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源媒匯
作者/王言
在一眾消費品因各種外部因素放緩腳步后,被稱為“北京市服”的北面(The North Face),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前不久,北面、范斯(Vans)、添柏嵐(Timberland)等戶外品牌的母公司VF Corporation(威富集團),發布了截至6月28日的2026財年第一季度財務數據,報告期內實現總營收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9.21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表現高于預期;調整后的營業虧損為56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02億元),低于預期的1.1億-1.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9億-9億元)。
威富集團一季度整體業績表現 | 來源:企業財報
此外,報告期內威富集團的營業利潤率為4.9%,較上年同期增長210個基點;調整后營業利潤率為3.2%,較上年同期增長270個基點。
威富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Bracken Darrell表示,公司在2026年第一季度的表現超出了預期,營收趨勢較去年持平,但盈利狀況顯著改善。其中,范斯受到渠道優化措施的影響,公司正在強化業務,以恢復健康、可持續的增長;相比之下,北面和添柏嵐則保持了積極的勢頭。
可以說,在整體業績還在虧損的情況下,北面幫威富集團這個美國服飾巨頭,挽回了些許顏面。
不只靠戶外
在經濟換擋的周期下,不少鞋服品牌在亞洲等地區業績低迷,但北面成了一個例外。
分品牌看,一季度,北面收入同比增長5%至5.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98億元);添柏嵐同比增長9%至2.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3億元);范斯同比下降15%至4.9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75億元);其他品牌同比增長2%至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3億元)。
威富集團旗下品牌業績表現 | 來源:企業財報
同期,威富集團在美洲市場的收入同比下降3%至9.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33億元),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同比下降2%至5.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55億元),中國所在的亞太市場同比增長4%至2.7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53億元)。
而這其中,北面在亞太區的收入同比增長16%,添柏嵐同樣在亞太地區實現10%的同比增長。
北面、范斯、添柏嵐在各個地區增長情況 | 來源:企業財報
在范斯還在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威富集團對北面的期待也變得越來越高。
Bracken Darrell表示,威富集團對北面的目標,是將增長幅度從中個位數提升至高個位數,甚至達到兩位數,即實現收入翻倍的增長。“我們并非承諾短期內就能達到這些增長速度,但這正是我們努力要實現的目標。我們的產品創新項目持續為品牌注入動力”他說。
和很多戶外品牌不同,北面能實現增長,并非只依賴于其傳統的品牌定位。
自1966年創立以來,北面一直以一個戶外品牌自居,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為了擺脫“實用,但有點丑”的定位,北面開始生產諸如帽衫、長短袖等大眾化服裝。
另一方面,在將市場拓展至全球后,北面也針對不同地區進行本地化的改良,比如在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推出一些兼具時尚性與日常使用的產品。同時,近20年來,北面都沒有停止與Supreme等潮牌的聯名。
根據媒體報道,截至2024年,北面連續十二年位于“韓國百大品牌”中時尚領域的頭名。在2022年冬奧會,韓國隊隊員甚至還身著北面外套在開幕式亮相。
而在大中華區,北面也擁有多個產品線,針對不同產品線有著不同定位。在這里,在潮流和戶外之間實現銜接,也成為北面的基本盤。不過,北面并沒有扔掉讓其安身立命的本領,其一直將戶外級別的保暖技術,應用在自身的羽絨服等產品當中。
這種產品“輕便化”“潮流化”的特點,可能也是北面能在北京被看作“市服”的重要原因之一。
尋求多元化
在垂類品牌紛紛尋求多元化的趨勢下,北面也在嘗試拓寬產品品類。
2024年8月,北面推出Summit Run IKB巔峰越野跑系列。除了跑鞋之外,該系列產品還包含了沖鋒衣、背包、短袖等品類,主打專業競技需求,大多擁有防水、防風和透氣功能,同時兼具輕量化和自收納系統,產品售價在600-4000元;2025年4月,北面與UNDERCOVER聯名推出的SOUKUU系列產品,圍繞徒步與越野跑兩大場景,推出多款單品,不過該系列產品還未在中國上市。
可以看出,這些北面的新產品,主要競爭對手是始祖鳥、薩洛蒙這類頂尖戶外品牌。不過,和薩洛蒙在滑雪和越野之外尋找路跑等新領域的機會不同,北面整體還是在挖潛戶外市場的潛力。
而從競爭角度來講,北面一些新品的定位和定價,既避開了與始祖鳥等大牌的直接競爭,同時又沒有徹底進入性價比產品市場,可以發揮自身作為專業品牌的優勢。
北面在場景和品類上的創新,也承擔著母公司未來持續增長的希望。
Bracken Darrell表示,就毛利率的提升而言,威富集團在每個品牌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北面就在各個方面都有高端化的機會以及混合銷售的機會。
2026財年第一季度,威富集團的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增長270個基點,調整后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增長290個基點。
此外,威富集團在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上提到,本季度公司鞋類業務實現了兩位數的強勁增長,并且已成為公司業務中頗為重要的部分。此外,背包和旅行包業務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Bracken Darrell指出,公司最大潛力實際上在于生活方式類服裝領域,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領域。不過,北面目前的商品數量還不夠,同時在門店和批發渠道發力不足,因此未能在春季和夏季看到顯著的成效。
“實際上,這一切都在表明,我們在北面這個品牌上還有著許多尚未開發的增長機會。”Bracken Darrell說。
危機隱現
如今,所有全球化鞋服品牌都面臨著宏觀經濟不穩定的挑戰,北面自然也不例外。
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Bracken Darrell表示,當前經濟環境下,在全球范圍內,批發商在庫存管理等方面都有所顧慮,不會過度擴張。而由于關稅政策方面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交易活動總體上有所放緩,這導致了一定程度的保守態度出現。
“但我們和之前一樣依然充滿信心,因為公司在產品組合、營銷執行以及創新等方面的策略正不斷變得更加完善。這也將抵消來自對經濟的擔憂所帶來的影響。”Bracken Darrell說。
再將視野拉至中國市場,2023年11月,威富集團宣布投入約3000萬元升級中國運營中心,提升貨物存儲能力。該中心承擔著北面約80%的訂單處理任務,是品牌在亞太市場的核心樞紐。
北面中國線下門店
但這一投入的效果似乎并不明顯。比如,北面在中國一直面臨著“款式單一”“門店數量太少”等質疑。
另一方面,從品牌自身來看,北面“爛大街”一般的爆火,往往也意味著其面臨著品牌加速祛魅的風險,如果曾經代表格調與身份的標識變得隨處可見,其在消費者眼中的稀缺性與專屬感便會被迅速稀釋。
與此同時,如今中國市場上的北面產品中,大量仿冒品混雜其間。這些假貨以低成本復制經典設計,用低廉價格搶占市場,不僅模糊了正品的辨識度,更讓注重品牌調性的消費者產生心理排斥。
長此以往,這種“街牌化”的泛濫感,會一邊持續消解品牌的認知度,一邊讓其失去核心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