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3月18日,由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與吳曉波頻道共同主辦的“疫情下的商業復興與創新之道”線上系列公益論壇如期舉行,《聯商網》受邀參與直播。
首日主題為“救助與紓困”,將圍繞“業主出血大免租,行業自救是否可持續”,“疫情下大企業就一定比中小企業抗風險”,“疫情是否能成為商業地產脫下地產外衣的契機”等熱點話題進行討論。
嘉賓陣容由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知名財經作家、890新商學創始人吳曉波,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物美商業集團COO于劍波,萬科集團合伙人、印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丁力業,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愛琴海集團董事長張華容等組成。
其中,物美商業集團COO于劍波參與了“救助與紓困”的主題對話,他表示疫情讓人們更加意識到線上線下一體化,到家、到站、到店一體化的重要性,唯有線上線下快速融合,才能走出企業新的生命之路。
下面是經《聯商網》整理的于劍波主要觀點匯總:
抗疫作戰已經55天了,簡單回顧一下這55天物美的“1+3”。
“ 一”就是物美對疫情有個基本態度,“面對生命,唯有良心”。
“三”就是做了三件事兒。第一是保障口罩供應。1月23日武漢爆發,1月24日物美派高管動用一個多億現金,直接到韓國采購KF94口罩,到目前為止物美供應了1800多萬只韓國口罩,一度占了口罩供應量的85%。
第二是保障蔬菜肉品供應。疫情期間,北京面臨蔬菜肉品緊急供應問題,物美憑著農超積累,以及源頭到餐桌的供應鏈能力,我們最高峰的時候,物美每天向北京供應200萬公斤的蔬菜,40萬公斤的肉品,兌現了物美“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保安全”的承諾。疫情爆發至今,物美10萬名員工沒有一人感染。
第三就是抗疫提貨站。2月10日左右,北京小區陸續封閉,外地回京人員隔離14天,北京居民的宅生宅活的特殊抗 疫生涯開始,一方面出門不易,居民網上下單購物集中爆發,一方面配送的商品受小區封閉限制卻難以入區到家,大部分外賣快遞處于小區門口擺地攤的狀況。對此,物美+多點提出了建立 4000個抗疫提貨站、讓小區居民足不出戶下樓即取的解決方案,得到政府的積極支持。經過晝夜奮斗和不懈努力,快速付諸實施,目前已建立并運營了2500個提貨站,多點線上下單,線上完成交易,顧客足不出戶,下樓即取,既解決了防疫的無接觸的要求,又滿足了線上下單下樓即取的生活購物需求。
我認為,這次疫情需要零售企業大規模、快速地做兩個基建工程,一個是虛的工程,就是叫數字化能力是零售業最需要的基建工程。通過這次疫情,我們更加意識到線上線下一體化,到家、到站、到店一體化的重要性,純線上、純線下在如此大的疫情中都孤掌難鳴,唯有線上線下快速融合,用一個APP支持線上線下一體化才能走出企業新的生命之路。
第二個就是從農場、牧場、漁場、工廠到銷售者的供應鏈是最基礎的基建工程,F2C供應鏈是零售業最基礎的基建工程。肉菜倍數增長,說明基地采購、趨勢預測、F2C供應鏈、冷鏈是應對危機的關鍵因素;疫情幾個月,疫前十年功。
第三點,只有告別過去才能贏得未來。活下去,活得好。凡殺不死我們的必然更加強大,這是一個悲催的時代,也是一個涅盤的時代。舊的模式正在快速湮滅,新的模式也在加快催生。
第四點,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疫情加快了數字化革命的時代速度,堅定不移的走線上線下一體化,到家到站一體化,商品運營供應鏈一體化是必然的選擇。未來企業我們認為只有數字化企業和非數字化企業之分,不會有線上線下之分,數據驅動,任務導向,逐步解決,實施響應,是面對未來十年的應對困難的基本流程與作業流程。目前防疫革命尚未成功,應對與創新依然在路上,我們的戰友們,同行的合作伙伴們,仍需更加努力。
(來源: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