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格勒給銷售定義了五大基本障礙:沒有需求、沒有購買力、沒有購買欲、購買的時機不對、沒有信任。
我想,這五個方面基本可以概括我們銷售不成功的基本的大的方向了。而且,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了現實當中,這五種障礙發生的情形,對我們的銷售工作不是很有幫助?于是想把自己平時零散的一些想法記錄下來,和大家共同學習。
一、沒有需求
這個命題要理解好的話,首先就要把需求和需要區分開來。比如說,我旅游的途中,口渴了,這時需要水,但是返回家里喝水就不現實了,于是就形成了需求,就近買瓶裝水。但人如果在家里需要喝水的話,就未必會形成對瓶裝水的需求。因為這時如果去買瓶裝水的話,不僅要花錢,而且是舍近求遠,很不劃算。
需求的產生有多種多樣,但是卻是和消費者日常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有些情景對某些商品不會有需求,有時卻會有。充分聯系生活來思考需求的問題。
二、沒有購買力
這個比較好理解。有了需求,并且準備購買,但卻沒有支付能力。對于商業運作而言,僅僅通過了解需求就開展運作的話,是很危險的。你的的確確看到了市場,而且價格也公道,可是市場卻沒有支付能力,一樣也會失敗。所以,支付狀況也必須注意。
三、沒有購買欲
人們常說饑不擇食,有時候銷售不成的根源在于市場的需求度不夠強烈,這時要做的是耐心的等待。你向一個剛吃了大飽的人推銷山珍海味,恐怕他的胃口也不大。
向一個不喜歡乒乓球運動的人推銷乒乓球用品就很困難,除非他是要買來作為禮品送給別人,這時就不能從乒乓球愛好者的角度出發了。
某個地方的某個東西很便宜,但是便宜的價格使我認為不值得跑這么遠去買。或者有個東西很好,但是如果要等太久的話,也會使我喪失欲望。
另外,我們常常做的衛生,以及環境的美化,色彩的搭配等等,都是一些通過外在的條件增進購買欲的工作,實際上也的確有幫助。
四、購買的時機不對
確實有需求,確實有購買力,確實有購買欲,但是恐怕時機不對。我是這么理解時機問題的,就比如說買家具這類事情,新房沒裝修好,再想買也要等。
五、沒有信任
中國的奶粉目前的現狀,就很能說明沒有信任給銷售帶來的影響。所以,不論單個公司還是整個行業,都不喜歡這些進行不正當競爭的同行,損害的是整個行業。
其實每次不成功的銷售可能都有一個甚至幾個因素的同時作用影響。同時,作為簡單的原理,不同經歷的人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畫面。對于每一次銷售的分析要全面,才能夠對我們的未來有幫助。
- 該帖于 2013/5/27 14:3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