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收集勛章,對‘簽到’沉迷了一段時間,但玩久了就厭倦了。”近日,一位朋友對記者發表了對于“簽到”模式如同雞肋的感言,“已經沒有太大興趣了。”
2009年3月,美國LBS網站Foursquare上線,將“到此一游”式的“簽到+分享”結合的LBS模式發揮到極致,并在短期內迅速走紅成為熱門火爆應用。目前在全球擁有2000萬用戶,總簽到數20億次。
這也引來了國內的“簽到”熱。過去的兩年中,中國互聯網行業可以說是簡單粗暴地復制了Foursquare,高峰時期有五六十家公司照搬簽到LBS(Location-Based Service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務)模式。但如今依然在運營的所剩無幾,2011年排名前三位的LBS公司中,嘀咕開始做社區網站,切客則向消費+LBS的電子商務模式轉型,如街旁網那樣堅持創業之初的“簽到+分享”的商業模式的已不多。
轉型也好,堅守也好,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簡單復制Foursquare在中國并不是那么前景光明,不少投資者已經在考慮“簽到”模式的生死問題。以目前仍在“簽到”道路上“死撐”的街旁網為例,截至2012年5月,街旁用戶數號稱已經突破300萬,累計簽到次數為5000萬次,上傳約820萬張照片。這看起來是個很龐大的數字,但與Foursquare做橫向比較,街旁的用戶活躍度顯得較低。街旁網平均每個用戶累計簽到16.7次,而Foursquare的人均簽到次數為100次。
“‘簽到’模式的問題在于,單一強調了位置卻并未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分析師梁煥磊對記者表示,“單純靠‘簽到’模式在中國可能很難有特別樂觀的商機。而與其他相關網絡服務或者商家的合作,才是其應該走的發展之路。”
事實上,與品牌合作、為商家提供服務也正是街旁創立之初所設想的主要營收來源。但事與愿違,雖與星巴克、喜達屋、耐克等有過合作,但最終營收并不理想。據媒體報道,以某服裝品牌簽到活動為例,街旁與該品牌合作的總期限為28天(兩個半月中的周末和節假日),活動范圍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四城市,主辦方的訴求是:連續到店8次簽到即可獲得徽章一枚,顧客憑獲得的徽章購買新品可享8折優惠。而根據四個城市的統計,活動期間,參與人數不到4000人,累計簽到約3萬次。實際徽章發放數量約2100個,而最終到達商戶的實際徽章使用數量僅為22個。
據記者了解,Foursquare在美國理想的商業模式是:品牌廣告加上本地商家返利付費,即LBS類簽到的盈利模式核心是在于“到”而非“簽”。街旁當然也是希望攢到足夠用戶量后,可以像Foursquare那樣去擴充針對用戶的功能與服務,從而解決用戶驅動力的問題。但這又陷入“雞與蛋”的問題。
種種現實迫使街旁重新思考定位。據說,街旁正在往移動社交方向發力。“如今,微信、微博、大眾點評等都已經將LBS作為‘標配’功能加入,如果還做單純的LBS就很難有立足之地。”梁煥磊指出,如果能適當轉型成結合更多社交功能的客戶端,生存和盈利的空間要更大一些。但是,面臨那些幾乎無所不做的網絡大鱷的競爭,前景真不好說。
(來源: 國際金融報 作者:陳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