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照片為筆者近日攝錄,為外地某大型連鎖集團的青島分店。并不是說他做的陳列有多么規范,至少就筆者觀察和了解,該系統沒有專門的陳列指導規范,能夠做到的也就是垂直陳列罷了,同時存在多種問題,如價簽不對應、多規格價簽混合使用、價簽裸放、疊放等問題。如商品的跨背陳列、賣場補貨速度緩慢、大量紙殼長時間存放于賣場等。最重要的是這些以前被我們視為賣場管控打忌的問題并沒有人重視。
圖(一)
垂直陳列只是基礎,這張圖要反應的是關聯陳列。方便面緊靠常溫火腿(旁邊的白色瓜條為叉子)這是一種很好的陳列組合。筆者曾為此嘗試過,但在經過層層領導過問審批后,此方案不了了之。直至筆者離開原門店。
圖(二)
為上圖放大細節。在此要說明的依然是關聯陳列的重要性,在同樣的空間、客單量情況下,我們怎樣能讓我們的商品陳列發揮最大的促銷效果,怎樣能讓顧客(年輕快速消費層)在短時間內購買到需要的商品,方便面可以與常溫香腸并排陳列、同樣與榨菜、與筷子、與鹵蛋是不是也可以呢,不需要進行大品類調整,僅僅只是一個小排面、一條瓜條即可搞定。關鍵在于是否有人愿意去這么做。
事實上是,很多人認為門店效益很不錯,就不愿意花心思做這些復雜而又不討好的工作,門店效益不好的覺得這點銷售不會改變什么。這還是銷售思想的抉擇。當大堆頭、端架、主題形象、花式陳列已被人們普遍重視的時候,關聯陳列似乎被人遺忘了。最經典的啤酒喝尿布的沃爾瑪案例對于我們說過于高深,我們還無法利用手頭掌握的各式銷售數據做出分析,沒有人會去考量方便面旁邊的火腿的銷售到底會是多少,也沒有關注購買關聯產品的消費者的年齡、消費習慣是怎樣的。而對于我們講,簡單的關聯陳列想必還是做的來的。
連鎖零售業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至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看到,真正取得發展的是沃爾瑪是家樂福,而不是偏居一隅的國企百貨。如果超市真的就是開架就能銷售,那對于我們零售人來講還整天做什么呢?大型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城市購物綜合體、專業超市、社區超市、24小時便利店、生鮮直營商店,我們看到現如今能夠給消費提供的業態模式已經多到繁復的程度,這還不去理會傳統的市場、地攤忠實客戶群體。
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大賣場,所謂的好賣一大堆,以單一品種超大規模陳列,超低價格帶來的顧客繁榮,外表看起來賞心悅目,但消耗的是毛利、消耗的是整個市場的耐受程度,最終吃虧的還是零售企業自身。我們一直拼的是價格、是質量、是服務。價格和質量已經趨于相當的同質化水平,最后我們喊著拼服務,但是怎樣的服務是貼心的,是真正有效果的,沒法衡量、沒有任何標準,難道要逼著員工天天去拾金不昧嗎?
就此,筆者認為,真正的服務,就是以顧客為導向的全員銷售思想。垂直陳列、關聯陳列只是一個方面我們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深入細致的分析顧客的購物需求、向顧客表達準確無誤的信息,包括價格、標準,各種提示等。顧客到超市來為了什么?我們的優勢到底是什么?如果不弄清楚這些問題,繁榮只是一時,最終我們會面臨相當大的壓力。而這壓力的制造者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呢?
圖(三)
大家如果仔細看,貨架中的商品價簽都是2層,其實很簡單,第一層是商品原價、而最上面一層是現售價。我們清楚明白告訴顧客,我們的商品打折銷售,你可以去對比,我們不做任何掩飾,它的價格、它的日期你可以去做對比。這時候我們向顧客傳達的信息是什么?我們的商品不會隔夜銷售、我們的折扣是真實有效的。而這種方式在我市某北部零售巨頭卻被視為大逆不道。原因筆者至今不明。
圖(四)
我們往往重視堆頭、端架,但是卻忘記了普通貨架的末端。利用這個位置進行的大批量陳列和端架、堆頭又有什么區別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對所有商品進行有機的分類、對于暢銷品、滯銷品、普通商品、潛力商品進行陳列規范,使得所有商品可以合理陳列而又能促進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