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時尚行業和實體商業分別受到沖擊,為了尋求新的增長點,不同行業之間自然地選擇了抱團取暖。
4月29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的中國國際時裝周時間上比以往有所推遲,同時在模式上也進行了改變,聯手北京各大商圈開展“云走秀”。
在數字化、多渠道的加持下,此次異業合作如何擦出火花,能否為兩大行業轉型帶來新的啟示?
分析指出,商場通過建立與機構及獨立設計師之間的緊密聯系,能夠實現加大對于“貨”的競爭力與把控力。同時,在未來經營上弱化租賃關系,購物中心與商戶不僅僅是甲方與乙方的關系,而是需要一起創造商業價值。
商圈牽手時裝周
受疫情影響,時裝周轉戰線上。在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期間,中國國際時裝周將在線上進行發布。
根據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介紹,本季時裝周通過入駐各商圈線上數字化商業系統,開設兼具銷售和直播的功能的中國國際時裝周快閃店。
據了解,參與的商場有北京朝陽合生匯、國貿商城、北京坊、萬達廣場、銀泰百貨、東方新天地等來自京城多核心商圈的多家商場和購物中心。
位于北京坊內的時裝周秀場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品牌與商圈合作,從而觸達商圈會員消費群體是雙方合作的內在邏輯之一。北京朝陽合生匯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表示,活動舉辦期間,消費者可以通過合生匯線上商城觀看走秀現場,同時,線上商城同步上架部分走秀品牌的商品供用戶購買。合生商業集團首席品牌官張西表示,合生商業通過項目的線上平臺,以商城、直播、社群以及UGC的形式為設計師群體提供流量池以及孵化平臺。伴隨著時機成熟后,合生商業也考慮為設計師群體提供線下平臺,包括展覽、快閃、品牌聯名、異業跨界合作等等。
同時,中國國際時裝周還將與奢侈品電商平臺寺庫合作,對秀場進行直播與銷售。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表示,本季時裝周希望通過線下“輕·秀場”概念的打造,為時尚行業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發聲平臺,滿足疫情之下設計師、品牌的實際需求,同時為消費者帶來“即看即買”線上消費新場景的購物體驗。
經歷共同的冬天
若不是受疫情影響,商場和時裝周可能不會在短時間內達成合作。突如其來的“黑天鵝”讓實體商場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客流劇減和業績下跌。北京商報記者在疫情期間走訪北京各大商圈看到,傳統的盒子型購物中心里客流寥寥無幾,并且大量的餐飲、娛樂業態商戶閉店,直至四月份才稍有緩和趨勢。
其中,北京商報記者從王府井商會獲悉,王府井大街的商戶在疫情高峰期時受到重創,嚴重時商家的客流、銷售同比下降95%,直至三月和四月才有所恢復,目前銷售恢復為同期的一半左右。同樣,合生商業旗下的北京朝陽合生匯、北京木樨園合生廣場、北京望京合生麒麟新天地等購物中心在疫情期間調整了營業時間,關閉了影城、KTV等業態店鋪。根據張西介紹,截至目前,合生商業旗下項目的客流仍未恢復到去年最低的狀態,兒童、娛樂等業態還處在關閉狀態。
銀泰商業CEO陳曉東公開表示,疫情期間,銀泰百貨不得不多次延期開業,中小品牌商銷售驟降、庫存積壓、房租人工成本無法消化,從而導致現金流承壓。導購滯留在家無法開工,內心恐慌。短期內,消費信心、消費欲望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
同時,此次疫情導致時尚行業庫存積壓,業績下滑,尤其是近年來起步發展的本土時尚產業面臨的壓力可能更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至2月份服裝鞋帽品類零售總額同比減少30.9%。零售總額的下降直接影響到服裝產業鏈,出口業務更不容樂觀。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至2月份,出口商品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9%。其中,紡織品、服裝、鞋靴等品類的出口減少幅度均超過18%,上千家服裝企業深受牽連。
嘗試雙向賦能
在全行業依靠線上自救的同時,跨界合作或許能夠為未來發展有新的啟示。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表示,商場與品牌互為命運共同體,過去主流的商圈和商場對于品牌的選擇偏于保守,更傾向于選擇國際品牌和高知名度的品牌,所以新興的設計師品牌想要進入到主流的銷售渠道并不容易。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消費者偏好和消費理念也隨之發生變化,人們更多的開始追求個性化的消費,對大牌不再盲目崇拜。在這種情況下,新興設計師品牌的市場機會更多,因此商場在品牌遴選上也保持開放和嘗試的態度。
往屆時裝周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購物中心行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從而導致市場有可能會進一步分化。張西指出,時尚流行趨勢已從單一國際品牌引領進入到細分階段,每個細分領域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頂流”,消費跟隨也會隨著流量出現。所以商場方可以針對內容與時尚界新興的設計師進行合作,如借助商圈的時尚網紅屬性與設計師推出聯名及特別限定;建立時尚類的圈層與消費者深度互動等。
購物中心產業和時尚產業的合作將為獨立設計師品牌更快地進入核心市場提供機會。王永平表示,時尚與商業的合作也為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一個更加直接的對話平臺。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時尚的定義中,包括消費者、商場、渠道等。時尚并不應該是面向特定高端人群,而是需要讓更多人,尤其是讓年輕消費者參與其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具生機與活力。無論是對于時裝周還是商圈,都可能獲得持續發展。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閆巖 劉卓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