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場“突擊考核”見證了阿里和京東的真實實力。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場“突擊考核”不僅讓兩家的實力之爭有了階段性的定論,更為重要的是再次證明了“自營模式”的強大優勢。
近期,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某欄目通過購買對冷鏈和包裝要求較高的凍蝦仁和瓶裝啤酒,對京東、天貓超市、1號店三家電商的服務進行了一次綜合測評,并對快遞員送貨上門過程進行了全程實拍。最終,從配送費、配送速度、易碎品包裝、冷凍保存等四個維度對三家電商進行了評分(每項滿分5分):京東獲得20分、天貓超市15分、1號店17分。
從單項評分來看,天貓超市除了在冷凍保存方面與京東都得到了相同的滿分,其他都與京東有一定差距,可以說,京東完勝天貓超市。看來,10億“紅包雨”還是沒有徹底滋潤天貓超市。實際上,“紅包雨”并不是成敗的關鍵。作為進軍超商的后來者,天貓超市之所以不能脫穎而出,其根源在于阿里的“自營”軟肋。
眾所周知,京東是國內最大的自營電商。在自營模式的運營下,京東在物流配送效率、成本和服務方面的優勢愈發明顯,這也正是其在“突擊考核”中擊敗天貓超市的核心武器。
綜合運營成本行業最低
調查中并沒有給出此次購物的運費金額,但翻看三家電商的運費標準,便能清楚了解,為什么京東得分5,而天貓得分3。首先,京東的免運費門檻低于天貓超市;其次,京東的生鮮產品可以和普通商品進行疊加計算包郵金額,而天貓則是生鮮與普通商品分開計費的,也就是說,消費者在湊單的時候會麻煩很多;再次,京東的運費標準與重量無關,而天貓則與重量密切相關,消費者如果購買酒水、糧油、飲料、洗護用品等較重的商品時,也許還會遇到“雖然金額湊夠了但重量超出了,還要繼續掏運費”的尷尬局面。
京東之所以能夠做到運費整體最低,則與其綜合運營成本控制能力密不可分。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確實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整個中國的社會化物流成本卻奇高無比。美國大概7%-8%,日本5%-6%,而中國在2014年還是17%之高,也就是說中國大量企業的利潤被物流吞噬掉了。
據統計,中國每一件商品從走出工廠大門到達消費者手中,中間要搬運5到7次,耗費了很多成本和時間。但是經過三四年的努力和布局,京東集團整體的綜合運營費率只有12%-13%左右。如果將金融集團以及其它所有跟京東商城無關的業務全部剝離的話,京東的成本是低于12%的。
以同樣的3C和家電作為衡量標準的話,以國美和蘇寧為例,他們的財務報表上顯示綜合運營費用率超過15%,而京東的綜合運營成本大概只相當于他們的一半。就這好比,京東每100元銷售額只付出8元的成本,而其它電商則要付出15元的成本。為什么京東的運費低,一目了然。
配送效率行業最高
再看速度,節目中顯示,雖然京東的啤酒和蝦仁與天貓超市的一樣是分別送到的,但是速度卻比天貓快了近20小時。看來升級版的菜鳥,也尚不能撼動京東物流配送速度NO.1的地位。
事實上,“物流快”早已成為京東的重要標簽,通過多年在自營物流方面的默默耕耘,截至今年6月30日,京東在全國范圍內擁有7大物流中心,在44座城市運營了166個大型倉庫,擁有4142個配送站和自提點,覆蓋全國范圍內的2043個區縣。在京東“211限時達”服務的配合下,當日上午11:00前提交的現貨訂單可以當日送達;夜里11:00前提交的現貨訂單,次日15:00前送達,有效提升了訂單配送速度,提高了用戶體驗。
為了有效對接超商業務,京東在2015年重點打造了O2O服務平臺—“京東到家”。利用京東的物流優勢及具有創新性的社會化運力體系,整合各類O2O生活類目,向用戶提供3公里范圍內生鮮、超市產品、鮮花、外賣送餐等各類生活服務項目,并基于移動端定位實現2小時內快速送達。
通過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的這場“突擊考核”,更加真實印證了京東物流的急速以及在業內第一的水準。
阿里“頑疾”制約
反觀天貓,“物流慢”是其最大的軟肋之一。盡管這次想以天貓超市挽回顏面,但是“突擊考核”中天貓超市的龜速、不規范的物流服務,無疑從某種程度上宣告了愿望的破滅。
為了彌補物流短板,阿里重點打造了菜鳥物流,自建物流的方向沒錯,可惜的是仍舊不是真正的“自營”。目前,菜鳥物流還處于試運行階段,全國骨干網絡與倉儲的建設完成還需要一段時間。雖然能夠在北京市場實現次日達,但是短期內形成全國的服務覆蓋肯定是做不到的,再加上菜鳥是需要與快遞公司協同來完成的,不可能像京東自營物流那樣統一規范,服務品質難免參差不齊。
而除了服務,天貓超市若想逆襲,還需要擺脫阿里體制內的另一“頑疾”。
一直以來,阿里主打開放平臺,以邀請商家入駐的模式合作,在品控上面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假貨風波不斷。目前主推的天貓超市,表面看是與京東自營類似,實際上還是由商家推薦商品,隨后自主完成庫存管理、商品編輯、商品定價、商品汰換、商品營銷等業務作業。
目前,天貓超市只是把入駐的各商家用“天貓超市”的招牌統一在了一個平臺上,其實質與入駐天貓商城的商家并無兩樣。因此,天貓超市并未直接把持“品控”這一環節,其隱患不言而喻。
天貓超市進軍北京市場的落敗,說到底是輸在了模式上。天貓超市要想挑戰京東主場,恐怕需先苦練自營內功。
(來源:i黑馬 作者: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