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型綜合超市發展現狀、特點、問題的思考
2006-11-29 18:09:43 評論
我國發展現代連鎖經營雖時間不長,但起點高,步伐快。“十五”時期,借鑒和吸收外資取得的成功的經驗,以連鎖化、信息化和規模化為特征的大型綜合零售超市,已逐漸成為我國零售業中規模擴張迅速最具影響力的重要經營業態。特別是超級市場作為一種新興的零售業態,因其避免了買賣雙方直接面對面的接觸,給消費者創造了一種輕松、自由、舒適的購物環境,正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青睞,從而打破了我國傳統百貨商店一統天下的局面。
本文擬從我市大型綜合零售超市的現狀、特點、問題分析入手,對我市現代連鎖經營業態的發展進行了一些思考,僅供參考。 一、本市超級市場發展的歷史沿革和現狀 1995年以前,我市只有少數傳統、不規范的連鎖企業,其數量、規模有限。1995年以后,國家準許部分城市的商業有限度的對外開放,我市成立了第一家中日合資商業企業,即天津大榮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一度成為我市連鎖經營的龍頭,旗下擁有超市發展到12家。從“九五”時期到“十五”時期,在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推動和扶持下,我市連鎖經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連鎖經營的領域由最初的零售業、餐飲業,向服務業拓展,超市、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等新的零售業態,經營的領域不斷延伸,服務內容呈現多樣化。 特別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成功地加入WTO后,國外一些知名的零售集團紛沓而來,如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德國的麥德龍等,每一家超市的開張納客,都會對當地的零售市場的消費份額產生分流和調整,也是對我國傳統的百貨商店的沖擊和考驗。 截止2005年末,在全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集團(企業)中,超級市場達408家(下同),比上年增長4·3%,占全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集團(企業)的28·8%,其中,本市超級市場數量占全國限額以上超級市場的1·5%;超級市場門店家數達15458個,比上年增長19·8%,占全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集團(企業)門店家數的17·1%;超級市場實現銷售額2850·25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占全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集團(企業)銷售額的26·7%,其中,本市超級市場實現銷售額46·48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占全國限額以上超級市場銷售額的1·6%。超級市場呈快速發展的態勢,其銷售額、店鋪數量在零售業中占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在我國零售業中已形成了主力業態,成為我國百姓主要的消費場所,經營方式普遍受到消費者的認可。 二、我市大型綜合零售超市發展的特點 1·布點迅速增加,營銷的區域日趨擴大截止2005末,全市營業面積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綜合零售企業(集團)有11家,分別是家世界(中國天津)、人人樂(中國深圳)、世紀聯華(中國上海)、樂購(中國臺灣)、家樂福(法國)、沃爾瑪(美國)、歐尚(法國)、萬客隆(荷蘭)、麥得龍(德國)、易買得(韓國)、易初蓮花(泰國)。大型綜合零售超市遍布在本市各區商業中心和主要居民區,經營的品種幾乎包括了所有百姓居家生活用品。11家大型綜合零售企業(集團)經營的超市涉及全市11個區縣,營銷的區域幾乎占到全市行政區域的三分之二,其中,河西、河東、南開超市布點密集,均為9個門店。(詳見附表一,大型綜合零售超市門店地域分布)2·經營的領域不斷延伸,可供消費的內容呈現多樣化大型綜合零售超市包容的范圍越來越多,經營上也賦予變化和創新。刻意創造良好的購物環境,如免費停車,班車接送顧客,現場制作,新品品嘗,突出鮮活產品,廣告與促銷活動等。除自營和聯營外,還對外租賃賣場。經營品種豐富,從傳統的副食調料、生活用品,到家電電器、手機、電腦等。賣場內服務周到、人性,如中西快餐、品牌專賣、美容美發、房屋中介等,極大的拓展了超市的服務功能,迎合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3·營銷手段各具特色,以不同的理念定位市場各大型綜合零售超市在所經營的商品品種上幾乎沒有較大的差距,在價格上也強調低價,但在經營理念與市場定位上各有不同。沃爾瑪的經營理念是“天天平價,始終如一”;家樂福有全球五大政策,即“一次購買,超低售價,免費停車,自助式服務,新鮮和品質”;麥德龍采用單位會員制方式經營,承諾絕無假冒偽劣產品,低價批發,推行“透明發票”,所謂“透明發票”是指由麥德龍電腦收銀系統直接打印出來的A4紙大小的發票,清楚列明持卡人、商品描述、包裝說明、單價、數量、總額、購買日期等消費信息;易買德的經營口號是“天天低價”;易初蓮花打出的口號是“天天低價,天天為你省錢”。努力打好消費者這張牌,巧妙地采用“價格組合”的營銷方式,吸引和誘導顧客最大限度地實現潛在的購買欲望。 4·商品配送呈現社會化趨勢目前,本市11家大型綜合零售企業(集團)經營的超市配送的主要模式是供應商直供或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送貨。絕大部分超市在本地沒有設置自己的配送中心,即使個別超市的總部設有配送中心,也大多是負責各種電子單據在門店、供應商和總部之間的傳遞,它們由總部確定統一的供應商,店鋪向供應商提供計劃,由供應商直接將商品配送到店鋪。供應商直接配送優點在于,大大降低連鎖企業的成本和運作的復雜性。在物流業日益發達的今天,大型綜合零售超市設置自己的配送中心,并不經濟,將增加費用支出,削減營業利潤。因此,要充分發揮社會分工,集約資源,將商品的配送工作甚至全部的配送工作交給專業物流公司來運作,以實現專業合作,互利共贏。 5·充分發揮經營管理上的優勢我市大型綜合零售超市,不管是外資,還是內資企業,其在管理上都采用現代管理技術與手段,具有較高的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如國外零售商大都有百年歷史,經歷過嚴酷的市場競爭洗禮,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雄厚的資本,使他們可以通過店鋪的裝修,營造出良好的購物氛圍,吸引廣大消費者。全新的營銷理念,快速的動態的決策,網絡化的計算機管理,豐富的企業文化和靈活的促銷手段,使他們具有別人難以簡單模仿的競爭優勢。 三、大型綜合零售超市快速發展的成因 近來來,本市零售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主要得益于我市實施“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得益于成功實現“三五八十”奮斗目標,社會經濟整體的持續快速協調發展。“九五”時期和“十五”時期,本市國民經濟進入到快速發展時期,經濟實力的壯大,城市載體功能的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促進了本市零售業的發展,也為大型綜合零售超市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1·經濟實力的壯大為發展零售業提供了條件2005年是實施“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全市各地區、各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齊心協力,團結奮斗,圓滿完成“十五”計劃確定的各項任務。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63·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5%。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5457元,約合4328美元,增長12·8%。“十五”時期,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13·9%,超出“十五”計劃目標3·9個百分點,高于“九五”時期平均增速2·6個百分點。“十五”時期,全市財政收入平均增長24·3%,增幅比“九五”時期提高了8·4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財政收入2360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5倍。 2·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提高促進了零售業的繁榮經濟的發展惠及廣大城鄉居民。“十五”時期,我市價格總水平運行平穩,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2639元和7202元,比2000年分別增長66·2%和64·8%,五年平均遞增10·7%和10·5%。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達到36·7%,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達到38·3%,分別比“九五”末期降低3·4個和4·3個百分點。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零售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使零售業態和內容更加豐富。 3·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為發展零售業提供了契機“十五”時期,本市相繼建成了津濱高速、津沽二線、津薊高速、丹拉公路和津濱輕軌一期工程,使公路運載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構建起快速的交通體系,市內卡口道路改造以及地鐵一號線建成并運營,極大地提高了市民的出行能力,增強了人們的消費心理。 4·對內外開放為零售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商業領域利用外資逐步放開,國外跨國集團和大公司紛紛看好我市的投資環境,競相投資辦店,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經營理念和營銷方式,促進了本市零售市場的繁榮,贏得了消費者的歡迎。外商在津經營零售業的主要形式是大型綜合超市,分別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法國、美國、荷蘭、德國、泰國、韓國、臺灣,其中,位居全球前三位的零售企業,沃爾瑪、家樂福、麥得龍都相應在本市投資建店,這無疑是對我市的投資環境,以及巨大的消費市場看好。同時,國內民營和股份制企業也涉足本市零售業,如上海的世紀聯華、深圳的人人樂、本市的家世界集團、北京的物美等。 四、大型綜合零售超市在發展中應重視的問題 超級市場在我市的快速發展對加快實現我市流通現代化,促進市場繁榮,方便人民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1·零售商業全面開放下的國內產業安全問題目前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業,已有40多家在中國搶灘登陸。2005年上半年,商務部批準設立外資商業企業245個,為2004年全年批準設立商業企業的近6倍,相當于商業對外開放前12年總和的近80%。在本市大型流通企業尤其是零售企業中,外資企業已經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在本市的發展更是從進入期轉向全面、快速的擴張期,不僅企業數目劇增,而且其單體規模也遠遠大于我市企業。外資企業無意扎堆百貨業這個飽和市場,而是利用其技術、管理和品牌優勢,集中發展倉儲商店、大賣場、大型綜合超市等當今國際現代商業的主流業態和主導業態模式。一旦國內商貿流通產業為外資企業所控制,不僅打壓我國現有的國內商業流通企業,同時,如其不采購我國企業生產的產品,也將導致國內生產企業的生存危機。 2·超級市場地區布局不均衡目前本市超級市場發展存在著布局不均衡的問題,零售企業對短期利益的追求會使其在目標市場上定位不明確,超市多集中在成熟、繁華地區開店經營,而不愿意在新區布點,這樣在一些商業集中區企業之間過度競爭,也帶來了城市中心區域的環境、交通、治安及其他一系列社會問題。市內六區超級市場分布比較密集,而六區以外的區縣超級市場極少或空白,超級市場在全市發展還不均衡。 五、對大型綜合零售超市發展的幾點思考 目前,正是外資商業紛紛進入本市,不斷擠占市場份額的時候,有關部門和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零售市場面臨的嚴峻形勢,采取有效措施,在市場競爭中,對我市商業企業在零售市場上正確定位,保證超級市場這一零售業態的健康發展。 1·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我市商業企業的競爭力把建立現代流通業提升到事關全市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的戰略高度來對待,積極落實好本市商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同時,加大市場培育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使商貿流通業成為本市經濟發展中引導生產、促進消費和增加就業的一大引擎。下力量培育競爭力強的大型商業集團,使其具備同跨國商業企業相抗衡的實力。 2·完善本市商業網點規劃,合理引導外資投向外商開設店鋪建立超市必須符合本市商業發展規劃和合理布局,形成本市商業發展均衡有序的局面。合理引導商業領域外資投向,重點引進先進技術、管理和人才。鼓勵外資向國有商業企業參股,進一步盤活我市商業存量資產,促進超級市場合理有序的發展。整合超級市場發展檔次,合理布局,引導外商向社區和未開發的區域投資建立便利店等靈活購貨方式賣場。 3·依法加強管理,保障公平競爭要加強商業法制體系建設,防止和遏制各種形式的市場壟斷行為,促進本市商業的良性競爭和有序發展。一方面,要防止外資壟斷某些商業業態,獲得超額壟斷利潤;另一方面,要防止外資通過價格控制,沖擊本市中小商業企業,努力創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4·地區合作是國內零售企業抗衡國際零售巨頭的有效途徑國內零售市場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市場,為此,國際零售巨頭的80%已進入中國,并加快擴張的速度,并在國內的零售市場某些領域已占據主導地位。國內零售企業要想在國內零售市場繼續占據一席之地,必須進行整合,通過整合使資本實力迅速壯大,優質網點資源得以聯動,如上海華聯、北京西單、北京超市發三強攜手,共同組建北京西單華聯超市;北京西單、物美、小白羊、燕莎望京、京客隆中國華潤總公司等13家企業組建首都連鎖商業集團;上海一百、華聯、友誼和上海市經委直屬的物資總公司歸并整合成國內零售業“航母”——百聯集團,都是國內商業強強聯合的實例。本市商業企業可以借鑒外地經驗,在零售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將企業聯合、強強合作提到發展日程上來,聯合抗衡國外零售商壟斷市場的意圖,將分散零售企業集合起來,達到利益共享的效果,保持國內零售企業的健康發展。 (來源:天津市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