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次偶然的機會進入了百貨業,之前一直做廣告做了5年,涉及的面也必將廣,改行做百貨還是有些對口的,一直做到現在,一做就是6年多光景,這期間從設計到文案再到主管、副經理、經理(活都是一樣的活,只是工資高些罷了),雖說很辛苦,也不怎么休息,經常加班,但是確非常的充實,因為喜歡企劃這一行,比原來做廣告更加的喜歡。從中確實學習到了原來沒有想到、也不曾見到的知識,自身也提高了很多�?墒乾F在商場改行了,不做聯營模式,直接做成物業模式(名字也按經營方來定),在此時我改為下一步做打算和準備了。
以下為個人對零售業模式的閑聊,說不對的地方請大家猛批評!本人虛心接受!
單一百貨業: 就近似我原來的商場,沒有超市,只有鞋、服裝、鐘表、化妝品、家紡、內衣等單一百貨模式,這種模式在確實不好做,人氣上不去、同質化太嚴重,線上的試衣間,除了周周有活動,經常抽獎,返利,打折,也別無其他辦法,基本成為打折商場(SP活動天天有,PR活動效果很差),這時在想拼服務,拼體驗,拼差異化、錯位經營也不現實。
綜合百貨業: 這種模式現在全國的普遍模式(綜百),面積不小,涵蓋超市、快時尚、餐飲、KTV、影院、游戲城、美容健身、數碼家電和以上單一百貨的那些品類。但是這種模式同樣是同質化嚴重,當地商場眾多,你有我也有,你沒有的別人也設法招過來,以體驗購物為主,用超市和餐飲帶來客流,來提升百貨的潛在顧客,拼會員、拼積分、拼獎品。殊不知會員有多少待激活的卡。同樣是SP活動天天有,賣場陳列布展經常換,變得法的想PR活動,提升人氣,還有種情況就是超市也同樣向綜百靠近(卜蜂蓮花),綜百有珠寶我在一樓也有,你有百麗,我也招,所以說出了,本地同綜百的競爭,還有超市逐變的壓力,這可能各地的現狀,但是沒辦法。
購物中心(商業地產):此模式是現在的大趨勢,有所聞各地都在瘋狂的蓋大型購物中心,屬于零售業的巨無霸,品類不多說。這種模式SP活動簡單少些,但是PR活動是重頭戲,營銷費用也相對高些。
線上模式(網購):記得前幾年培訓和開會時,老師問誰去學電子商務,舉手的人寥寥無幾,沒想到現在..............,買服裝去天貓,買家電數碼去京東、庫巴,買書去當當,買鞋去好樂買,買便宜的T恤去凡客等等。在我們享受便宜的同時,也沖擊著我們的飯碗。還時不時的搞些大戰。我們除了沒節造節的同時還要關注線上的店慶和其他的活動,這也算是借節營銷。誰不想完成年營銷任務,多拿些獎金啊。
人員工資、原材料上漲,物業管理租金費上調,使商戶如履薄冰。
說了那么多有些跑題了,個人感覺不管大趨勢如何百貨零售業或商業地產會慢慢好的。這也正是我喜歡、愛這一行的原因和信念。這一行壓力大,經常加班且沒有加班費,沒休息的時間,別人節假日陪媳婦孩子,而我們還要陪顧客,不受老總重視。但是我們會自我解壓,做到問心無愧就行。
以上是個人的閑聊啊,有些寫的不是那么具體,還有些跑題,閑聊就是閑聊,干嘛那么專業,有啥說啥,也挺好!
2012-09-12 07:30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