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初以來,伴隨著TESCO樂購、卜蜂蓮花、家樂福、沃爾瑪等企業不斷傳出負面的消息,國內不少企業都有大松一口氣的感覺——“一直追在后面的大老虎終于也跑不動了”。
當時有此感覺,主要是受外企集中關店的影響,見下表,去年一年沃爾瑪關了5家店、家樂福關了8家、TESCO樂購關了5家、樂天瑪特和卜蜂蓮花也都有關店,如此高密度的關店,引起了內資企業的種種猜測,再加上沃爾瑪、家樂福、TESCO樂購三家企業在同一年相繼換帥,更是引發了大家的無限遐想,畢竟自2001年中國入世以來這些年大家都被外企盯得太緊了,有不少區域零售企業在外企進駐當地以后,主力店的銷售明顯下滑、門店盈利能力下降得尤為可觀,正當大家以為今后的日子會更加難過的時候,突然傳來追在后面的狼要歇一歇了,此時那種放松的愉悅自然是難以言表了。
外企年底交上來了一份成績單,見下表。很顯然,外企并沒有象我們所想象的那樣衰落,或許他們現在相對于內資企業的優勢已經確確實實沒有當初那么明顯了,五年前,或許是外企考100分,內資企業常常是連60分的線都達不上,而如今,外企雖然相對競爭力有所下降,比如可能從100分降到了85分,但是內資企業也仍然沒有一家是能夠達到85分以上的,可能象永輝、華潤萬家、步步高這樣的企業充其量也只是達到80分而已,雖然他們與外企的差距已經從當初的三四十分的距離縮短到快要接近了,但也僅僅只是接近而已,談不上已經超越、更談不上已經遠遠超出了。
我們從一些宏觀的因素來分析,中國目前是全世界最有增長潛力的市場,歐美的市場早已飽和了,要發展已經非常艱難,但是中國還是剛剛開始而已,所以沃爾瑪、家樂福、TESCO樂購等外資巨頭可能會放棄其它國家的市場,但是對于中國這樣的市場,他們是不可能放棄的。
我看了一下全世界大國的經濟發展史,能夠象中國這樣從1979-2012年連續34年GDP平均增速達到接近10%的,目前只有中國一家,唯一接近中國狀態的只有日本,但日本也只是維持了18年(從1955-1973年),隨后從1973-1985年,日本經濟的增長速度便降為4-6%,1985-1990年便降到4%以下,而且在隨后的20年基本維持0增長
美國曾經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的奇跡,但也只是在1820-1870年這50年間平均達到了接近5%的高增長,英國在1800年前后實現的高增長盡管也有四五十年,但平均下來也只有4-5%。
但是,接下來奇跡將會在中國發生,中國有望在隨后的20年實現7-8%的高速增長,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大國、包括在1978年的時候跟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如今只有我們國力的1/4-1/3的鄰居印度,他們要實現類似的增長速度也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中國目前已經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52%,預計有可能在2025-2030年間在經濟總量上趕超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大國,我對于這樣的前景非常有信心。
我是學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的,對中國國情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對中國的文化基因、對黨史、對世界經濟史都有一些研究,中國人特有的勤勞意識和儒家思想影響下的強烈的出人頭地的意識、中國人所特有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是2000多年的農業文明治水社會給打造出來的,已經深入骨髓了,所以中國的老百姓要比國外的老百姓溫順的多得多,中國的老百姓多以似水的柔情對待政府、但是也會以狂濤駭浪般的暴烈去推翻腐朽的政府)、中國共產黨在經歷長征和文革兩次近乎于亡黨亡國命運后所體現的超常的修復再造能力,如果我們對這樣的政黨都沒有信心的話,我們還能夠相信什么樣的政黨呢?雖然我不是一個共產黨員,共產黨也沒有給我任何特殊的利益,但是我從世界的角度、從歷史的角度去俯視,我還是發自內心愿意投中國共產黨一票。統統這些都是中國這個社會可以在增長了34年的近10%的速度以后將來還有可能再持續20年達到7-8%的高增長的關鍵支撐條件。
中國現行的經濟條件能夠比較好地實現宏觀上的集約經濟效益,這讓中國的各種資源的利用率都會比國外的高很多很多,土地的集約使用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中國的一條1000多公里的高鐵三四年便可以修成,而在美國和英國則要花費30-40年的時間,不是因為他們的質量更好,而是因為他們征地和房屋拆遷太難了。中國可以很順利地搞一個特區,做各種經濟改革的試驗,而印度曾經也設立過特區,但僅僅半年后便停止了,因為執政黨與反對黨的對立讓土地改革無法推進,我們只有跳出中國來看中國,才會對自己看得更加明了的。
中國有如此好的發展前景,而那些外資企業又已經在中國布下了如此好的一個開局,他們怎么可能自毀前程,把好端端的一個局給毀了呢?
所以外企在2012年、最遲2013年做好調整了以后,他們一定會卷土重來的,因為資本永遠是血腥的。
我們在欣賞自己的學習能力提升很迅速的時候,也千萬別忘了外企的學習能力同樣是很強的,甚至是要比我們大多數國內的零售企業要強的,只要他們思想轉過彎來了,改變其實就是遲早的事情而已。
外企的硬件早已不遜色于任何國內企業了,他們缺的是對中國文化、中國國情、中國市場的深層次的理解,不過我們也要相信,他們在交了學費了以后也會學乖的,更何況已經有一個大潤發、有一個歐尚在給他們做示范了,他們的修復力同樣是我們國內企業所不容忽視的。
所以,我們在這里要提醒一下那些國內的區域零售企業,留給你們的機會可能就只有今后這5年的時間了,在這5年里,你能夠做得足夠大足夠強,那么,5年后將還會有你的一席之地;如果這5年內你跟不上行業的發展速度,特別是企業的競爭力沒有明顯的提升的話,那么你就只有象賣丫鬟一樣把自己的企業賣給大戶人家了。
因為在5年以后,按照現在的外資大鱷和內資巨頭的發展趨勢,即便在一個人口只有50萬的小城市,也可能會有5-10家大賣場,而且其中就有可能3家以上是外資巨頭的,有兩家以上是國內巨頭的,到那時,你的份額會在哪里呢?
國內區域零售企業,你準備好應對這種艱難的局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