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樓主
“怨”分
商場與服裝(批發)市場之間有什么利益沖突嗎?一個是網羅天下百姓用品的商場,一個是匯集世上眾人服裝的批發市場;一個是呼風喚雨的宮殿朝堂之上,一個是千呼百應的眾人主地,怎又會產生糾葛呢?這或許就像三國時呼風喚雨的諸葛亮與千呼百應的周瑜一樣吧。他們之間本無個人恩怨,但各為其主,各謀其政,各獲其利而已。就是這個而已.讓他們拼個你死我活。或許引用他們二人來用做比喻,實數不恰當之舉,但這其中卻有著極為相似之處。
其實,歸根結底服裝(批發)市場也只能算是商場一詞含義范疇之內的,一個不算出新的商業業態罷了。但正是這種包含連帶關系,讓他們之間有些或多或少的“恩怨糾葛”。倘若,這些話語早幾年說出,或許會極為的尷尬與令人不可恩議。或許就像侯寶林大師說的相聲《關公戰秦瓊》一樣,關公與秦瓊兩個時代的入,又怎可能湊于一處比武之?這是因為,較之前幾年相比,現兒今的服裝(批發)市場不論是從經營管理方面,還是從經營模式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并且進步的步伐與發展的勢頭,或許也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快。或許就像很多圈內人士所說的一樣,那就是:怎一個快字了得?!但這些并不是他們“父子”之間產生糾葛的最主要的起因,因為服裝(批發)市場在前進,而各大商場也沒有放慢腳步、停滯不前。這就像兩個人在賽跑,后者要想趕超過前者,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與耐力才行。咱們姑且不說那些正在沒日沒夜加緊建設中的新一代服裝(批發)市場的經營主旨是什么,那些老舊的、所被人熟知的服裝(批發)市場又是如何?明眼人都不難看出,那些曾經風光廣時、叱咤風云的服裝(批發)市場,或多或少的都在改變經營思想,更換經營理念,轉變經營模式,并且愈力口與商場的經營模式相同,但其貸品在價格上卻有著一定的差異。而吸引老百姓目光的,除了所謂的品牌與質地外,不就剩下價格了嗎?品牌、質地、價格三者之間,百姓們更是將價格放在自己心目中最為首要的顯著位置。
早先的商場是百姓們購衣購物的首選之地,那是因為當時百姓們的選擇余地并不大。時至今日,中國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充分發揮,讓百姓們在選擇購衣購物上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這就讓那些一直是吃“皇糧”、“天下唯我獨尊”、“悠哉游哉,不意樂乎”的商場突然間出現了稍許危機感。至于,這個危機感是從何時而起的,記者不得而知。但在很長一段時間的采訪中,記者發現了擺在人們眼前那些不大起眼兒的演變過程。如果說,號稱天下第一街的武漢漢正街的成功,是因為機緣巧合,事態發展的必經之路。那漢正街的出現,就足以構成是商場出現危機感的先兆卜。
如果說,早先萬通新世紀小商品批發市場的火熱,是因為這種商業業態,是在出新之時,人們是在圖個新鮮,那萬通的出現,就是商場真正發覺危機感的初始。
如果說,現兒今眾多服裝(批發)市場,譬如,廣東虎門的富民商業街、哈爾濱的紅博廣嘗北京的新世紀針織羊毛衫市嘗北京的佳億時尚廣場等等的生意興隆,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那這就是商場真正認識到危機感的正式開始。
商場在經過了人們稱之為“98倒閉年”之后,各自挖掘出自身尚未開發與展示的潛智,什么主題商場等一系列的商業模式發揮出了巨大的能量。走精品化的路線,首抓商場周邊更符合自身環境的地理優勢,從新定位商場的受眾群體,建立具有自身個性、風格的特色商場等等。而服裝(批發)市場在經過了1999年——2001年的過度飽和所引發的惡戰后,也開始了自己走精品化的道路,一改往日給消費者所流下的臟、亂、差,地攤貨、小作坊生產等諸多阻礙服裝(批發)市場前進發展的弊端。不僅在市場的硬環境方面大下血本、連出重拳,軟環境方面更是補充的淋漓盡致。讓利、促銷、搞活動、廣告宣傳等一系列商場的殺手锏,更是一個不落,弄的是熱火朝天、各個是殺氣騰騰。還記得,當時“女人街”的開業,還真讓京城的商圈為之一振。姑且不提日后的“女人街”是怎樣的下場,只說說開也之初時的氣勢。從內部環境、到商品品質,各個都不次于某些大中型商常而“女人街”所營造出的購物環境更是比某些商場還要成功,還要浮華。當時還有人這樣形容“女人街”:批發市場的價格享受,超豪華的貴族商場鳳范。雖然,那是“女人街”還在苦苦的跟京城眾多同類型的服裝(批發)市場較勁,但也無形的跟商場過了幾招。雖然,時隔不久就敗下陣來,但卻為那些后起之秀積累了許多寶貴的實戰經驗。
叫陣
曾報道過一篇關于上海浦東正大廣場堪稱中國零售業的“巨無霸”的報道。看完之后,不知眾多讀者,以及那些圈內人士做何感受?讀完之后,給記者最深印象的莫過于一個英文詞組和兩個英文字母了,shopping mall、三個F和三個E。三個F分別代表著:family(家庭),Fashion(時尚),Food(餐欽);三個E分別代表著:Entertainment (娛樂),Events(大型活動),EX-HIBITION(展覽)。其實,這些新的亮點你在現在絕大多數的已建成、已發展多年、或正在規劃的服裝(批發)市場中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這些亮點。而唯一幾點不同的,也只是商場的貨物種類要遠遠的超過單一的服裝(批發)市場,以及所受貨品的品牌效應會比某些服裝(批發)市場要強一些罷了。但這絕不是一成不變、墨守成規的事情。
隨著服飾消費需求的提升,服裝經營場所量的變化,使那些傳統的服裝商品經營方式正逐步的面臨著嚴峻地挑戰。專營店的特色、零售店的規范、批發店的價格,這將是今后服裝(批發)市嘲變臉”后的最佳模式。在這方面,最好的典范莫過于廣州服裝(批發)市場巨頭海印集團了。其在創建以時尚發布,品牌展示為中心的海印繽繽廣場過程中,正引領著一場服裝品牌經營的革命。為將時裝品牌文化和經營理念傳遞給在繽繽廣場的品牌經營商,海印集團投入巨額資金,在繽繽組織了一場場國際時裝流行趨勢發布會,邀請了香港的張路路、馬偉明、鄧達智等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的服裝設計師,不定期在繽繽發布他們的設計作品。隨著廣州服裝設計師協會、香港服裝設計師鄧達智將工作室設在繽繽廣場,國內著名設計師劉洋的工作室在繽繽廣場落成,歐盟組織廣東聯絡處也在繽繽落戶,海峽兩岸三地的500多個外資、民營、國有企業的頂級服裝、皮草、皮具品牌,和廣東的名牌服飾、名牌企業紛紛進駐了繽繽廣場,僅臺灣就有200多家時裝公司來到繽繽,建立了品牌旗艦店和營銷中心。
其實,像這樣的服裝(批發)市場還有許多許多。海印也只不過是鳳毛麟角一般,正是今天這樣的形勢,讓這有如龍游行空一般的商場與那猛虎下山一般的服裝(批發)市場互相無聲無息的排兵布陣、弓繃釗出一幅嚴陣以待的架勢。雖還沒到,兩軍陣前互相叫陣的地步,但也是彼此暗渡陳倉、整裝待發了。之所以說,目前還是整裝待發,還仍就是無聲無息的布陣,那是因為還沒有更多利益點相互碰撞而已。商場并不僅僅依靠服裝一點作為整體利益的布局,而服裝(批發)市場更是在磨刀霍霍,備足“糧草”已備戰時之需。
---------------------------------------------------
ALAN
購物樂園
積分:7732 金幣:3564
| 只看他
2樓
商場與服裝市場之間還是有相互依存之關系,商場的一些商品來自服裝市場,服裝市場也要依靠商場零售樹立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