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市場的各個參與者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供給側加速線上化,消費者深度數字化,生活態度和消費心智在環境的不確定性面前產生著兩極分化。
5月27日,友盟+聯合高德地圖、銀泰百貨等合作伙伴發布《消費恢復趨勢觀察》報告顯示,盡管不少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習慣線上消費,但線下商超獨特的體驗優勢,使其依然是消費者回歸線下正常生活的熱門目的地。
生活非必需品的購物消費,借節假日之機得到了明顯回升。
節假日商場消費明顯回暖。報告顯示,以銀泰百貨的數據為例,商家活動和消費券發放的雙重拉動作用,有效拉動了門店客流。其中,3月27日杭州首日發放消費券,銀泰百貨推出滿1000返200的春季美妝節活動。雙重促動下,3月最后一周迎來了本月客流量最大的一個周末,對比3月前三個周末,增幅最高接近50%。清明小長假期間(4月4日-6日),在第二波杭州消費券的拉動下,銀泰百貨杭州區域9家門店與第一波消費券發放的周末相比,客流再次迎來雙位數增長。
線下餐飲逐漸恢復,奶茶、甜品受消費者追捧。報告顯示,各主要城市的恢復指數形成一定梯度,新一線城市的外食熱情略高于北上廣,杭州、成都、西安、深圳則更快擁抱線下餐飲。值得注意的是,奶茶店的客流熱度表現出了一路飆升的勢頭。
同時,即使現已復工,菜譜類App仍有較高留存。不過,與此前“宅在家中被迫下廚“相比,下廚熱度伴隨復工進度有所回落,但周末活躍用戶規模仍比疫情前高出30%。
買車或上升為日常生活必備。報告顯示,走高的線上汽車資訊關注度和線下汽車銷售客流熱度共同預示了人們較強的購車意愿,前期被壓制、被延遲滿足的需求開始消化。“五一”假期,各地4S店客流爆滿,武漢也不例外。
有分析指出,北京地區對于風險感知程度較高,隨著防控等級的下調,復蘇動力強勁,“五一”假期相比清明節有大幅躍升,體現了不俗的消費力和消費意愿。經過清明和“五一“假期,線下場景的恢復態勢明顯向好,節假日的促進作用尤為顯著,特別是被積壓的長周期剛需,如汽車銷售、家裝、房產等,以及可獲得即時滿足的休閑娛樂,如餐飲、購物等。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 王曉然 劉卓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