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各種種草、攻略平臺上,“中出服市內免稅店”引發不少博主討論,一些網友甚至爭相表示想去北京的市內免稅店打卡、拔草。就此,北京商報記者前往現場調查后發現,近期這家免稅店之所以突然“爆紅”,與國人市內免稅店大幅放寬的免稅品購物門檻密切相關。
據悉,原本消費者要在180天內有中國內地出入境記錄才能購物的標準,已經調整為自去年8月1日至今年6月1日期間回國旅客、有未使用的出入境記錄均可在今年12月31日前到店購物。但同時,一次出入境記錄只能購買5000元免稅品等購物政策仍未改變。
就此,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近期相關企業正在積極爭取該額度進一步提升。
不過對此,專家卻表示,這一政策“天花板”的調整還需謹慎研究,以免市內免稅店對現有實體商業銷售形成沖擊,而且當前仍有不少國際品牌在進入市內免稅店上較謹慎,如何拓展貨源,平衡同一區域同一品牌免稅、完稅銷售,也是擺在京城市內免稅店經營者面前的一大難題。
免稅購物“有效期”延長4個月
“北京中服市內免稅店過期的出入境記錄也能使用了。”近日,網上刮起了一股免稅品購買熱潮。然而,這波榜上有名的不是熱銷單品,而是一家免稅店。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中服免稅店位于惠新東街,迄今為止已有3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北京惟一向國人開放的市內免稅店。北京商報記者前往店內發現,雖然正值工作日,但來此處購物的消費者仍然不少,在經過了測溫、登記等一系列程序后,多位消費者都拿著自己的“種草名單”選購商品,有的人甚至拎著紙箱前來購物。
店內員工介紹,受疫情影響,北京國人市內免稅店的購物門檻已較此前放寬了不少。“從去年8月起,未使用過的出入境記錄均可來店消費,而此前只有在180天內有出入境記錄的才有購物資格。”上述店員稱。
與此同時,“遷址”進入倒計時的北京中出服市內免稅店提前實施的店慶折扣,還著實為其“圈”了一波粉。
實地走訪及過比對后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中出服免稅店折扣后的部分商品價格只有專柜價格的一半,甚至比機場免稅店售價更低。
以黛珂150ml的“紫蘇水”為例,在中出服免稅店,該商品折后為182元/瓶,在附近區域的商場專柜上,同款產品售價為300元/瓶,而中免集團官網則顯示,在部分機場,這一產品的售價為260元/瓶。此外,菲洛嘉“柔潤亮澤”面膜也類似,同樣是50ml的兩瓶套裝,在中出服免稅店折后價為358元/套,中免集團官網顯示機場免稅店售價為500元/套,而該品牌的電商平臺官方旗艦店售價也普遍為400元左右/瓶(兩瓶合700-800元)。
對此,北商研究院特邀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提出,受疫情影響,出境游業務停滯,有市內免稅購物資格的人群數量大幅縮減,勢必會為免稅店帶來不小的經營。現金流吃緊的同時,保質期固定化妝品等儲備貨物再長期積壓,更會令經營方“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政策層面大幅放寬購買人群限制,配合較大折扣促銷活動,盡管單件產品利潤會有所下降,但如果銷售總量提升明顯,企業就能夠獲得‘救急’的現金流,以盤活下一步運營。”
三足鼎立的北京市內免稅業
“其實,直到近期王府井拿下內地第8張免稅拍照后,北京的市內免稅店這個市場才開始被更多人所熟知。”有知情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根據王府井的商業布局來看,未來該企業在免稅業上的經營重點應該與中出服類似,是面向國人的北京市內免稅店,而也正因為王府井的入局,北京市內免稅業三足鼎立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對于本次成為“網紅”的中出服市內免稅店,該知情人士坦言,此前該品牌一直十分低調且經營規模相對有限。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介紹,其實北京的中出服免稅店也曾在圈里“火”過一段時間。“早前該店經營電器等‘大件’產品較多,但隨著國產電器質量及性價比的提升,免稅電器的‘生意’也就逐步降溫了。”他進一步分析稱,此后北京中服免稅店也做過留學人員、歸國人員及外交人員的物資供貨端,但受眾群體范圍始終還是比較窄。
在上述知情人士看了,北京中出服這一次不僅拿到了扶持政策,而且促銷活動一度“出圈”,很可能是其準備為即將開業的前門新店提前攢流量,“目前,王府井的免稅經營范圍、形式還都沒有最終定論,中出服仍是國內惟一可面向國人銷售的市內免稅店,此時中出服如果能依靠折扣提前圈一波粉,將可占據更多市場主動。”
其實,同樣對北京市內免稅店這個潛在大蛋糕抱有野心的,還有目前國內免稅業擁有絕對市場份額優勢的中免集團。去年5月底,中免北京市內免稅店在藍色港灣正式開業。然而,開業后該店卻始終沒有引發消費者太多關注,究其原因,一些點評網站上有消費者直言,由于這家店只面向境外人士出境前購買,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說,這里只是一個試試產品的“展示大廳”。而中免集團客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該店自從今年1-2月因疫情閉店后,曾嘗試過重新開業,不過不久后就再次暫停營業了,直至目前再開業時間仍未確定。而記者近期在走訪該店時也發現,目前店外已拉上了柵欄貼了停業提示,個別消費者來到店外張望了一會也只能無奈地返回。“對于中免來說,藍色港灣市內免稅店的‘占地盤’意義可能更大。”上述知情人士直言,馬上要離境的境外消費者,專程來此購物再去指定提貨點提貨似乎有些大費周章,中免市內免稅店也不可能長期把主要客群只鎖定在這一有限的人群身上,如果未來其能夠申請將市內免稅店經營范圍擴容至國人,提前“儲備”下藍色港灣這家店意義就會更充分地顯現出來。
銷售額與品牌入駐相互制約
大力度的打折促銷,對于任何一種業態來說都不是長久之計;而購物門檻的放寬目前也只延長至今年底。對于北京的市內免稅店來說,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
在北京中出服免稅店內忙著找人拼單購物的劉女士(化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自己盤算了半天,僅憑一人之力也很難買滿5000元的額度。劉女士表示,來到店里她才發現,這家免稅店內銷售的品牌種類著實較少,熱門的大牌化妝品、箱包、小家電等屈指可數,即使店內已有的牌子可選的款式也不多。其實,在免稅店現場,和劉女士擁有類似想法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聽到現場消費者咨詢柜臺工作人員幾個熱門品牌或產品,但均被告知并未進駐。
對此,白明分析稱,此前北京長期只有這么一家市內免稅店,門店競爭壓力比較小,店內的規模及品種也都不多。“加之此前門店免稅品價格優勢并不明顯、消費額度又只有5000元,吸引到的客流量有限,看不到銷量,很多大品牌自然不愿意進駐。”白明坦言,長此以往這里就形成了一個并不良性的經營狀態,免稅店不敢輕易大量進貨來占壓資金,品牌數量就更難擴張了。
同時,也有專家提出,部分品牌不愿入駐免稅店,也有不愿與同城商場專柜形成競爭關系的原因。前文所述知情人士就表示,確實有一些國際知名品牌在洽談進入我國市內免稅店時不夠積極,就是因為擔心其將對同區域的完稅銷售形成沖擊。就此,賴陽卻提出,擁有購買免稅品資質的人與購買完稅品的一般消費者數量是根本不能同日而語的,擔心市內免稅店銷售會沖擊其他實體商業未免有些“杞人憂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位專家看來,真正決定北京市內免稅店發展方向和規模的,還是5000元這一消費額度“天花板”。知情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部分有意進駐市內免稅店的品牌也曾表示,即使免稅銷售會對其同區域完稅銷售造成一定影響,但如果免稅銷售的“流量”能達到一定規模,免稅+完稅整體盤子做大,品牌同樣會愿意爭取在免稅店中設柜的機會,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5000元的體量確實對這些有顧慮的品牌難以形成太大“誘惑”。
在白明看來,總額度受限,免稅店也可以通過調整商業模式來“過度”。“可以在遵循相關免稅品的規定下將套裝產品打開銷售,以手機為例,免稅店可單獨銷售售價在5000元以內的裸機,其余配件按照完稅價格銷售,就能用免稅商品來拉動銷量。”他進一步分析指出,短期折扣吸引的客流量并不固定,想要實現長久的良性發展,還是要豐富自身產品種類,降低運營成本,更多讓利消費者。只有消費者數量、銷量提升了,免稅店的經營范圍和規模才能擴大。
(來源:北京商報沸點調查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