等方式扶持了一大波小眾音樂人。對此我表示贊同,我喜歡的燕池、方拾貳、程璧、何小河等音樂人也都是當年在尋光計劃里發現的。
然而,這改變不了蝦米早已被邊緣化的現實:去年,阿里巴巴投了網易云音樂投資7億美元后,就有傳聞,說阿里已經帶不動親兒子蝦米,轉而扶持養子網易云,從而一起狙擊TME,甚至一度傳出蝦米音樂與網易云音樂合并的訊息。
蝦米音樂曾有過鼎盛時代:居于鄙視鏈頂端,匯集各路神仙音樂愛好者,聚集在蝦米上用愛發電、指點音樂江山。然而,隨著資本入侵線上音樂市場、版權大戰的掀起,寡不敵眾的蝦米委身資本巨頭阿里。
在此之后,隨著阿里戰略失誤、輸掉版權大戰、團隊頻繁換血,蝦米一步步滑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從昔日風光無兩的音樂巨頭,到如今淪落到阿里版圖的邊緣位置,頻繁傳出被并購、被關閉的消息。
早在蝦米音樂最風光的那幾年,**盛傳這么一張圖:蝦米音樂和網易云音樂互相鄙視,同時絕對鄙視QQ音樂,而QQ音樂只能去鄙視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而百度音樂卑微地屈居鄙視鏈底層。
蝦米音樂何德何能,高居鄙視鏈頂端?這就要從蝦米音樂的起家史說起。蝦米音樂誕生于2006年,在當時還是電腦端的網站形式,叫EMUMO,寓意是EARN MUSIC&MONEY,有一些理想主義的情懷在:讓音樂人能用音樂賺錢,而不是用愛發電。
蝦米的理想主義離不開熱愛音樂的創始人王皓:
早在大學時,王皓就是樂隊的吉他手。畢業后的十年,王皓一邊賣樂器賺錢,一邊“用愛發電”,幫地下樂隊聯系酒吧演出。正是這段經歷讓王皓深刻感受到音樂人的心酸:收入少、聽眾受場地影響不固定且流失快、酒吧設備參差不齊......
很多音樂人為生活所困,逐漸放棄了音樂夢想,正如陳鴻宇在《一如年少模樣》唱的:“后來奔忙,后來失望/后來他鄉即故鄉/困飽兩餐,詩寫云上/早春一去又如常”。
2003年,賣樂器賽道愈發擁擠,王皓于是進入阿里做了一名工程師。而三年后,王皓決定繼續實現他的音樂夢想,創辦蝦米:“蝦米一直是希望幫助音樂人的,只是五年前我會更多推作品,而今天是做平臺,目標其實都沒有變,我真的希望音樂人可以過得好。”
也因此,蝦米開啟了在線付費模式的先河:用戶把歌曲傳上蝦米,聽眾想下載則需要付費,蝦米再拿這筆錢支付音樂方的版權費用。然而在當時,這種先上車、后補票的行為引起了音樂人的抵制:
2010 年 9 月,李志、周云蓬聯合了十幾位民謠歌手發布了一份聲明,共同抵制蝦米。2012年,左小祖咒在微博上表示:“我見過好多樂迷告訴我他們付錢給蝦米網,但我從來沒有拿過錢,可見有多少音樂人還在被蝦米網黑,它口口聲聲是為宣傳為目的。滾你媽的吧!大家抵制蝦米網!”
王皓十分委屈且心寒:在他看來,不是規避版權,只是想起到教育市場、培養用戶付費習慣的作用。而多年后,站在線上音樂付費已成常規操作的今天,我們再回頭看,才終于承認,王皓和蝦米確實可以說是教育在線付費音樂市場的開先河者。
同時,蝦米音樂由于創始團隊熱愛音樂的**,具備其他音樂APP不具備的專業性:
第一,主打"最全的音樂分類"、"最多元的音樂庫"、"最具氣質的編輯"。拿曲庫來說,蝦米有24種曲風劃分,下面還有近百種細分賽道,且每個專輯和音樂人的簡介都非常詳細。有用戶說,自己最早關于歌曲風格的知識全是在蝦米“音樂圖書館”學習的。
第二,蝦米充分信任用戶,UGC生產模式在蝦米專業性建設上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蝦米,音樂分類是用戶可以修改的,曲目是用戶可以上傳的,歌詞等信息是用戶可以編輯的——這也是蝦米的信息為什么特別全的原因,群眾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這種對志同道合之人的信任和授權,促使了一大批的音樂愛好者成為了蝦米的編外人員,整天“用愛發電”,且對蝦米有很深的感情和用戶粘性。事實上,這種模式讓我想起了早期的A站和B站。
第三,再小眾的音樂在蝦米都有一席之地,也因此,蝦米“收留”了一大波各種小眾音樂愛好者。在網易云做邊緣用戶的小眾音樂愛好者,到蝦米則有一種回家了的感覺。正如有用戶說:“只有蝦米能找到swing、funk、bossanova等等,包括jazz、bigband的一些音樂——其他軟件,一打開不是流行音樂就是無病呻吟的網抑云。”
這感覺就像大眾書店千篇一律地把大冰、張嘉佳擺在顯眼位置時,找到一家一進門就能看到一排福柯、巴塔耶的書店的驚喜。同時,蝦米的推薦機制也更為個性化和小眾化:有用戶說,網易云推薦的東西都差不多,而蝦米經常推到寶藏歌曲。
第四,評論區質量更高:相比網易云評論區千篇一律的“失戀”“考研”“癌癥”“北漂”等等“六經注我”的自傷自憐、感悟人生評論,蝦米的評論區更為注重音樂本身。如我截取了《Ladies in Lavender》的評論區,左邊蝦米的顯然在討論音樂,右邊網易云的好像某中老年朋友圈大型集會現場:
因為這種專業性以及越聚越多的音樂愛好者,到了2013年,蝦米站上了鄙視鏈頂端,也成為擁有2000萬注冊會員的音樂社區巨頭。然而,這改變不了當時用戶在線付費習慣并未養成、加上高額版權費用下,蝦米難以盈利的窘境:
據鈦媒體報道,在經過了最初的無版權階段后,蝦米一直在跟唱片公司接觸支付版權費用,但千分之五的付費率根本不可能負擔版權支出:王皓說,蝦米每年支付的版權費用是收入規模的十幾倍。
在2010年、2011年,蝦米險些因為熬不下去死掉。也因此,2013年,從阿里出走七年后,王皓又回歸了阿里:順帶把蝦米賣給了阿里。好比私奔后生了孩子養不起,又送回了有錢的娘家。而這,也是蝦米逐漸走下坡路的“萬惡之源”。
事實上,王皓的判斷是對的——即將迎來一場版權大戰,而資本在這場戰爭中會起到重要作用。也因此,他選擇投奔阿里:
"數字音樂市場這兩年會有很多的變化,會有點類似早期的視頻網站,未來會是一個大資本進入巨頭游戲的時代,蝦米作為獨立音樂平臺會比較危險,跟一些大的集團、大的平臺在一起,會安全一些。"
然而,王皓走錯的棋是,跟錯了巨頭不應該投奔阿里。
之前,在“餓了么為什么干不過美團”這種問題下,我看過一個高贊答案,印象深刻:阿里系最大的問題是外行指導內行,基本上所有阿里重資收購的企業都是同樣的情況,收購或者控制之后,阿里總部就必然要空降對業務一無所知的高管。公司原來的高管不是失去對發展方向的控制,就是整批整批被離職。
2013年,阿里不僅收購了蝦米,也收購了天天動聽,并在2015年3月將蝦米網與天天動聽正式組建成為阿里音樂,請音樂圈內的高曉松任董事長、宋柯任CEO,何炅任首席內容官。而王皓則被轉崗到釘釘。
高曉松是什么人?他是個文人墨客,不是個商人——換句話說,適合出謀劃策,但不適合決斷。高曉松曾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從小最想當的職業就是門客,我最不愛負責任,當門客就不用負責任,當門客就隨便說。”
事實上,高曉松老師第一好謀而不善斷,第二過于理想主義,有文人不切實際的空想,缺少商人對市場的敏銳判斷。他對2015年音樂行業的風口顯然出現了判斷失誤。
2015年是什么年代?正是版權意識空前崛起、版權大戰一觸即發的節點。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并責令各個網絡音樂服務商將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這正是騰訊音樂的崛起之年。2016年7月,QQ音樂與海洋音樂集團合并,組成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TME,此后瘋狂加碼版權。藝恩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光是QQ音樂的曲庫規模就達到1500萬首,而蝦米音樂只有400萬首。
而2015年,速途研究院對音樂行業作出了預判:海洋音樂的市場份額為46% , QQ 音樂的市場份額則為 17%,而蝦米音樂的市場占有率則是2.47%。而據艾瑞咨詢《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報告》,2016年,酷狗、QQ音樂、酷我音樂在音樂版權的覆蓋率共為90%,而阿里音樂只有20%。
而我們的高曉松老師全然不顧這一切:他當時正一心一意、興致勃勃地搞一個大事情——把天天動聽改頭換面,打造成了阿里星球。
阿里星球是什么?事實上,阿里星球是一個打通音樂產業鏈臺前幕后的一條龍服務APP:囊括了音樂播放功能、社區功能、制作功能、演出功能、直播功能。
在高曉松的宏圖中,在阿里星球,不僅能聽歌,還能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對接音樂人、制作人和粉絲三方。音樂人可以在APP上找到制作人聊合作,粉絲可以在APP上找到線下演唱會信息,可以通過直播看音樂人動態,甚至可以購買周邊。
然而,什么都想做的結果是搞一個大雜燴出來,但無法把功能做精致:對于當時用戶來說,只是想要一個樸素的聽歌軟件,不需要搞那么多幺蛾子功能。一邊是高曉松老師興致勃勃建設著他的音樂烏托邦,一邊是原有天天動聽用戶的瘋狂流失:對于TME來說,做夢都要笑醒了。
同時,按照一個創業者的說法,創業要講究時機:很多事情做早了不行,做晚了也不行。我覺得矮大緊老師的模式如果放在現在,吊打QQ音樂的撲通社區也說不定。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
上線不到一年,阿里星球慘淡收尾,關停了——有著十年歷史的天天動聽不再存在。沒有了阿里星球的阿里音樂,只剩了獨子蝦米音樂:而蝦米音樂高曉松在all in 阿里星球的這段時間被晾至在一旁,都快風干了。
此后,阿里音樂就一直在走下坡路,高曉松丟下爛攤子調崗后,主管團隊不斷更換,而在版權大戰中喪失先機的蝦米音樂,也徹底成了落難貴族:據極光大數據和易觀數據顯示,2019年,蝦米音樂的市場滲透率僅為1%,MAU為500萬——對比QQ音樂的25000萬,差距慘烈。
巨頭無情。眼看蝦米逆襲無望,去年,阿里巴巴投了網易云音樂投資7億美元后,就有傳聞,說阿里已經帶不動親兒子蝦米,轉而扶持養子網易云,從而一起狙擊TME,甚至一度傳出蝦米音樂與網易云音樂合并的訊息——蝦米大勢已去。
至此,王皓的蝦米時代真正終結了。
事實上,早在2015年,接受媒體采訪時。王皓就回答了這個問題:“我不會像有些人說的那個當時沒賣(給阿里)就好了,這種話毫無意義。不賣當年就是死了,也沒有什么好抱怨的。”
而對“版權大戰”這件事,王皓也并沒有什么興趣,只是覺得無聊。
“因為大家在服務能力上是無能的。我的產品都沒辦法做出個獨特的功能或服務出來,大家只是一個播放器。所以這個時候就要通過搶內容來吸引用戶了,比如搶個中國好聲音,那怎么辦呢,好的內容只有那么一些呀,搶呀,你出 1500 萬,我出 2000 萬。”
之前,我曾把因為擁有大量版權、堅不可摧的TME比做羅馬帝國,把社區氛圍良好、自我意識旺盛的雅典比做承載人性之光的古希臘城邦:
希臘的民主制度為現代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也使當時的古希臘繁榮昌盛,民主、文化氛圍濃厚。而羅馬的偉大,則在于它的法律羅馬法和曾經輝煌的歷史。
而蝦米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個朝代覆滅后的沒落貴族:好比《飄》中的梅蘭妮,柔弱,優雅,有一些“精致的淘氣”。然而手無縛雞之力的貴族無法抵抗更鮮活的事物:那是更藏泥納垢,也是更生機勃勃的時代。世界是斯嘉麗的,昔日的貴族終會變成上一個時代留下的,“一個蒼涼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