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早報》17日消息稱,在過去的兩年,福建省晉江市某大型連鎖超市系統主管邱某,通過竊取密碼,私自往無余額的購物卡內充值,再以折扣轉賣,涉案金額達100多萬元。目前,邱某已被晉江市檢察院批準逮捕!堵撋叹W》16日評論稱,小人物腐敗如入無人之境,“家電下鄉”難,說的是遼寧省沈陽市內,某電器零售商場職員利用“家電下鄉”兩年內騙補27萬元。
都說壟斷央企自成體系,導致腐敗滋生,而零售商業勞苦功高卻脆弱-缺少立法保護和相關有效秩序。不少人擔心中國零售業信息化程度不夠,而歐美等國零售已具備××先進模式及應用等。其實未必竟然。
有一個重要現象:在企業信息化進步、同行競爭激烈、市場蓬勃發展的近些年,腐敗事件增多,尤其是小職員利用公司軟硬系統漏洞胡作非為的情況越來越多。為什么?
有四點推斷:1.購物卡本來就是零售業的第二現金,也是政府欲禁又止的存在;2.企業缺少必要的規范管理,每月每季每年購物卡結賬竟沒有發覺,每張卡的售出都該有發票?3.黃牛在售卡產業鏈上的關鍵作用;4.科技再發達,也只能解放一部分勞動力,而不能過于依賴它。
拿購物卡比拿錢要安全多了,雖然它基本上就是錢。中國特色零售業的購物卡體系,在部分區域領先零售企業的銷售額里甚至能占到六七成。因為購物卡充值信息系統的漏洞,技術人監守自盜,企業財務核算和防損部門的溝通不暢、督查無能,邱某竟能自給自足百萬之巨,這甚至相當于它一家門店整年的利潤!由此可見,中國零售業購物卡的設計,在財務核算外有了一道信息系統的護城河,容易有一條不為其中一方所知的“暗度陳倉”。在政府監管方面,它同樣可能成為更為隱蔽的腐敗黑金,而偽裝成客戶方便購物、企業囤積現金的經營模式,這也是各地政府幾番出臺規定約束購物卡交易的緣由所在。
動輒長達兩年,這該給公司相關部門多大的難堪呀。
此事需問責,邱某上司及財務總監等人,是重要失職人,但公司的制度化管理仍是最重要的缺失。像制度和文化這樣“看不見”的東西,常常是重要而不緊急,是發展成熟型連鎖企業必經之路。
“黃牛黨”是中性的,盡管他們多次買了邱某的東西,方便他向外變換、輸送。他們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事實上他們根本不關心、不愿過問這些。他們本就是中國零售業購物卡流通的二手交易主渠道,無數以禮券形式流通權貴的購物卡,都會重新經由他們向其他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零星出售。
最后說說企業信息化。想起電影《黑客帝國》和《絕密飛行》里的故事隱喻,高超的科技讓機器們希望統治人類。與此同時,又想起國內信息化軟件競爭,大約要么就是太先進,與企業使用不匹配,要么仍然徒有虛名,落后于企業需求。依我看,更好的信息系統,需要更好的制度和使用人;仿佛美國政府民主體系的三權分立,需要獨立,需要各自堅強,需要合作。
其他零售企業,不妨查查自己的購物卡信息系統,更要緊的是檢查它的配套員工和財務體系,以及從制度體系上怎樣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