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風雨
積分:92 聯商幣:43
| 只看他
樓主
曹雪芹和《紅樓夢》及其主要美學觀點
羅國正
(2021年10月)
曹雪芹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他寫的《紅樓夢》被評為中國四大名著中文學水平最高的一本。很多著名的文學評論認為,他的文學成就登上了世界文學的巔峰,無以倫比。他是清朝滿洲正白旗人。曾祖及祖父三代曾任江寧織造。雍正六年,其父曹頫失寵,因罪家產被抄,家道衰敗。他隨父遷居北京。后來,家境又遭多次巨變,家道進一步頓落。他到中年,貧居京西郊,只能靠友人接濟和賣畫為生。但個性特別傲兀,還愛喝酒,常縱酒賦詩。因感傷成疾,只有四十八歲就逝世了。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長期習慣于榮華富貴的生活,一旦失去權勢和經濟來源,日子就過得非常悲慘,歷史上和當今社會,這類事例真是不少,非常值得世人警醒。但也有因家道衰落后,發奮圖強者,取得驚人的成就。曹雪芹能創作出永恒的文學作品,當然屬于非凡的一例。下面列舉他的主要美學觀點:
1、主張“假語村言”,“真事隱去”,“敷演出一段故事來。”
2、“只取其事體情理”,塑造“幾個異樣女子”,“新奇別致”。
3、“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遭際,則又追蹤攝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4、在寫“陳跡故事”、“親睹親聞”的現實中,寫出生活的細節,“家庭閨閣瑣事”、“閑情詩詞”、人貌景物。
5、對平庸低劣的“歷代野史”、“風月筆墨”、“佳人才子”等書進行批判,認為這些無非是“奸淫兇惡”、“涂毒筆墨,壞人子弟”。
6、他鄙視、貶斥用“大賢大忠”、“班姑蔡女”的作品來宣揚封建道德,并認為這些作品“皆蹈一轍”,千部共出一套”,不足為鑒。
7、他認為,只是說教,所表現的低級趣味,“作者不過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姓名,又必旁添一小人其間撥亂”,故“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是“胡牽亂扯”的故事。
8、開口就“者也之乎”非文非白的文風很糟。
9、“意趣”是詩詞創作的原則。
10、“天然圖畫”是園林設計的要領,反對穿鑿和虛假的裝飾,注重遠近、疏密、藏露、主賓的藝術構圖和層次。
11、把作者的個性融合自然的審美表現中,并滲透著佛家“色即是空”的思想和美學意識。
下面先讓讀者了解一下曹雪芹與《紅樓夢》的基本情況,再回頭說我對以上美學觀點的一些理解。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還有其它名字。它在中國文學史、世界文學史的地位之高,是無以倫比的。有的文學家、文學評論家認為,莎士比亞的作品水平,相當于中國的《牡丹亭》等多個劇本水平相近,但無論是作品的博大程度、出現的人物、景物的數量和巧妙安排、結構的嚴密程度、形式和內容的復雜程度、藝術創作的難度、原創性高等等,都無法與曹雪芹這部巨著相比。《紅樓夢》被評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重要的原因如上所講。
《紅樓夢》不但細致地反映了一個家族的盛衰過程,使人們能較清晰深入地知道這段歷史,也映射了封建社會由興到亡的必然過程。描述出其中不同層次的角色各種遭遇及結局,所帶給人們的沉思和感悟是非常之多,它還可以在多個角度、層面,提供豐富的精神糧食給人們,從中進行學習、欣賞、借鑒、吸取優質的養分。例如,有的大作家,從青年開始就將整部《紅樓夢》默背,從而將其語言、文字藝術內化于己心;有的將它整部用毛筆書法抄寫;有的人專門研究它里面的詩詞;學園林設計的,反復研究、琢磨書中描寫的園林布局和具體景物;搞服飾研究的,專門研究里面所講到的服飾;烹調師也研究里面所講的菜式;甚至還有人按里面寫的藥方治病,都取得良好的效果等等,曹雪芹還未完成此巨著就逝世了,也有一批高人,琢磨他的思路,寫出了不同版本的后續。如此等等。都證明了《紅樓夢》的博大精深。影響可謂廣而遠,以至后來形成了“紅學派”,一大批優秀的專家、學者專門從事對《紅樓夢》的研究,到一定時候就召開一次研討會,它象座無盡的寶藏,越深挖,寶貝越多。
曹雪芹的優秀文學才華和具有非常淵博的知識,這是無可懷疑的。人們還發現,很多風箏的樣式,都是他設計、發明的,現在不少放風箏、賣風箏的人,都按他的式樣來造。太可惜的是,像這樣才華橫溢的頂級人物,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得不到愛護,年僅四十八歲就含冤屈而逝。到今天,人們在研究他時,連他的族譜、具體的生平資料、信息都基本上找不到,可想而知他的家族破落到何等的悲慘程度。但不少人認為,只有經歷大災大難的人,才能寫出優秀的作品。據我所知,不全是這樣的。開始時,是以《石頭記》的名字出現的,既沒能力出版,但有的人讀到他的稿,發覺文筆精妙,就去抄。逐一傳開,使這驚世名著得以留傳至今。最近,有人發現《石頭記》之前,已有其他人先創作了內容大致相同的小說版本,他們認為,曹雪芹只是在這個版本上,加以文字的潤飾而已。對于這個問題,當然值得深究,還須進一步嚴格考證,要有令人信服的結論才行。不管怎樣,我認為,曹雪芹具有細致觀察、體驗生活的豐富閱歷和深厚的文學功力,最偉大的巨著,最終由他手上誕生,這是可以肯定的。
我非常欣賞《紅樓夢》有這樣預見性的寫作安排,它一開始就以夢幻的形象演示,將全書的思路、構思、故事的發展主線表達了出來。作者仿佛提前知道,萬一這本書還未完成就先逝了,后人還可以在早已設定的寫作框架里續筆。現實果真就是這么殘酷,《紅樓夢》確實須要后人續筆。難啊!但是,誰有這樣高的水平,能夠做到天衣無縫呢?難啊!這也顯示出曹雪芹之所以是曹雪芹,成了千古絕唱。但后來者無數,總有英才可以接棒!至少至今也有貌似可以接筆的吧!縱觀歷史上,有多少思想家、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等等等等,由于沒有像曹雪芹寫《紅樓夢》在開篇就定好思路、框架,他們也突然逝世,后人無法“接筆”,留下了一堆的歷史謎團,后人只能從他們以往留下的材料、信息中,進行大致的猜想,甚至只是想當然的繼承。也留下了千古的遺憾。這也從中證明了曹雪芹的偉大!
《紅樓夢》這部小說,很多內容在中國人的日常談話中和各種作品、節目、論文等的引用率是比較高的。例如,它里面的《好了歌》,又如它里面的句子:“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如荷花倒影清池”等,還有里面描寫的人物,如:賈寶玉、王希鳳、林黛玉等等,都是常見的“談資”和有關方面引用的內容。作為專門研究的學者,當然要認真細致琢磨清楚,作為一般人,也應讀一讀《紅樓夢》,不然的話,別人經常講的話,自己也處在糊里糊涂之中。中國的四大名著,曾有人將《西游記》排除在外,而是將《金瓶梅》排在第四,因為《金瓶梅》是一部典型的現實主義小說。后來,因各種原因,還是將《金瓶梅》排除在外,把《西游記》排在第四。而《紅樓夢》一直都是排在第一位,其文學價值,公認第一。雖然《三國演義》也被很多人稱為天下第一才子書,但從文學創作的角度看,《水滸傳》的文學技巧,有特色的、連環結構和原創性比《三國演義》強,所以,排第二;《三國演義》排第三,《西游記》排第四。《西游記》之所以排第四,重要原因之一是它之前有類似的參考本《封神榜》。文學是非常強調原創的。這些是前人這樣評的,我覺得也是比較合理。我在這里給讀者一個建議,這建議不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也有不少人是這樣看的,就是:讀中國四大名著,讀的次序應將《紅樓夢》放到最后來讀,盡管《紅樓夢》是用白話文來寫,表面上似是通俗易懂,但里面的情節、情景、意旨、象征手法的語言比較豐富、深奧,沒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社會閱歷,是難以理解得到的。而其它三部名著,我認為先讀的次序則因人而異,不必太過講究。
歷史如果有機會讓曹雪芹能專門從美學的角度,較全面地談談文學藝術創作等問題,我相信會相當精彩,會為人類留下很好的精神財富。但是,歷史從來都沒有如果。雖然如此,人們還是可以從以上十一條美學觀點中窺見曹雪芹文學理念的端倪,并從中得到啟發和借鑒。他提出的“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塑造出異樣的新奇別致人物,使人能“取其事體情理”。曹雪芹既道出了自己的追求,也道出了無數藝術家有這樣的追求。只有這樣,才不會千人一面,作品不會雷同,充滿原創性。要想有效地實現這美學境界的目標,曹雪芹明確指出了一條重要的路徑,就是:在現實中“親睹親聞”,“追蹤攝跡”,“不敢稍加穿鑿”,以避免“反失其真傳者”。他在這樣的創作思路指導下,自然就會反對與此思路相矛盾、相對立的創作方式及其作品。所以,他對“歷代野史”、“風月筆墨”、“佳人才子”、“大賢大忠”、“班姑蔡女”等,持批判、鄙視、貶斥的態度。他認為這些東西是“胡牽亂扯”的,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涂毒筆墨,壞人子弟”。曹雪芹在詩詞創作上,主張“意趣”,在園林設計上主張“天然圖畫”等等。我從《紅樓夢》到他的美學觀點,得出這樣的感悟:曹雪芹總的美學思想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道法自然,運用高超的多種形式的藝術手段,來創造出鮮活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客體,以滿足主體和欣賞者的“意趣”和需要。
《紅樓夢》所顯現的思維精密、立體、動態的程度,美學的崇高境界,當之無愧是世界文學史頂峰上的燦爛明珠,其光華必定照耀千秋萬代!
(責任編輯:嚴建中 詹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