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注意]中國大賣場泡沫世界第一
最近中國大陸的“賣場泡沫”開始引人關注,近日臺灣媒體的一篇題為《中國購物商場面臨泡沫化風險》的文章稱,盡管居民消費能力和美日等國比還相差甚遠,但全球十大商場中國就占到一半。國內也有媒體報道,商務部起草的一份關于商業地產的調研報告已進入最后的修訂階段。調查顯示,銀行在商業地產上需要承擔的風險資金大約在1400億元到1800億元之間。
總體來講,我國流通業和商業發展迅速,都市商業地產也呈現蓬勃發展之勢。當然,發展過程中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商業地產的開發應當針對需求進行,但是現在某些方面已經存在超過需求的跡象。
相比我國商業發展,實際的商業需求與商業地產空間布局上存在矛盾。按照國際經驗,當城市化率在30%以下時,商業和人口向城市中心集中,30%~70%時商業網點向外發散,而當城市化率達到70%以上時,商業網點就要“向外集聚”。目前北京等中國大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70%,人口進入逐漸向外集中的階段,目前顯著的問題是商業網點的開發和人口的向外集中不同步。如在北京,在望京和回龍觀等一些大型居住區,商業網點不是太多了而是明顯不足。
商業地產開發布局不合理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底商太多,這種商業融合居住的模式不符合商業經營規律,不能很好的滿足居民的需求。二是城市中心大的商業項目開發過大過于密集,超過需要。因為在市中心區開商業網點似乎“更賺錢”,于是出現了大量的市中心區“購物中心”。從“十五”到“十一五”期間,北京市中心區大型商業項目一個個拔地而起,但是由于交通問題難以解決,密度過大競爭激烈,這些商業中心都要經受慘烈的競爭洗禮。
大型購物中心代表了一種現代的流通方式和新型的生活方式,從發展角度看,像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有三五個大型購物中心是可以的。但應該看到購物中心太多了并不是好事,中國開發商業地產經常有炒作傾向,一出現某個概念就拼命進行“開發”。商業地產布局不合理與城市規劃缺乏強制力有關,我國缺少規范商業網點建設的專門法規。同時我們也缺少專業的商業地產開發商,在美國,商業地產開發者和一般地產開發需要不同資質,但在中國沒有這種劃分。
我國商業地產開發盲目求大。北京和上海等地正在興建或擬建的商場,有些建筑面積在一百萬平方米以上,而美國商場發源地,最大的商場“Mall of America”建筑面積也不多于四十萬平方米。對一個“Mall”來說,上百萬平方米實在太大了,作為一個配套齊全的Shopping Mall四五十萬平方米就可以。
我們應該堅持漸進式開發的觀點,總想追求“世界第一”的想法非常不好。我國市場發育還不夠成熟,商業成熟度也不高,購買力還處于上升階段,消費方式也不穩定,商業網點建設應該和購買力發展合拍,萬不可強求“一步到位”,否則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中國畢竟還是一個人均GDP1000美元的國家,而美國是36000美元。
最后要說的是美國有4到5萬個購物中心,很多是社區型和區域型的,在購物中心的購物量約占美國人購物總量的一半以上,但是因為中美的商業發展模式和生活方式不同,中國通過購物中心的購物量不會有這樣高的比例。
此資料沒有附件可供下載
- 全部評論(1)
-
相關資料
共享者
雀巢咖啡
的其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