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店第三方平臺商微盟獲得1.5億元B輪融資。據微盟創始人孫濤勇透露,本輪融資的資金將被重點用于搭建微商平臺的三大體系:供貨商商品質量控制體系、V店主社交信用體系及消費者保障體系。“這是目前微商面臨的三大痛點,如果我們解決了上述問題,就將獲得很強的核心競爭力。”
針對最受消費者關注的微店商品質量保障環節,第三方平臺商的分銷系統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4年,微店第三方服務商的工作內容更多還是為店主提供建立微店的底層系統,那時微盟、有贊、京東拍拍看上去還只是個“歡迎更多企業加入”的分銷平臺,如今上述三家主流微店第三方平臺都已將注意力放在了有品牌背書的B端企業上。
在過去的兩年中,微店迎來瘋狂的淘金熱潮,大有“人人開店”的勢頭。但最近半年來,微店頻頻被爆出假貨、囤貨及傳銷問題,使整個微店生態受到影響。C2C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微店粗獷的商業模式讓第三方平臺感到壓力,到了該“洗牌”的時候了。
B2C2C vs C2C
盡管微店這種商業模式還是處于野蠻生長的藍海時期,市場格局尚未形成,但與此同時微店第三方的洗牌卻悄悄來臨。孫濤勇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第三方平臺商)現在都已經活不下去了,開始謀求轉型,根據我的預測最后市場上能存活下來的應該會在3~5家之間。”而他認為平臺大量死亡背后的原因在于,此前第三方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市場競爭力有限,缺乏品牌推廣和營銷能力。將微信營銷妖魔化和萬能化了,注定無法長久地發展下去。
在微盟的戰略架構中,孫濤勇所說的核心產品就是今年3月推出的V店。V店是微盟由以服務企業為主的B2C模式轉型為B2C2C模式的重要成果之一,該產品針對個人微商商戶,為其解決貨源、全渠道推廣等問題,并且幫助其完成訂單、交易、支付及分傭等流程。而V店的貨源來自于微盟的上游B端品牌商,個體商家在其中扮演著品牌商銷售員的角色,發貨配送還是由B端產品提供方完成。據記者了解,上線兩個月內個人V店主開店數量接近100萬,平均月交易額超過1500萬元,B端入駐商家1000萬家,總體SKU約30萬。
孫濤勇介紹,目前做B端起家且建設了分銷平臺的第三方平臺商在市場中只占到很小的比例。
在去年早期,微盟和有贊平臺上的商家都是以企業型用戶為主,微盟起家于為線下零售企業服務,而有贊則側重于線上電商。目前兩家企業服務對象所覆蓋的群體都在向對方的領域蔓延,并逐漸引入了C端商戶。而據京東拍拍微店負責人郭彬介紹,目前拍拍上90%商家都是個人店鋪,自2014年10月上線至今,平臺商家已經超過110多萬。拍拍平臺上的貨源背靠京東商城。如果結合各家的貨源來看,三家的共性在于都屬于B2C2C的商業模式。與此相對,以口袋購物為代表的C2C模式中,個體商戶是自行采購上架貨品。
隨著微商平臺的發展,C2C模式的一些先天弊端逐漸暴露出來。近半年來媒體陸續曝光微店賣假貨、囤貨、傳銷等負面問題。這一系列問題背后的根源就是,微店平臺難以保障商品的質量和用戶體驗。在B2C模式中,品質控制可以借助品牌背書和B端貨源,但在缺乏品牌背書和品質控制的C2C模式中,上述問題的控制難度就會大很多。
這類事件在損傷了整體微店市場信譽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微店第三方平臺商的商業模式演變,同時輿論對于微店主體的理解或許將被改寫。在2014年“人人開店,人人淘金”的微店場景恐難再現。
“微店人人開店不可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商品,或者自己管物流。在未來C端人人開店意味著個體商戶將成為B端品牌的傳播者和推銷者,幫助品牌做宣傳和推廣。”孫濤勇指出。
B端大品牌借力微商打造O2O
值得注意的新趨勢是B端大企業正注意到微商渠道在整體營銷中的戰略價值。而在未來,它們或許才是微店商業生態中最大的玩家。
“現在很多大品牌對微商的期望很高,都開始嘗試搭建自己的微商體系,而且將其納入到O2O體系中的一環。”孫濤勇認為,微商將成為O2O的新爆點,可以帶動起全員營銷。此外,企業也能通過鼓勵全員開微店在朋友圈獲得更多入口和觸手,帶來更大量級的流量。他進一步解釋稱:“O2O的核心是在消費者和品牌之間建立起連接的通道。此前很多人認為O2O建立后可以跟消費者更好地互動和溝通,從而進行二次營銷,但其實真正的引爆點是讓消費者成為品牌的導購員,主動去幫助企業銷售。無論是線下員工還是消費者都可以幫助品牌進行傳播,這種基于社交O2O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今年以來,蘇寧、國美、美的等大型企業紛紛宣布將發力微店,希望以此作為打通O2O模式的切入口。據記者了解,今年年初蘇寧已有2萬員工參與個人開微店項目,占到全體員工數的50%左右,未來蘇寧將面向社會開放其微店。而通過蘇寧員工的個人微店,消費者會直接進入蘇寧易購的界面,從產品、支付到物流和售后環節的服務都由公司統一提供。
蘇寧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社交是當前保持用戶黏性的最佳選擇,社交化也是電商發展的必然趨向。微店計劃是蘇寧催生社交流量的新興嘗試,目的就是用社交的方式內化蘇寧龐大的員工基數,打造新的店主粉絲閉環。并且基于大數據分析,解放門店店員,云化商業資源平臺,提供精準化服務。
根據蘇寧提供的數據,今年春節7天假期中,蘇寧微店共產生了超過20萬筆訂單,其中一員工開設的微店銷售額突破了5萬元。
與此同時,國美電器總裁王俊洲今年提出了“全零售戰略”及“到2017年再造一個國美”的目標,且員工微店被定義為該戰略的核心要素。
盡管業內普遍認為現在談微店第三方平臺商的盈利為時尚早,但一些平臺商普遍已經瞄準了上述這些大型品牌商戶作為未來的現金奶牛。目前京東拍拍以巨額流量和免費政策吸引賣家進駐開店,有贊現階段對商戶實行免費政策,而微盟對個人商戶免費,但對B端企業商戶收取技術服務費和傭金抽成。
“我們發現B端品牌商家對于一年6000元的平臺收費價格并不敏感,他們更在意的是是否能夠帶來流量并拉動銷售。”孫濤勇告訴記者。
(中國經營報 作者: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