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現代白酒的市場發展似乎并不順利,盡管是當紅策劃人華紅兵執掌金士力帥印,也僅僅是出現了“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敗局也即說明一個問題:現代白酒不是這么做營銷的。
酒喝多了傷身體,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金士力試圖加入無色無味的草藥,減低酒對消費者的傷害,并將酒定義為“健康100”, 這種營銷乍看起來似乎符合消費者利益,合情合理,而且也應該會有一個廣闊的市場。
其實不然,喝酒傷身體本來指的就是喝多喝少的問題,只要喝上3-5瓶,不傷身體是不可能的。酒喝多了本來就傷身體,現代白酒也只不過是降低了一下這種傷害,怎么能號稱“健康”?這方面,國外的做法是定期公布一些“少量喝酒有助于身體”這樣的研究,以少量多次的手法來維護消費者對白酒的消費總量。另外,說到飲酒健康,面對紅酒轟轟烈烈的攻勢,金士力倡導白酒健康似乎有點為紅酒做嫁衣裳的韻味。 只要對消費者略加調查,就可以發現大部分喝白酒的人要的就是白酒的烈性,敬酒人的強烈愿望就是灌倒對方,這種時候真正想到健康的又有幾個人?要是真的想喝點健康的,那干嘛不喝點紅的,或者干脆喝茶算了。
消費者利益不是消費者需求,金士力現代白酒的營銷策略顯然就是古老的“產品營銷”,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狀況下,應該選擇CS(客戶滿意)營銷。不是說你的產品有什么功能,而是應該告訴消費者,他為什么要喝你的產品!所以,將健康成分去掉,廣告的核心訴求就應該是:“現代白酒,喝醉少傷身體!”
“健康”一詞在諸多廣告的轟炸之下,已經變得膩味。健康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補助型,一種是減少傷害型,前者如紅酒,后者如現代白酒。所以金士力在提健康的時候,依然沒有人相信現代白酒是健康的,真正健康的其實是紅酒……
可見,“健康”并不符合現代白酒的核心訴求,而“減少傷害”才是現代白酒的特點。以健康來說事,雖然差之毫毛,卻謬以千里。
白酒就是白酒,酒是陳的香,這種簡單的道理連孩子都明白。現代白酒什么意思?金士力試圖解釋,但是解釋的很牽強。一個廣告語,如果需要解釋,那已經失敗了一半;一個名詞,如果需要解釋也已經失敗了一般——除非有腦白金式的廣告洗腦實力。
現代白酒一個名詞,讓金士力自絕于與其他酒的共同市場之外,儼然讓人覺得是一種新事物。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接受就需要一個過程,而其他廠商自然會聯合起來抵制,甭說標準,就是“現代白酒”這一說法也不會被業界承認。
白酒市場本來就受啤酒、紅酒的沖擊,金士力說自己健康其實也就是說別人的不健康,這就是其賣點。通過搶占白酒同行的市場份額來使得自己成長,會損害整個白酒行業的發展,這在營銷上是犯了大忌。可口可樂都不說自己的可樂就是標準,現代白酒為什么急著樹立自己的標準呢?
一個國家為公民健康著想樹立標準是可以的,借鑒歐洲的做法,也只有喝酒令,解決的是喝酒多少的問題,而不是在酒加入什么草藥——其實標準并不是不可以做,但要征求所有企業的同意,目的是為了讓白酒在與啤酒、紅酒競爭市場時更具備競爭力。即便真的這么做了,白酒業也不會跨入“現代白酒”時代,這得問消費者高興不高興。品酒者,稍微兌點水就能喝出來,更別說草藥了。
“現代白酒”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時尚、潮流的元素,這種第一印象即便是洗腦,也是很難去除的。除了訴求要追求現代感,包裝也要追求現代感,否則古色古香的包裝,卻取了個“現代白酒”的名字,就像乞丐穿西服,實在讓人倒胃。可見,現代白酒就應該去吸引年輕人來喝,“喝一點金士力,HIGH到更高”!
“現代白酒”的出路不應該在與傳統白酒企業的撕殺中殺出一條血路,白酒企業間的互相血拼只會讓現在的白酒市場繼續萎縮。真正的出路在于培養新一代年輕人對于白酒的消費熱情,轉換傳統白酒營銷的方式——在一個收破爛的人都手拿“大哥大”的時代,白酒也該抖一抖身上的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