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公司附近新開了一家賣早點的攤點。
新的事物總是受歡迎的,再加上這個攤點的位置人流大,所以開業沒幾天,生意就好的不得了,顧客每天早上都是擠得里一層外一層的。
這么多人排隊,應該是很好吃吧?我也去湊熱鬧,每早去排隊買一份白粥和一個茶葉蛋。
就這樣過了一兩個星期,攤點的老板(兩公婆)招架不住了,就招了兩個人做幫手。
增加人手是好事啊,理論上講,員工增加了,就能更好的服務顧客,提升業績。
問題是,不知道是人難招,還是基于成本控制的原因,新招的兩個員工一個老一個少,老員工接近五十歲了,動作一點也不麻利,惹得很多顧客不耐煩,少的是一個90后的小男孩,穿著拖鞋,不修邊幅,給早餐打包的時候一點也不用心,有一次給我打包早餐時還把手指頭伸進白粥里去,當時我就火了。
隔了幾天,附近又開出一個早餐點,把很多客人分流了過去,我也是其中的一個。
又過了一段時間,附近的早餐點越來越多,有固定的,也有流動的,三五步一個,這讓我想起一個專業術語:渠道攔截。看來,競爭是無處不在啊。
最近一周,我又回到原來的攤點買早點了,依舊是一份白粥和一個茶葉蛋。
不是我戀舊,是因為形勢變了。之前這個攤點每早最少都有三五十人排隊,現在只有三五人。
那兩個員工也不見了,估計是經濟形勢不好被裁員了。
不用排隊,再加上服務質量也回升了,所以我就回來了。
只是很感慨,這個攤點,從顧客盈門到門可羅雀,不過才三四個月的時間。市場的殘酷,連一個賣茶葉蛋的也不放過啊。
是什么原因呢?
個人淺見是:有四個問題這個攤位的老板沒想明白。
第一個問題是:來買早餐的是哪些人?
第二個問題是:你想把早餐賣給哪類人?
第三個問題是:用心討好這類客人了嗎?
第四個問題是:你討好客人的方式與眾不同嗎?
來的是那些人?可以這樣理解:是追求營養健康的人多?還是喜歡口味多變的人多?還是看重經濟實惠的人多?
你想把早餐賣給哪類人?把上一個問題搞明白了,理論上講這個問題就呼之即出了。但是理解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誰都想把所有的顧客全抓到手里,能堅持只做一部分人生意的很少,事實上,還就是這些不貪大、堅守核心客群的人會成功。是專業成就了專注,還是專注成就了專業,很難講。
用心討好這類客人了嗎?如果你想做口味百變客群的生意,那你就得保證品類豐富,還得不斷的推出新品,就類似于服裝品牌ZARA的快時尚;如果你想抓住看重營養健康的客群,那就要精選品類,而且要讓品類之間的搭配組合符合營養學及養生規律,這個類似于那些賣概念的品牌,開始售賣健康概念。曾經聽過一句話:零售界的最高境界,就是配置出最適銷的商品結構,讓推銷變的多余。這個理念非常的好。
你討好客人的方式與眾不同嗎?與眾不同的服務方式才能讓顧客留下深刻印象,當然,那個小男孩低劣的服務讓我印象更深刻。
有三種情況我不看好:一是向注重購物氛圍的客人推銷價廉物美是產品,二是向喜歡性價比的客人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三是我去討好女孩子,這三種情況,都是弄不懂對方的心理需求,多數的結果都會是馬屁拍在馬腿上,搞不好還會被馬踢一腿。
在討好客人的問題上,一線員工最重要,把客人留住,還是是把客人氣跑,全在于一線員工的服務。
把這四個問題提煉一下,就變成這樣的邏輯關系:市場→定位→模式→體驗(或策略)。
同樣的產品,有的人能賣出天價,有的人卻只能賣出白菜價,本質的區別就是這四個問題有沒有琢磨透徹。
把這四個問題琢磨透徹了,做任何行業,只要努力和專注,都能成為一個很牛叉的人物。
我現在也在琢磨這四個問題,等我琢磨明白了,我就去賣茶葉蛋去。joseph.teng- 該帖于 2012/5/13 3:4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