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商品進銷存管理(二
銷貨退回業務的內容:
第一,如當月退回,可開列內部管理用的“開支證明單”,退回現金,并將原發票作廢,若發票內含其他未退貨的商品,則此部分需另行開列新發票。
第二,如隔月退回,因發票已入帳,所以最好能說服顧客換貨,但如果顧客堅持要退貨,也應給予退貨。
第三,如果已發生因食用或使用該商品使消費者受傷害的情況,超級市場應主動承擔責任。
第四,如果因顧客自身原因而退貨,則應根據有關規定辦理,若同意其退貨也應采取換貨的方式。
超級市場的變價業務
變價是指由于超級市場經營、商品自身及市場等因素的變化而調整商品原銷售價格的業務,具體包括商品的價格調低和商品價格調高兩種形式。
變價業務內容:
第一,在變價之前應確定變價幅度、期限、變價品質、責權單位、變價范圍(是所有門店變價,還是部分門店變價)、供貨商支持等問題。
第二,變價過程中應檢查變價商品的銷售狀況、消費者及競爭店的反映,并及時做好商品短缺或過剩的處理工作。
第三,變價后要檢查銷售點廣告(POP)、商品標簽是否恢復原狀,并根據銷售情況做好變價分析工作。
超級市場的自用品管理
自用品業務管理是指將超級市場經營的商品用于非經營用途的管理活動,如清洗超級市場公用衣物所需的洗衣粉、清掃店面用的洗滌劑、超級市場的辦公用品等都屬自用品。自用品如不嚴加管理,會直接影響到超級市場的經營業績。
自用品業務管理的內容:
第一,超級市場因非經營用途產生“自用品”需求時,由需求部門向主管提出口頭申請,不能私自領用。
第二,若獲允許,則由相關人員(商品主管和驗收人員)陪同取貨,不能單獨前往取貨。
第三,需求部門取得所需商品后,必須作相應的記錄,并經收銀臺結帳,作為引用支出。
超級市場的贈品處理業務
為了達到促銷的目的,廠家或超級市場常會采用贈送的方式來吸引顧客,贈品業務處理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廠商對超級市場的贈品處理。廠商對超級市場的贈品一般是當進貨量達到一定數量時,則贈送一定比例的該商品,如進100箱贈送5箱。進貨的贈品處理是將贈品數量計為進貨的增加,其進貨價為零,即可相對降低商品的平均進價成本。
2、廠商對消費者的贈品處理。廠商對消費者的贈品有兩種:一種是贈送店內銷售的商品;另一種是贈送店內不銷售的商品。不管采取何種方式,贈送品均作為進貨量的增加,銷售時贈品以售價為零的方式送出。
3、超級市場對消費者的贈品處理。超級市場即使沒有供貨廠商的贊助也會向消費者提供贈品,其目的是促銷。被作為贈品的商品,贈出時按售價為零處理。
超級市場的缺貨防止業務
顧客到超級市場內購買商品,如果遇到缺貨,其不滿意是理所當然的。顧客的滿意度與缺貨率成反比,即缺貨次數越多,顧客越不滿意。因此,防止缺貨十分重要。超級市場的經營者們應樹立“缺貨要付出代價”、“缺貨會影響超級市場形象”、“缺貨會導致顧客流失”等觀念。缺貨防止業務管理的內容包括:
1、事先預防缺貨。根據不同的缺貨原因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
(1)有庫存但未陳列:應在營業高峰前補貨。
(2)沒有訂貨:應加強賣場巡視,掌握存貨動態,訂貨周期盡量與商品銷售相適應。
(3)訂貨而未到:應建立廠商配送時間表,確保安全庫存;應要求廠商品固定配送周期;尋找其他貨源或替代品。
(4)訂貨量不足:應制定重點商品安全庫存量表;依據滯銷商品實際情況,擴大暢銷品陳列空間;擴大重點商品陳列空間。
(5)銷售量急劇擴大:做好促銷前準備工作,每日檢查銷售情況,據此補充訂貨;通過對同業情況和消費趨勢分析,調整定貨量。
(6)廣告商品未引進:商品采購人員應積極采購宣傳廣泛的商品;采購人員應與賣場人員保持密切聯系;采購人員應掌握市場商品信息。
2、事后及時補救。缺貨的事先預防固然重要,但無論怎樣防止,缺貨的發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事后補救工作也非常重要,應通過“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及時上報,及時補救”等措施做好缺貨防止管理工作。
此資料沒有附件可供下載
- 全部評論(0)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