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化妝品店已經告別了“黃金時期”,下一個“黃金時期”在哪里,在很多從業人士的腦海中,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很多人看到了品類時代的來臨,抓住市場時代的變革,抓住品類時代的需求尤其很關鍵。
隨著化妝品市場渠道的成熟,無論是在百貨商場、KA商超、日化專營店、電商網絡等渠道的逐漸成熟,市場越來越細分化,品類越來越細分化,抓住市場趨勢,抓住品類趨勢,這個是很多化妝品廠家首要推出品類的關鍵點,如果沒把握好市場終端需求的品類,這條路將面臨“死亡的時代”。
在過去從2006年至2011年之間,護膚時代的過渡磨合期很長,也有很多早期的護膚品牌起來了,在行業中做了很大的貢獻,比如我們看到了早期的白大夫火了一把,然后到自然堂、珀萊雅、丸美、美膚寶等品牌的快速崛起,成為了護膚領域的影響力“排行者”。到2011年開始,品類市場的趨勢也不斷在做細分化,很多化妝品廠家在消費者群體需求上做了品類細分變革。從2012年開始,很多人意識到了品類時代的來臨,也有很多化妝品廠家在細分品類上做了變革,而作為許多日化廠家來說,結合市場終端需求,品類也不斷的越來越細分化,也不斷的有新的特色品類推出滿足市場的需求。
在2012年間,面膜品類集體“爆發”,這意味著面膜品類時代的來臨,也稱為是“面膜年”。在這一年中,如傳統渠道的草舍名院、容園美、依琳娜、金蔻、魔力鮮顏、優魔優漾、閨美、立膚白、一品婷、彥部秀等面膜品牌集體爆發,而在這一年中的“潔寶集團”重點力推草舍名院品牌,在行業內引起了一股面膜熱潮,也是這兩年內比較快速發展的潛力面膜品牌,在日化專營店渠道里面占有了大量的市場份額,稱為是“美即”品牌之后的第一大影響力日化店面膜品牌,而之后,“潔寶集團”再把KA商超版的容園美品牌力推投放市場,啟動了中國好聲音戰略合作推廣,大大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KA渠道系統占有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到了2013年,原液品類的集體爆發,成為日化行業的一道風景線,被稱為是“原液年”,在這一年中,而譯美、碧芙媞、水焦點、梵萃、透點、優理氏等原液品牌大力推廣,另外護膚品牌轉型推出的原液,如萊仕美白護膚推出了原液系列產品,挖掘市場終端“金礦”;透點品牌特也推出了原液系列,以原液祛痘賣點作為突破口,市場走量很走俏;姿維雅護膚推出了原液系列,也搶占終端渠道;但是真正在這一年中,原液成為影響力的品牌還是梵萃、碧芙媞、透點和水焦點等品牌,對市場的影響力和鋪市很快,他們以局部區域市場作為重點力推,在局部區域市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的地位和影響力。到了2014—2015年預言,也許是高端洗護產品時代的來臨,目前日化專營店渠道還是比較欠缺高端洗護產品,也需要終端的營銷From EMKT.com.cn模式去推廣,從整體日化市場渠道中看,高端洗護產品在日化店中還是比較少之又少的,所以,這樣的洗護產品品類是個很好的機會。
本土化妝品店的競爭局面
在2012年看來,整個日化行業都不太理想,被稱是日化行業中的第一大經濟危機,無論是上游廠家,還是代理商以及化妝品店家,每天都在喊,生意越來越難做,整天吃睡都沒法安心,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恐怕只有改行了。從整體來看,大家都不好過,誰家過得好,誰家過得不好,只有自己做的生意才知道。從整體存在的狀況諸多原因:
第一,大環境的危機。2012年是整個行業最嚴重危機的一年,家家生意都難做,在日化終端市場,幾乎都沒什么客流,也沒什么人買東西。在這一年中,全國很多地方市場都是普遍反映了這樣的情況,沒人買東西就是沒生意,店家也越來越艱難。
第二,市場競爭激烈。外資強勢品牌的強行逼壓下沉和本土強勢廣告品牌抗衡,很多本土小牌子的日子都難過,幾乎很多消費者都是選擇廣告品牌為主。在2012年來看,很多店家都沒什么生意,幾乎都是靠促銷戰和價格戰贏得市場消費者購買,讓消費者享受超值的優惠。從這一年看,化妝品市場競爭很慘烈,無論是傳統百貨、KA商超、化妝品店、網絡的競爭也好,很多地方都是在搞活動,有一些地方的化妝品店家,你這家搞買贈活動,另外一家就搞打折促銷優惠活動,看誰家的產品好,價格優惠就選擇購買誰家的產品,這其實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血拼戰爭”。
第三,物價成本上升。在成本上升的這個話題,在行業內喊了很多年了,但是,從這兩年來看,喊的比較厲害,確實成本上升不低,無論是廠家上游的原料和包材選用也好,或是人才招聘這塊也好,都是大大上漲了很多。另外,終端門面店鋪的房租或是員工工資的上漲,這確實是反映了整個行業經濟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對中國的化妝品企業來說,是一種壓力和巨大挑戰。
第四,連鎖渠道擠壓。一方面,從2012年的整體零售渠道來看,本土大連鎖渠道的強行擠壓小店,讓很多小店都沒什么生意,大店生意稍微好一點,小點幾乎都沒什么生意,原因,造成很多地方的客流量都分散,幾乎毫無顧客光顧,這個是很多化妝品門店沒生意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外資強勢廣告品牌不斷進駐本土大連鎖店,小品牌被淘汰出局,小店又沒有什么顧客光顧,也沒什么量,店家難產量。
第五,電商價格沖擊。近幾年來,電商市場的快速崛起,在化妝品行業里面是一個現實“寫照”,給傳統零售業態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從2012年一看,電商網絡雙十一一天產生的交易額就是191億元,這真是一個奇跡。電商方便選購原因,方便現代消費者選擇自我喜歡的品類和享受價格優惠,可以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多的高性價比的超值產品。
總而言之,對于本土化妝品店來說,生意好與壞,它存在諸多的原因,難道就是大環境的問題嗎?難道這個是整個行業的問題嗎?那為什么還有很多店家依然在大環境下做生意賺錢呢。比如我們看平常的屈臣氏一個門面店鋪,在200—350平方之間,一個月幾十萬元的店鋪門面租金,每天都在開門做生意,為什么他的租金那么貴,一樣可以賣貨,一樣可以做生意賺錢,因為,他們幾乎選擇的店鋪門面都是經過科學調查和商圈地段做選擇的,所以選擇商圈位置跟鎖定目標消費者群體都有很大的關系。
類似這樣的店鋪還有很多,除屈臣氏之外,如絲芙蘭、香港莎莎、萬寧、卓悅、嬌蘭佳人等這樣的化妝品店鋪,他們對于商圈位置的選擇性要求都很高,因為都是涉及到生意的好壞,都會進行商圈位置的分析再考慮選擇,這樣鎖定目標消費群地段的話,才會有更多的人去購買。除此之外,大連鎖店對于本土的小化妝品店也存在很大的競爭沖擊,甚至小店難以產量,也同時,客流量也會分散,幾乎都是往大連鎖店購買產品的消費者為比較多。
面對這樣的市場競爭困局,本土化妝品店已經告別了“黃金時代”,即將進入品類后化妝品店時代,也是市場上將不斷出現眾多的新品類,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滿足市場終端需求,也不斷的有一些品類進駐到后化妝品店渠道中,滿足一定的渠道互補,消費者選擇性也高。
(作者:張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