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有“中國大商埠”之稱,歷來是商家必爭之地。1995年前后,武商、中商、漢商戰(zhàn)勝眾多本土和外地挑戰(zhàn)者,在漢口、武昌、漢陽各霸一方,成為傲視群雄的三大百貨巨頭。
百貨業(yè)的爭霸剛剛定局,江城商界烽煙再起。
1997年底,武漢第一家倉儲式商店———武商量販剛開業(yè),中商平價超市公司馬上成立。次年初,國際第三大商業(yè)巨頭———家樂福悄然入漢。以連鎖超市業(yè)態(tài)為主流的新一輪競爭拉開序幕。
此時,武漢中百集團已被逼至江漢路一處不起眼的角落。為突出重圍,新任董事長汪愛群決定,將公司重點從百貨業(yè)轉向連鎖超市,并由年僅36歲的程軍擔任中百倉儲超市的總經理。
對此,有些人頗為憂慮: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外資商業(yè)將主要以連鎖超市形態(tài)來漢搶灘,中百倉儲超市首當其沖。程軍多年擔任辦公室主任,缺乏直接經商經驗,能當此大任嗎?
然而,在與國際商業(yè)巨頭的直面交鋒中,程軍帶領中百倉儲越戰(zhàn)越強。2001年,中百倉儲躋身中國連鎖業(yè)20強。之后,其銷售規(guī)模、利潤總額連年位居武漢連鎖商業(yè)第一位,成為引領江城連鎖商業(yè)潮流的旗艦。以中百倉儲為代表的連鎖超市的崛起,改變了以往百貨業(yè)在江城商界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
回顧6年的職業(yè)經理生涯,程軍總結道:“在武漢開超市,我們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條件最好的。之所以能夠后來居上,關鍵在于扎根本土,堅持不懈。”競爭的核心是商品洋超市進入武漢后,明亮的店堂布置、醒目的貨品陳列、濃厚的購物氣氛,讓眾多消費者耳目一新。
對洋超市的優(yōu)勢,程軍十分欣賞,但同時認定,消費者進入超市,主要目的是為了購買商品。
“只有擁有質優(yōu)價廉的主打商品,超市才能有特色,才能吸引消費者。”
超市的主打商品應該是什么?程軍發(fā)現,超市中60%以上的商品聯系著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油罐子,生鮮是超市的核心。
如何在生鮮上賣出特色?程軍調查研究后認為,每個地域都有其獨特的消費習慣。盡管消費者追求新奇,但就整體而言,傳統(tǒng)口味占80%,新口味僅占20%。
結論是:中百倉儲要想與洋超市競爭,必須首先瞄準本地消費者的需求,實行“個性化經營,差異化競爭”。具有地方特色的生鮮商品即蔬菜、水果、魚、肉、禽、蛋及熟食類面包、豆制品等,應該成為經營的重要內容。
從籌辦超市的第一天起,本地的農副產品便進入程軍的視野,成為中百倉儲聚集人氣、構筑特色的重要棋子。
1998年6月,中百倉儲第一家店———唐家墩店開業(yè)前后,程軍便將洪湖鴨蛋、孝感麻糖、鐘祥豆腐等荊楚土特產引入超市。之后,中百倉儲廣收民間寶貝,安陸蘿卜、宜昌蜜橘、神農架野生獼猴桃等百余種省內土特產,走出鄉(xiāng)野,登堂超市。
從2001年始,中百倉儲在省內二級城市大舉擴張。每到一地開店,都是“稅在當地交,人在當地招,農副產品當地找”。迄今,中百倉儲在省內開了10多家市外店,幾乎是開一家火一家。總計起來,中百倉儲的市外店一共解決了5000多人就業(yè),每店日均為當地農業(yè)創(chuàng)收3萬元。供應商也是上帝6年來,中百倉儲一直在擴張規(guī)模,銷售額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遞增,去年銷售額突破30億元。今年,將擁有26家分店,銷售有望達到45億元。
如此高速行進的超市快車,令眾多商販趨之若鶩。
面對送貨上門的熱情供貨商,程軍很清醒:上門推銷的商品中,90%左右同質同類。如果坐店收購,中百倉儲難以形成特色。只有走出去,貨采源頭,才能得到最低的價格和上乘的質量,實現中百倉儲“低價無假貨”的宗旨。“當采購商,不當收購商”,成了中百倉儲買手的第一條準則。作為中百倉儲的“第一買手”,程軍主動出擊,深入農貿市場和街巷社區(qū),走遍大江南北,靠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尋找和發(fā)現具有特色的商品和供貨商。
汪集雞湯的秘方創(chuàng)始人吳婆婆,1999年被程軍“相中”時已經75歲,從未聽說過“商標注冊”、“條碼申請”等。程軍找到她后,親自幫她跑完了諸多復雜手續(xù),將汪集雞湯由民間菜肴改造成現代即時菜品。如今,“吳氏雞湯”每天在超市銷售幾百罐,吳婆婆專門在武漢市區(qū)建起配送中心,成了中百倉儲年紀最大的供貨商。
與吳婆婆一樣,許多從不知超市為何物的普通農民、工人,由于經營著獨特的商品,均被請進來,成了座上賓。對他們,中百倉儲降低門檻,免收或減收進場費,引導他們注冊商標,改進包裝,一路呵護,一路綠燈。
商品進入超市后,供應商最擔心的事是什么?程軍說,他們最怕的事有三:一、亂收費;二、不結款;三、瞎退貨。
針對這“三怕”,中百倉儲建立了“商務暢通工程”,對所有收費項目、補貨流程、合同談判、新品引進等都實行陽光操作。程軍的手機號碼對所有供應商公布。重點供應商遇到問題,全天均可隨時約見。
中百倉儲的誠信經營,贏得了供應商的豐厚回報。如今,中百倉儲擁有一支忠誠的供應商隊伍,獨家經營的商品占總貨品的15%,牢牢確立了競爭優(yōu)勢。堅持定會有改變1998年6月28日,唐家墩店開業(yè)那天,超市的生鮮柜進了一頭豬的肉,但一天下來,只賣出去半頭。
在接下來的很多天里,唐家墩店的豬肉銷量均在一頭左右徘徊。
這種情況令程軍十分灰心,一度產生過將豬肉經營放棄的念頭。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走進超市對面的一家餐館,見大廳里張貼著醒目的條幅,上書:“本店的豬肉是來自中百倉儲的放心肉。”一些顧客見了,都點了炒肉絲這道菜。此情此景,給了程軍很大鼓舞,他下定決心:繼續(xù)將豬肉經營下去。
接下來,中百倉儲繼續(xù)經營豬肉,不斷傳播“吃放心肉,做健康人”的理念,并在設備上加大投入,增加豬肉的保鮮度。經過努力,“放心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如今,中百倉儲每天銷售豬肉500頭至600頭,節(jié)假日上千頭,豬肉銷量穩(wěn)居全市連鎖超市第一位。
回憶這段往事,程軍感慨良多:“在超市的經營方面,我開始也是門外漢,由于堅持學習,不斷改進,才取得了一點進步。”
正是懷著這種心態(tài),程軍對本地供應商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鼓勵。當汪水堂揣著塑料袋走進辦公室時,他熱情接待,鼓勵他將更多的洪湖特產送進超市;當蘭貴娥蹬著三輪車來到中百倉儲時,他熱情接待,并和她一起進入菜地檢查質量和安全。
在他的引導下,這些普通農民不斷學習和提高,成了新一代的農產品大王,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姐。
對于新一代農產品大王的涌現,程軍感到欣慰。他認為,這說明“漫山遍野都是寶貝”,只要適應現代商業(yè)的潮流,農民致富就在眼前。“我和供應商們應該有更大的志向,應該繼續(xù)努力,將更多的荊楚特產引入超市,并通過超市送進國際市場。”
(消息來源:湖北日報 記者盧平川 曾遺榮 通訊員周海瑜 劉珈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