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去年(2013年)五月底寫的一個稿子,后來放在文件夾一直忘記發(fā)出去,有一些細節(jié)由于微信規(guī)則的改變可能現在已經不是很適用,但是核心的玩法還是可以帶來一些思考。
同事的父母在我們公司附近開了家小店,專門賣蓋飯、炒飯和面食。主要客戶群就是附近寫字樓里的上班族,以及附近菜市場的小販們。店面很小,一共只擺了八張小桌,每張小桌只能坐四個人�;緵]有裝修,飯桌也是街邊小店最常見不過的、非常油膩的那種木桌。在成都,這是最標準不過的“蒼蠅館子”。
蒼蠅館子已經開業(yè)兩年多了,因為同事的關系,我們經常過去吃飯——當然,館子的價格確實也很實惠,十一元錢,就能吃一份大份的肉絲蓋飯,我們一堆大老爺們從來沒有人說吃不飽的。去年開始,同事負責的客戶開始上微信項目,并且客戶內部非常重視,同事也就開始了天天以微信為伴的生活。在初期粉絲量不多的時候,這廝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喜歡晚上回家后坐在馬桶上用公眾號助手“調戲”下粉絲,美其名曰有人情味,其實我覺得是有人屎味。這個習慣還有一個副作用就是,他的女朋友甚至一度認為他肯定在背著她約炮。不過因為客戶所在行業(yè)的特殊性,同事在馬桶上的“調戲”效果非常不錯,互動率很高,這就導致了那段時間他們組的同事經常加班。這廝在馬桶上進行“調戲”,同組值班的同事就在電腦前被“反調戲”。
后來有一天,大概是2013年的元旦左右,這廝已經迷上了在馬桶上調戲粉絲的感覺,但是因為他所負責的客戶微信賬號已經開始成型,粉絲數也越來越多,已經不能再胡亂推送內容,直接導致沒有更多的余地讓他發(fā)揮。于是,在我們的慫恿下,他決定幫他父母的蒼蠅館子“洋氣”一把:開始蒼蠅館子的微信營銷。事實再一次證明,客戶的理解與大力支持才是社會化營銷最重要的條件之一。這位同事的老媽姓張,我們暫且稱呼她為張大媽。張大媽非常潮,在2011年就已經擁有自己的微信賬號,并且對于自己的兒子以及那一幫怎么看都不像正經人的兒子同事們的想法非常支持。不過據同事說最為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不收費。真是知母莫若子啊!然后就是注冊公眾賬號、做一些簡單的接口、設計落地形象……經過簡單的準備后,這家蒼蠅館子開始了其微信營銷之旅,我們估計,這恐怕是目前為止,參與微信營銷最小的餐飲品牌吧!
至今為止,微信的絕大多數粉絲均來自于線下的顧客。首先,同事們請張大媽去隔壁小王的廣告印刷店制作了一個易拉寶,以及32個小正方形的塑料貼紙,成本不詳。不過易拉寶基本沒有派上用場,本來準備放在店鋪門口,但是第一天就被城管呵斥。于是只能將32個貼紙分別貼在八張木桌的四個角,貼紙上面除了二維碼之外,不外乎一些“加微信關注,送帶絲熱湯”之類的內容。微信的第一個粉絲并不是張大媽的兒子也就是我同事,而是隔壁印刷店的小王,因為他覺得一個蒼蠅館子搞微信挺新鮮的。
在剛開始那段時間,張大媽尤為積極,每一個顧客進來,她都會主動向別人推薦微信。別說,這一招還真管用,在寫字樓上班的年輕人,對傳統(tǒng)行業(yè)和最新互聯網產品的集合總是充滿新鮮感,在最初的一個禮拜,粉絲數就已經接近200。這個數字可能對于大部分品牌商而言,真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對于張大媽這樣一個只有八張小木桌的蒼蠅館子而言,已經是挺大的一個數字。當然,除了年輕人的新鮮感之外,張大媽的帶絲湯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在成都,很多像張大媽這樣的面館是不免費提供帶絲湯的,即使有一些面店提供的骨頭湯也是去食品批發(fā)城買的調料兌制而成。而張大媽提供的帶絲湯是自己親手用豬骨熬制而成,然后在盛湯的時候加上煮熟的帶絲,不得不說,在當時的寒冬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張大媽再一次教導我們,產品才是核心競爭力,營銷只是錦上添花!
在過年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大概是2013年2月下旬,此時微信賬號的粉絲已經有接近400個,也許是覺得微信粉絲足夠多了,也許是顧客的增多導致店里太忙,張大媽一度沒有再向顧客推薦微信,直接導致在這十來天里微信的粉絲數增加不到20個。同事意識到這個問題后,威逼利誘張大媽再招一個服務員,張大媽繼續(xù)做“客戶服務”,讓線上與線下進行無縫對接。之后粉絲數的增長又恢復到了正常速度。同事總結,對餐飲、休閑娛樂等本地生活服務而言,做社會化營銷盡量要線上線下相集合,一定不要將社會化營銷僅僅當做是一種形式,而是作為一種基因,融到企業(yè)上上下下中去,做出一種人情味,將品牌與用戶之間的弱關系做成強關系。
從微博開始運營到五月初,五個月左右的時間,張大媽的蒼蠅館子的微博粉絲數已經突破900。數字雖小,但是已經是極限,幾乎將周圍有可能成為老客戶、老朋友的微信用戶全部籠絡過來了。微信為這個成都千千萬萬個蒼蠅館子中的一家?guī)砹耸裁矗?/p>
1、外賣電話響起次數減少,更多的顧客通過微信叫外賣。并且培養(yǎng)了一大批固定外賣客戶的叫餐習慣,每天固定時間(一般是10:00左右)叫餐、固定時間(中午12:00左右)送餐;
2、今年3月份與4月份該蒼蠅館子的利潤是去年同期的2-3倍,具體數據我沒有拿到,這個倍數是同事告知的(增加的利潤大部分是因為外賣老客戶的增多)。為社會增加了2個就業(yè)崗位。
3、在成都,需要排隊的大多數是火鍋店、串串香,也有少數早餐店,張大媽的蒼蠅館子恐怕是成都同類型餐館里第一個有人排隊的。
4、線上營銷和線下服務有機集合:很多新顧客成為了老顧客,也有很多老顧客成為了老朋友。
在微信運營過程中,同事坐在馬桶上推送的“調戲”信息依然有著非常高的互動率。除了這些產生于馬桶的信息之外,該賬號只正經推送過四次信息:第一次是推送了一個圖片堪比五星級飯店菜單的菜品信息,掉了九個粉,從此再也沒有推送過此類信息;第二次是因為新推出的香菇蓋澆飯,推送了新品第一天大家可以享受到的折扣,次日為香菇蓋澆準備的材料全部售罄;第三次是過年推送的拜年信息,以及新年禮物——來年到店可憑優(yōu)惠券享受一杯免費酸梅湯;第四次是五月初,因為同事老爸不幸患上了膽結石,需要回老家做手術,再加上老兩口年齡已大,并且店面涉及拆遷,故決定關店。
在整個微信公眾賬號運營過程中,我們一致覺得最為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不應該開設公眾賬號,像這種蒼蠅館子,如果使用普通賬號,其實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利用朋友圈進行更多的互動與營銷且不引起他人反感;二是同事每次坐在馬桶進行“調戲”之后就可以在馬桶上把互動這事兒繼續(xù)辦完而不需要再急沖沖跑去電腦旁。
這其實才是O2O,無論是線上的形象,還是線下的老板娘,都是有血有肉。而不單單只是一個概念。
(來源:搜狐IT 作者:劉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