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硯齋對《紅樓夢》的評述,引出我對人生和夢的聯想
羅國正
(2021年12月)
脂硯齋,是作者的筆名,人們至今對他的姓名、生卒日期都不詳,他是清朝著名的小說評論家。據《棗窗閑筆》記載,他是曹雪芹的叔父,后來也在國內外陸續發現多種脂硯齋評的《石頭記》抄本,抄本上留有不少評語、批語。他除用“脂硯齋”筆名外,還有很多筆名,如:畸笏叟、棠村、梅溪、松齋、鑒堂、綺園、立松軒、左綿道人等。從他的批語口吻和內容判斷,他與曹雪芹關系密切。
“脂硯”是明朝名妓薜素素用來調和胭脂的硯石,后來有人將此硯石收藏,并命名書齋。從各方面的資料來看,可以確定是脂硯齋是《紅樓夢》最早的審美鑒賞、評論者。他的美學觀點與曹雪芹的有很多相似相通,我現將他的主要美學觀點摘要如下:
1、描寫“耳聞目睹”、“實實經過”。
2、余最喜此等半有半無,半古半今,事之所無,理之必有,極玄極幻荒唐不經之處。
3、《紅樓夢》是“真正情理之文”。
4、《紅樓夢》“打破歷來小說窠臼”,“新奇之至”,具“不可毀”的文學價值�!霸噯栔T公,從來小說中可有寫形追象至此者?”“如聞如見”,“活跳紙上”,個性鮮明,“于書中見而知有此人”,“不獨于世上親見這樣的人不曾有,即聞今古小說傳奇中亦未見”,具有獨創性。
5、言語形跡無不逼真。
6、反對把人寫成“惡則無往而不惡,美則無一不美”的“不近情理”之人。
7、如此至微至小中便帶出家常情事,他書不及此。
8、將素材剪裁、概括,“若通部中萬萬件細微之事俱備,《石頭記》真亦覺太死板矣。”而是人物性格相互襯托,正反描寫結合人物、情節、場景來展現故事。
9、表達出色空現,“戒妄動風月之情�!�
從以上脂硯齋的觀點可知,他是主張小說創作和欣賞應推崇《紅樓夢》,具有獨創性,言語形跡要逼真,使人如入真實的新奇凄美夢境,入情入理等等。這些觀點,與曹雪芹的看法基本上一致,這里不重復,大家可看我著的《美學心得》第二百三十集第3002條,即可。
這里,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紅樓夢》和胭硯齋對人生感悟的啟示,我覺得很有意思。首先曹雪芹之所以能成為《紅樓夢》的作者,是在特定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有特定的遭遇、體驗,后來的續筆者不可能經歷過那些無法復制的情景,加上他善于學習、細致觀察生活,并掌握了較全面、豐富的各方面的知識,才修成非常杰出的文學創作主體,在很微妙的因緣際遇下,已在創作主體的腦海里,形成了很多像夢境一樣豐富多彩的故事,他運用優秀的文學才華,經過反復推敲、裁剪、增減、修改后,外化成具有芻型的小說客體,然后又再反復推敲、裁剪、增減、修改,甚至有可能胭脂齋是第一個讀初稿的讀者,并提出修改意見,曹雪芹采納了一定的意見后,再定稿。一部偉大文學作品初始就這樣生成。《紅樓夢》這優秀的文學客體,確證了主體的偉大存在。可惜的是,當人們進一步研究這部著作和創作主體的關系時,由于主體遭受了難以言傳的悲慘命運,后來人們基本上找不到他的生平、家庭、家族的資料、信息,給人的感覺仿佛創作的主體沒有存在過,像夢幻般消失了,最多只象曾經發過記不清的夢,只留下一鱗半爪的痕跡,人們靠丁點的信息資料,尤其重要的是靠偉大的客體《紅樓夢》來確證有創作主體的存在。如果主體沒有留下自己創作的客體,就像無數的一般人那樣,死后仿佛這人沒有在人間出現過。這證明了藝術可以延長人的生命的道理。也是文學藝術的偉大和魅力之處之一。
一部偉大的作品完成后,還會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劫難,導致消失,蒸發在人間。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例子,后人只知題目,而不見作品,甚至有的連題目都不知道,更何況是作者,一切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似的!《紅樓夢》之所以在“險過剃頭”中逃過了種種劫難,既確證了創作主體的存在,又與創作主體一起實現了永恒,關鍵在它的藝術價值非常高,令有些人愛不釋手,還有人為了保存它、擁有它,把它多份地抄寫(我估計,曹雪芹和胭硯齋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就這樣,首先以微弱的存在,點燃起星星之火,然后慢慢地發展到今天的勢頭。真是冥冥之中,命不該絕!這都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氣數是強勁的,才為我們民族保留上一份永恒的驕傲,為人類文學藝術頂峰上留下一顆永放異彩的明珠。這大概也是實現了曹雪芹的重要夢想吧!胭硯齋則在這樣偉大的夢想中,寫出了很多對《紅樓夢》的評論,又可惜的是,他同樣是后人難以找到生平資料,連真實姓名、生卒年月皆不祥。他也是靠自己優秀的評論作為客體來確證了主體存在。如果說曹雪芹和《紅樓夢》是一座奇峻的大山,那么脂硯齋和他對紅樓夢的評論,就像這座大山里的一塊非常巨大的奇石,襯托著這座大山,并印證這大山不尋常來歷的那種秀美。結果,他們都一齊走進了文學藝術的永恒。
脂硯齋他是以解“夢”的方式來實現了自己的“夢”。曹雪芹和脂齋這種演繹的過程,使我想到“莊生夢蝶意”。莊子夢見自己變成只蝴蝶,然后他想,到底是自己做夢成了只蝴蝶呢,還是我本是蝴蝶,做夢成了現在的自己?莊子就這么一問,千百年來被世人評為人類最高美學境界的夢!曹雪芹和脂硯齋的文化這樣深厚,肯定讀過莊子這篇文章,他們讀后是怎樣想的呢?后人難以將其全部猜想出來,但有一個重要的答案,曹雪芹已在《紅樓夢》一書里寫得明明白白:“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種主體、客體、夢的互相確證,以藝術形態的出現,有點像曹雪芹所寫的那樣:如荷花倒影于清池。
人類普遍的個體都有這樣的欲望:自己要有存在感。有志氣、有能力的人,欲望普遍更大。不但要追求自己有存在感,還要追求更多的人、甚至世世代代有很多人對自己有存在感。曹雪芹和脂硯齋是實現存在感的兩種模式。不少文學、藝術家都按這兩種模式奮斗�,F實和歷史告訴我們,人追求實現存在感的方式、方法非常之多。例如有的政治家、軍事家、宗教家、哲學家、美學家、科學家、武術家等等等等的各色各樣的模式。不管他們是有意識這樣做,還是為了他們心中的主要目標,無意識地這樣做了,客觀的效果證明,只要他們有驚人的事跡,不管自己還是別人,都對他們有存在感,也只有產生了存在感,文明才有脈絡、有層次地向前發展。當代社會,記錄和留下痕跡的技術和手段非常之多,不像曹雪芹和脂硯齋年代,讓優秀的人類精神食糧“險過剃頭”般,隨時會有被毀滅的可能。因此,難怪史志界傳頌一句這樣的名言:“得志不修志,修志不得志�!贝蠹铱梢詤⒄詹苎┣邸⒅廄S和《紅樓夢》來深度和廣泛地感悟史志界這句名言。我想,這些感悟,對人生是有很多好處的。
如果你能認真地讀一讀《紅樓夢》,對曹雪芹和脂硯齋人生遭遇的加深理解,就可能對存在與毀滅、幻得幻失、人生無常有所感受,明白到他們有色空觀作為寫作的重要思路,并提出“戒妄動風月之情”�!敖渫齽印保皇遣粍樱挥猩沼^,不等于入空門。否則,就與他們追求“存在感”相矛盾了。
有人就有夢!人一代一代地發展,夢就一代一代地繼續,一代一代地更新!有人做千秋大夢,有人只是南柯一夢,有人只能黃粱美夢;有的夢回故鄉,有的在夢見未來;有人寫了《紅樓夢》,又有人寫了《金陵春夢》;有人愛讀佛洛伊德的《夢的解釋》,有人探究《周公解夢》;………;人間事無限,夢有萬億種!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可以通過深思《紅樓夢》和曹雪芹、脂硯齋的遭遇感悟到人生和夢的本質,解碼生命之深奧,從而找出正確的活法。脂硯齋與《紅樓夢》的不解之緣,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以“解夢”的方式得以留存人間,也不只獨有他一人,問題的關鍵是他能在特定時間、空間與曹雪芹結緣,并評論《紅樓夢》這耀眼的明珠。世上很多不甘心做“二傳手”,非要當劉備做一哥的,大有人在,成功概率很多趨向于零,錯過了多少人生最大的機遇,而無聲無息地泯滅于滔滔的歷史長河之中,這也是脂硯齋所作所為的一個重要啟示。
人生要想把夢做美做長做好,請不要忘記,至關重要是身心健康。沒有健康的身體,夢是難以做長的,沒有健康的腦袋、高尚的靈魂、豐富的知識和閱歷,夢是不會做美做好的。把美夢做長做好,須有優秀的本體、主體。夢是本體、或主體的衍生物。我認為要理解生命與夢的關系,其中重要的一環是對靈魂的認識。目前存在兩大類的看法,一是認為靈魂不滅,這類看法又分為兩條認識路線:第一條是比較多人承認的,就是杰出或英雄人物,他們的行為具有榜樣的作用,他們的事跡、言論、思想、作品留傳于世間,其精神永存,所以靈魂不滅。第二條則認為,人死了之后,肉體很快就消滅,但承載人的靈魂的物體,還以類似氣場態地永存于宇宙之內(除遇到雷電之類打散、消滅),靈魂既可以在活人身上出竅,魂游宇宙、太虛,也可離體觀照自己等,有的離體后,不能回到自己身上,人就會死亡,有的因離體之魂、或死后的靈魂落入其他生命,以至可以是落入動物、植物、甚至進入一定的物器上等。中國成語和文句里,也有很多講這類現象,如失魂落魄、魂不附體、借尸還魂、行尸走肉、魂歸故里、英烈之魂不怕光,或這物器有靈性等等。第二大類的看法,也分兩種,第一種,則認為:人死如燈滅,不存在具有承載人的靈魂不滅的物體;但這些人卻承認第一大類的第一條,即榜樣、杰出人物和英雄的事跡、言論、思想、作品,作為精神存在,所以,靈魂不滅。第二種,則認為人一旦死亡,一切都灰飛煙滅,什么精神啊!靈魂啊!都是多余的。這兩大類的看法,從遠古至今,從哲學、宗教、自然科學界到民間始終都存在著不可調和的分歧,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信宗教的人士,或不少老人家是相信第一類第二條的,雖然他們不一定認為承載人的靈魂的東西是物質的。例如,民間常遇到這類現象,當有重要的事情發生時,突然飛來一只蝴蝶,年青人或小朋友立即想去捉,老人家就馬上勸阻說:不要動它,仿佛感到這只蝴蝶是帶著什么任務而來,給人一種充滿神秘的感覺。這個時刻,也往往是年青人或小朋友怎樣都捉不到這只蝴蝶,過了一會兒,蝴蝶消失了,那重要的事情,又這么巧,發生了轉機。這類事情,是否在呼應著莊子對夢的論述呢?是否也呼應曹雪芹、脂硯齋的曾經體驗呢?《紅樓夢》的創作過程是否也受到第一大類第二條認識路線所影響呢?耐人尋味!
無論人們的信仰是屬于以上四種認識的哪一種,大家都無可懷疑的是:從文學、藝術、美學的角度去看,第一類第二條認識,能帶給文學的構思、藝術的創作有更豐富的想象空間,更多彩的內容,使美學的境界推至無限。《紅樓夢》和人類大量的作品、產生的文本,足以證明以上我的觀點。
從感悟主義多維度去理解人生與夢,可以聯系到很多相關的因素,如:主體與大腦,肉體與靈魂,實體與氣場、顯物質與暗物質、真實經歷與游戲、記憶與感情、美感與移情、具象與抽象、寫實與符號,還有藝術作品: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回憶錄、歷史劇、書畫作品、音樂的流動性、**、電視、攝影、微信、宗教傳說、輪回故事等等等等,都可以深切地和人生與夢聯想,都可以聯系到《紅樓夢》的古代文字版與當代的電視劇、**版及其衍生的系列創作,這些深切的聯想每一個節點、每一項、每一個細節都具有激發人們產生感悟的形式和內容。悟性高、勤領悟,則精神收獲多;悟性低、懶領悟,則精神收獲少。
當代生命科學和技術及相關的自然科學、心理學等等,都為人們感悟人生與夢的種種謎團開辟了新的途徑和思路。例如:人每過七年,由于新陳代謝的緣故,全身的細胞已不是七年前的細胞,而是新的細胞,只有大腦中的一個核心部分沒有改變,身體的軀殼如夢幻般過去,只有大腦留著靈魂、留下記憶,這里有承載靈魂的物質、氣場吧!這又多似人們在過去的歲月留下了文本、留下了活動的痕跡。人體內有很多細菌(當然很多是對人本身是有益的,也有些對人不利的)、病毒,其數量多到是人的細胞的多倍,還有大量的寄生蟲等。其實,每一個人體都是不知有多少生命在里面,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生態圈。所以,科學揭開人體這些真相后,有種象夢幻般的存在感,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人到底是為自己存在,還是為人體內的細菌、或生物圈而存在?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個道理易懂些。人們也是依照這個道理的方向來解釋《紅樓夢》,這樣,能解釋得全面嗎?問題是有些離奇古怪的夢,根本難以從自己的經歷、所思去解答的。這是否與暗物質、或帶著信息、或靈魂的場態物質,或直接是場態物質流動穿過人體、尤其是人的大腦,而導致的夢呢?這些物質流、信息,是從遠古回蕩至今,還是剛剛發生呢?這都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給人既科學,又文學、藝術、美學的遐思。我們應該要非常注重這方面的問題:我們體內的生物,是出現基本上對我們的身體有益的統一活動呢?還是出現基本上對我們身體有害的統一活動呢?或是人體內不同的生物群在互相戰爭、爭奪地盤,從而引起我們身體的反應,導致離奇古怪的夢發生呢?當然,不同的個人有各自的具體狀況,但也應有普遍的規律存在,值得總結。莊子說得好��!“如夢之夢”。最新科學的發現、技術的進步,使很多人如夢初醒。所以說,人生與夢是人類不斷的探索過程,可謂“道心惟微”!微之又微,以致無窮。當然,古代的圣賢們,由于受當時的科技水平的局限,不可能像當代人這么精細地了解到人生與夢的關系。但中國古人對人生與夢從哲學、美學、醫學、文學上都有比較準確的方向和戰略劃分了,對今人來說,不管你愛好什么,從事什么工作、或研究,都具有啟示、指導意義。例如,美學上,有莊子對人生和夢的理解;文學上有曹雪芹、脂硯齋對人生和夢的理解;在中國古典哲學、中醫上,就有陰陽、寒熱、五行、八卦等等,并強調平衡、互補、相生相克的關系等等。具體些說,中國人的飲食講究養生,根據年份、四時、具體人的補與泄的關系,有適當的安排。中國人的茶、酒、陳皮,就有調理身體和體內生物群的作用。中醫有一味藥,就是飲童子尿,這是非常明顯具有調理人體真菌的作用(據有關科學家說,從自己嫡系的十歲之前的兒女的糞便中提取真菌,根據科學家和醫生的要求來調理身體,對身心的作用有非常強大的正能量)等等。在我的認知里,古代西方的圣賢們沒有這樣環環相扣的完整版的人生與夢的表達。這也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
人們對曹雪芹和《紅樓夢》的理解,在脂硯齋的評說中得到了強化,他們的經歷和文學、美學的表述,使大家獲取了不少對人生和夢的啟迪,引發我有很多的聯想。只有在身體承載著靈魂的存在,才有真正的人生、夢的發生和有機會把夢外化、傳播,沒有身體和靈魂,人生和夢從何談起?身體和靈魂的活動就是人生,就是夢的基本內容。通常情況下,身體是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影響,自身受到新陳代謝、內部菌群等生態系統影響,來自外部的多種影響,尤其受自己的靈魂影響,當然也包括自己的夢和別人的夢的影響。每個人的體量都這么的小,承載又這么多,受到的影響又這么多,七年內又將全身的細胞更新一次,導致身體變化的因素、力量可謂大矣!加上很多人從出生開始,長期長時間處在緊張的學習、工作,為生活的各種瑣事奔波勞累,在名利場、情場竭力拼殺,經歷大大小小事情的折騰,人生起伏跌蕩,情緒常波動不穩,有的惡劣情緒甚至導致身體放出有害自身的毒素等等,不少人就這樣過早地人亡夢斷。曹雪芹、脂硯齋、《紅樓夢》里面的眾多人物,他們的經歷和故事,不都是很好的例證嗎?所以,有正確信念的靈魂,靈魂是比較穩定的,還可以減慢減弱各種因素對身體的消耗,使夢能美能長久。
從《紅樓夢》到人生與夢的聯想,我比較贊成這樣的觀點:人文的思想如果沒有科學技術和嚴密的邏輯支撐,是不堪一擊的;科學技術如果沒有人文的理念引導,是非�?膳碌�。當今大量的事實已證明這種觀點,對人生和夢的感悟,須牢記這理念。時**展到今天,人們普遍使用這樣的審美標準:形式照顧利益。當一個有巨大能量的個人、或組織、或群體、或集團,如果沒有人文情懷,投入大量的人、財、物,運用最先進的科技手段,以最誘人的審美形式,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地謀取私利時,將有多少人白白地犧牲、夢碎?所以,我長期從美學的角度,主張感悟主義的主流理念,讓更多的人掌握美學知識、善于審美,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并有科學的生態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有自覺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則世界會少一些邪惡,多一些美好!
(待續)
本集責任編輯:嚴建中 詹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