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看到餐館門口排隊,這不稀奇。但在美國看到中餐館外有人排隊,多少有些驚奇。近日在芝加哥附近的小城埃文斯頓,筆者幾次看到一家四川餐館外排著長龍,一位中國朋友說他們排了一個多小時,“為了中國胃,排就排了”。
這個細節反映出的,是中國的生活元素越來越深廣地滲透到國外。在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市,一家四川餐館的味道和國內川菜沒有什么兩樣,很正宗,其中一個原因是大急流市是安利公司的總部,中國是安利在全球的最大市場,很多來來往往安利公司的中國人到這里進餐,他們希望“就是中國味道”。老板說,聽說中國的萬達集團要在芝加哥投幾億美元建設綜合體,未來這里的中國商人會更多,正宗中國菜的市場會更大。
幾十年來中國堅持開放型經濟路線,大量貿易往來,留學移民,引進來走出去,使得中國不僅融入世界,也在影響著世界。雖然在國際力量格局的深度調整中,磨合、博弈乃至斗爭都將存在,但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大趨勢仍是融合而非分割。
2008年之后,中國經濟凈增量已經占全球經濟凈增量的近30%。中國對外建立了170多個雙邊經貿合作(聯委會、混委會)機制,是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170多種產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中國市場因其成長性吸引全球關注,2013年中國商品零售市場規模約3.78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的4.53萬億美元,且仍保持兩位數的增速;中國赴海外的游客和留學生一浪高過一浪;中國對海外的投資也已蔚然成勢。由于中國地位的凸顯,全球范圍內的“中國熱”也不斷升溫,現在在海外,會聽到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讓子女學習漢語的故事。
這種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與融合,使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在事實上更加緊密了。中國對外開放水平越高、經濟存在越多元、利益紐帶越密切,就越有利于穩定大國關系、平衡利益格局。通過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進一步促進國內體制改革,則中國的長遠發展將會出現新的“紅利期”。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