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周
文章:5 回帖:288 金幣:20 積分:2430
|
RE:請問如何進行商品價格帶分析? 感謝貴君之合作。我們繼續探討此課題。
2.「風風醬油」(=風風考慮)再考 �。c評風風醬油店兼與風風君商榷
1)繪制風風醬油店商品構成圖(簡稱PF圖) 根據所提示之條件,對資料做以下整理。 價格(單位:元) 陳列面數(Facing:F) 0.9 3 1.0 24 1.1 3 1.2 3 1.5 3 2.2 3 4.5 3 7.2 4 根據整理好的資料,畫出風風醬油鋪的商品構成圖 (橫軸價格,縱軸陳列面數。圖省略)。
2)風風醬油店商品構成圖印象(Image)
針對商品構成圖上,做以下推測。 <商品構成圖走勢> PF圖整體印象是左高右低平,呈倒L型。
PZ:0.90元-7.20元 PL:8條 PP:1.00元。 PR:0.90元-1.50元 以1.00元為中心,在其左邊點綴有1條PL(0.9元); 在其右側加有3條PL(分別為1.10元,1.20元,1.50元); 該PF在1.00左右形成最大峰值區(PR),該峰值區向高價位區 傾斜(9個F)。 2.00元以上價位區共有3條PL(2.20元,4.50元,7.20元), 除7.20元PL外,F數均為3F。 <風風醬油店商品構成特點>
從PF圖看,風風醬油店看來認定自己業態(店鋪)在該商圈內醬 油的最佳賣點為1.00元。以1.00左右的價位為自己店鋪的主 打價位。商品開發的重點為開發此PR的商品。然又不想放棄高 端市場,故又在4.50元和7.20元之間又推出高價位商品,但又不 想給顧客造成貴的形像,因此陳列面數均鎖定為3F。然而遺憾的 是始終未能在高端市場形成第二個峰值區(PR)。如果大膽地充 實商品形成第二峰值區的話,使高端商品以一個區(PR)的概念出 現,而不是點(PL)的概念存在的話,不僅可以增加醬油賣場的醒 目度和魅力,而且還會增加毛利,改善醬油小分類在基礎調味品 品群中的收益性。一舉多得。 不可解的是2.20元醬油,以3F的形式穿插其中,孤立于二個峰 區之間,如果僅僅是銜接恐沒必要。除非是特色商品。否則很 可能遭埋沒。
3)建議和思考=兼與風風君商榷 風風醬油鋪想必一定是基于某種Story(分類=對生活的理解和 解析)來安排自己的醬油商品構成的。換句話說:風風有風風自 己的經營思路和訣竅。
<整體感覺> A.風風醬油鋪在商品經營上有效法折扣店(DS)感覺。 B.風風亦想抓高端市場。但又「欲說還羞」,有追二兔之嫌。 由于風風在醬油上既想走折扣又想抓高端,而且在低端上做 的很大(11品目,36F),而高端市場僅投放2品目(7F)。這樣, 很有可能招來的顧客多為購買低端醬油的顧客,對高端很難形 成購買氣候。
<建議>
A.增加真正的高端區商品(含名品特色品)。 比如:李錦記、萬字牌醬油等特色商品。把高端特色峰值區 做出來。同時增加高端品牌的小規格品,并將其滲透到低價 位區,增加顧客對高端醬油的認知度和使用頻度,培養和鞏固 高端品(特色品)顧客。 ×如果將規格折算處理,會發現風風醬油店現在賣的所謂的 高端品嚴格講并非高端。如: 7.20元的珍極(1000ml*12),折算后價位為3.60元(500ml) 4.50元的珍極黃豆(1000ml),折算后價位為2.25元(500ml)
B.根據TPO,增加其它規格的醬油品種。 比如:增加1000ml規格和更小規格(200ml以下)商品。 兼顧家庭(大小家庭)以及單身需求等不同動機和時空需求。 同時使自店的顧客能夠增加或嘗試對非日常性商品的購買概 率。因為是小規格,故可以使價格做到不貴。 C.商品構成圖技術的多面性。 為什么風風的醬油幾乎都是500ML以下的,很少有1000ml? 是否商圈內居民都喜歡小規格醬油呢? 在做商品構成圖分析時,除了價位和陳列面數外, 還可以對規格和陳列面數,size(如服裝等)和陳列面數等進 行比較分析。 同時,在使用PF圖時注意不要忽略商品的內涵。 如什么樣的醬油:是純大豆制品、還是傳統釀造等。
4)題外話:數字的欺騙性和不唯一性
風風君的「用數據說話,我想最有說服力」只說對了一半。 濟周在此提醒大家,我們要注意數字的欺騙性和不唯一性。 特別是對從事零售業人員而言。我們不可忽視附隨數字后面的 故事性(Story)和邏輯性。 風風在給出條件時特意附加上了各個品目(item)每天的銷量。 的確既存數據在安排商品構成時往往會起到參考作用。 然而要注意,如果在不正確的Story和邏輯性前題下所產生的 數字往往會誤導。常常犯「因」「果」倒置的錯誤。
換句話說,如果風風醬油鋪所給出的各品目醬油的每日銷售數據 是根據自己的Story(分類=對生活的理解和解析)和邏輯性 (=Time,Place,Occasion)來安排商品構成后,且在沒有脫銷和超 常規價格甩賣的情況下之正常POS數據的話,其數據則極有參考 性。 數字,尤其是生意上的數字,斷不可絕對化。 因為我們往往搞不清它的真面目,而且又多認為自己已經搞清楚 了,于是匆忙上陣,結果錯上加錯,甚至連原點都找不到。
「用數據說話,更要慎重!」--與風風君共勉。 濟周雜言 050405
P.S.為敘述方便暫且用風風醬油店之稱,有失禮之處,請諒。
jizhou 最后修改于:06 Apr 2005 00:06: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