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營銷企劃部門工作了有將近1年時間了,這一年,收獲頗多。在我看來,營業企劃是最為鍛煉人的一個崗位,也是接觸面最廣、學東西最多的崗位,很幸運,我成為了一個企劃人員,一個核心部門的成員之一。
無意中,在網絡上發現了聯商論壇,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幾乎每日都會登陸咱的壇子,學習學習。大家都是我的前輩,通過大家的文章,我真學到了很多,謝謝大家的無私分享。
前一陣看到有位朋友發帖說“除了返券、抽獎、買贈、買減。。。,還能做什么?”,我相信這個問題一定在困擾著所有的營銷企劃同行們,看看國外,看看國內,其實商場營銷方式無非就那么幾種,所謂創新的營銷方式無非是把這些已有的營銷方式重新包裝,換種說法而已,換湯不換藥。有人說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其實不是咱自大,論商場營銷多樣性,咱比他們確實強的不只是一點點。。。最近小弟突然悟到了一點東西,真不知道對不對,希望大家給點意見。
當下商業市場,百家爭鳴,有人就有商業,所以我們慶幸,可以自娛一下-我們的工作其實也是鐵飯碗的一類。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行業會發生一次較大范圍的洗牌,就如國美、蘇寧前的電器市場,終會出現行業霸主。
現在的市場,都在講什么差異化競爭、細分市場,試問大家在現在這個無論價格、營銷方式都越來越同質化的時代,如何能做到真正的差異化競爭呢?很難!由于電商的興起(國家政策現也鼓勵電商發展),價格武器已經越來越乏力,試想,如今的百貨商店的結局是不是會和書店的結局類似呢?可能有朝一日,商業地產會成為真正的主流,百貨商店市場會越來越小,我之所以會這樣認為是因為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商店成為了人們的試衣間,而大家會選擇在價格更加低廉的“淘寶”上購買。而商場會因此絕跡嗎?答案是肯定的——永遠不會!因為逛街是女人的天性,也是在這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工資增幅跑不過通脹。。。的時代下解壓的少數幾種方式,但百貨店卻會被商業地產所代替,因為人們更需要的是一個休閑、娛樂、釋放壓力的場所而已。也可能我的預測是武斷的,大家就當酒足飯飽后的一個閑聊,一笑而過,我也希望這種預言不要成真,但有時大勢難違!
針對當下的市場,我認為傳統的營銷方式可能在短期內提升銷售額,但就長遠來看,反而會帶來降低客層、不促不銷、吸引力逐漸降低、顧客對促銷活動免疫等不良后果,可謂副作用巨大!當下,各位同仁,我認為最應該做的是轉變思路,營銷活動不僅僅是一些所謂“抽獎、返券。。。”等的促銷集客活動,更應該是賦予文化內涵的創新活動,大家應該逐漸把工作重心轉移,從促銷活動為大頭轉移為文化主題為重點。我所謂的文化主題不僅包含一些互動類活動,更包含商場文化及展示!
說白了,促銷活動是為了集客,而最大的集客方法是商場裝飾!我們的重心應該逐漸轉向賣場的裝飾、布置!在當下價格已經越來越同質化的時代,顧客已經不是過多在乎究竟便宜多少了,更注重的其實是一種消費體驗!這就是蘋果之道!我們要做的是培養顧客的消費習慣,讓顧客喜歡光顧我們的賣場,人多了,還愁貨銷不動?!
裝飾是百貨商店未來最大的集客點!而大家又要懷疑了“哥們,你是不是發錯地方了,你這篇胡言亂語應該發在商業設計板塊吧?每個賣場都有負責裝飾的,照你這么說,要我們營銷企劃干嘛,你小子找拍啊!”其實不然,我們要做的是賦予裝飾真正的內涵,裝飾道具中包含著促銷活動,將促銷活動與裝飾道具連為一體,讓顧客愛上逛百貨店,每次來都有新的主題,就如夜店一般,每次來都有一個主題,吸引他們來的不是XX大減價、大出清,而是又有什么新的裝飾主題出現了,也就是說未來的百貨店更像是一個博物館,每個促銷檔期一個展,這個展既要貼合促銷主題,又能給人文化內涵,還能引起消費者的共鳴!這就如一個“閉環”,這個環上有供應商、零售商、消費者、展商,每個節點都受益!這必將是成功的營銷模式!攻心為上,未來的商戰,誰能最先攻陷顧客的心,誰就是未來的霸主!
我相信,咱這么大一個國家,這么優秀的一個民族,必定會出現一個世界級的商業巨頭,有朝一日,與世界最頂級對手驚世一戰,就如胡雪巖與洋人的生絲大戰,但我相信贏得一定是我們!
呵呵,小弟文筆實在有限,讓各位見笑,請各位指導!謝謝!再說一句,其實最大的美德是分享,不要藏著自己的好創意,拿出來大家集思廣益,把蛋糕越做越大,豈不美哉?哈哈!
2012-04-02 12:37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個人觀點啊~~
目前,國內商業營銷企劃,尤其是商業零售業,基本都是狹義和廣義兩個現狀,或者說短期促銷者和長項品牌化,其中差別和發展意義就不必詳表了,
而文化營銷確實是比較關鍵的一點,也是大家所要考慮到企業長項發展的一個核心,當然,商業零售業在國內也需要一個發展過程,與之相應的營銷企劃也是一個過程,當你在最困境的時間里,才會不斷涌現出更多、更好、更新的途徑和方式,所以,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營銷企劃人都不必擔憂或者疑惑,但是此時,你的思想確實會在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具象地說就是在你營促銷的瓶頸下起到具有轉折性的變化和影響。
再舉個例子,在地方市場差異下,各地都會有不同的促銷力度和營銷形式,很多人在去過一些二三線城市后,都會發現“這么點力度,居然會有這么多人或銷售”的驚訝,其實道理很簡單,當區域發展程度略低時,當地零售“大鱷”的促銷成為市場主流,使得受眾接受其方式和形式后,這些零售企業的營銷企劃人員都會產生惰性思想,“現在的力度已經實現或完成了,公司的預期目標或有所超越,沒有必要挖空心思再去研究發展,到現在的方式不適用時,再說新的東西......”,然后大家就忙于各種“應酬”,沒有處于困境,自然沒有了新思路的產生。(PS:當然各地市場情況不同,應差異對待,以上僅是個別地區舉例)
記得范爺曾說過一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營銷企劃人其實也應有這種態度,居安思危,才能更快速地促使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PS:主題文化、過程體驗或者說過程享受,是我個人比較注重的核心,一切都往長遠里看!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望大家不吝賜教!也算是對樓主辛勤發帖的回應!嘿嘿~~~~
2012-04-02 13:08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我感覺灰常支持樓主的想法。
現在的人已經被網絡和各種媒體培養成了潛在的“視覺動物”。其實人本身就是因感官而感性的,可在商品同質、價格同質的前提下,靠什么來做抉擇?感性因素太重要了。
任何能夠傳播久遠的文化都是最好的營銷,而那些都是以感性因素為表達,以各種情感傾訴來引起人們的共鳴,讓人們自發地成為wifi熱點一般的再傳播體。比如電影,比如歌曲,比如美術。
茶味禪味,味味一味。
但一定是要能看得見,摸得著,聽得見,說得出的表達,你不能和顧客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顧客根本不會猜測你的心思,每個人都是這樣——啊,他懂我!而不是,我想去懂他。
因此,我覺得好的營銷活動,是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并以此貫穿始終,有一番高調的宣傳(軟硬兼顧),有一場驚艷的視覺,至于力度,并不在大小,而在真誠。
攻心攻心,怎么攻心?首先把自己當消費者,做出的東西能感動自己嗎?連自己都感動不了,怎么感動別人呢?
弱弱地說一句,我的夢想是開書店啊,其實做任何經營都一樣,又何嘗不需要這種思維呢?
再贊一句灰常認可樓主的感官營銷!
2012-04-07 09:52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