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說的好聽是一方面,當遇到顧客利益和公司利益,尤其是店員自身利益發生沖突時,真正“把顧客當回事的”的情況則不多見。
長時間以來,我們接受西方的營銷觀念,本末倒置的把原本作為客體的商品當作主體,而把顧客價值化、財富化、資源化,而忽視了東方文化中以人為本的最基本經商之道。
所以我一貫反對店長們把成交意識灌輸給員工,把顧客當回事,而不是當做與自己一樣的人看待的短視思想。我相信很多店長非常希望進店客變成成交客,單筆客變成終身客,但是,終究無法如愿。其根本則是將顧客異化為事物、甚至財富的功利主義思想作祟。
如果您到過目前為止日本唯一家堅持家電外賣的山口家電(東京都·町田市),如果您看過山口家電的介紹片,也許您會認同我的觀點。
如果您了解山口家電,您會知道,在這家不足400平米的小店周圍,聚集著山田電機(3加)、野島電器(3家)、上新電機(2家)、BIC相機(軟圖、櫻屋電器各1家,共2家)、淀橋相機(1家)共11家行業巨頭旗下門店;也會知道,山口家電的價格高出行業平均30%,網購價格45%以上;更會知道其38%的毛利率高出行業平均13%,國內家電零售業不可企及的高度;同時,我相信您也會被其占比高達65%的訪問(外賣)銷售,1名訪問銷售員約相對于500~800名店員的“奇跡”震撼!
不過,當您了解到老年人顧客把山口家電外賣訪問員當作兒子,外出時把家里鑰匙交給“兒子們”;這些準兒子們則比親兒子陪他們的時間還要長,家務事還要做得多,對老人們的照料還要細心孝順,還要孝順,也許您就不會驚詫于山口家電的毛利之王奇跡。
另一方面,我國消費品連鎖零售業的前一個十年,商圈店顯然成為主流中的主流;然而,在2010年左右開始的社區店風潮,則開啟了連鎖零售業“便民、親民、惠民”的時代。相對于商圈店而言,我更看重社區店未來的前景。如果說4Ps營銷是商圈店擴張的利器,那么4Cs營銷則是社區店的生存法寶;然而,單純依靠西方式的4Cs營銷,社區店僅僅能夠生存而已,而要實現永續經營,百年老店的夢想,則必須依靠把顧客當親鄰的山口營銷。
對于社區店店長們而言,經營的標準化是對抗夫妻店們的最大武器,而服務的親情化則是最短的短板。
在我所住的社區,入口是一家臨街的蘇果24小時CVS,再往里走便是一家老夫妻開設的雜貨店。我是兩家“小店”的常客,但相比較而言,我更傾向于后者。因為,上班時老夫妻中的任何一位都會招呼一聲,“上班去呀,路上注意安全”;深夜晚歸時,無論營業與否,雜貨店雨篷下總會點亮一盞燈;周末休息時,老夫妻見到社區的每一位鄰居,都會熱情的招呼,“今天休息呀,進來坐坐,歇歇腳”;我也經常看到,老人們坐在雜貨店里隨手拿起一份報紙,坐下喝茶;看完后,則把報紙放回原處,根本不買,雜貨店老夫妻絲毫沒有不悅之色。甚至有一次,深夜十二點,我按照雜貨店天氣預報小黑板(老人每天早上都會用粉筆正楷書寫懸掛,提醒小區居民關注天氣變化,安全出行)下方的聯系電話,打過去:“老板,幫我拿一包雨花茶,我明天早上要出差。”5分鐘之后,老人披著大衣,穿著拖鞋,冒著雨雪,打開店門,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
我不否認,社區入口的那家蘇果CVS商品很全,價格很低,服務也很好,而且他們的店長也與我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對于我和我的鄰居們而言,老夫妻雜貨店更像是自家的商店。油鹽醬醋茶,順路稍帶也可以;急用時一個電話,讓老板的兒子送到家里,也是一句話的事情,絲毫沒有心理壓力。我想這就是這家市口不好,裝修很差的老夫妻雜貨店與蘇果CVS并存了十多年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很多店長,崇尚西方的忠誠顧客理論,也有很多店長測算過顧客終身價值,但是,如果沒有親情化的服務,“終身”營銷必將是一句空話。“一旦成交,終身結交;即便不買,情意長在。”衷心希望店長們記住這句話,用心經營門店,用情鏈接顧客,一下子做生意,一輩子交朋友,不要把顧客當回事,而當作終身的朋友,親密的家人,即便你會調動,即便你會離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