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與控制
一、從財務報表看成本分析與控制
二、成本觀念與種類
三、成本與利量分析
四、成本與投資分析
五、成本與價值分析
六、制造成本之規(guī)劃與控制
七、推銷費用之規(guī)劃與控制
八、人事費用之規(guī)劃與控制
九、采購成本之規(guī)劃與控制
十、管理費用之規(guī)劃與控制
十一、 研發(fā)費用之規(guī)劃與控制
十二、 財務費用之規(guī)劃與控制
十三、 資本支出之規(guī)劃與控制
十四、 整體性成本控制與降低方案
1. 彈性預算
2. 目標管理
3. 流程改造
4. PPV
十五、 個案分組討論
十五、問題綜合研討
一、 從財務報表看成本分析與控制
(一)會計與財務的意義
會計是企業(yè)的語言(language of business)
會計制度建立后,所有與財務收支有關的產銷活動,均需詳細記載于規(guī)定的帳冊中。會計人員定期將此等財務資料編制成報表,以顯示企業(yè)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況果。此等報表對于企業(yè)經營者及主管、投資人、銀行以及政府機構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信息。總之,會計之基本目的在于收集資料(data analysis)以供決策。
(二)會計報表
1.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
表示企業(yè)在某一特定日期(Point of time)之財務狀況。表上列出企業(yè)資產(Assets)、負債(Liabilities)及業(yè)主權益(Equities)。
(1) 資產─乃擁有之有價值的東西。現金、應收帳款、存貨、辦公設備、土地、房屋、機器、專利權等均屬之。
(2) 負債─即界債或欠款,亦即欠付債權人的金額。應付帳款、應付票據、銀行借款、應付工資、應付稅捐等均屬之。
(3) 業(yè)主權益─資產超過負債之數目即屬之。其主要來源為股本與保留盈余。
(4) 資產負債方程式─資產在企業(yè)中等于負債與業(yè)主權益之和。其關系可以下列方程式表示:
資產=負債+業(yè)主權益
2. 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
表示企業(yè)在某一期間(Period)的營業(yè)結果(虧或盈)。
表上列出收入(Revenue)與支出(Expenditure)。
(1) 收入─乃銷售產品、提供勞務或投資所產生的資產輸入(如現金應收帳款或其它應收款項)。
(2) 支出─為了產生收入而耗費之物資、勞務或金錢。
例如材料費、廣告費、工資。
(3) 收益或損失(Profit or Loss)─收入超過支出則有收益;反
之,則有損失。
(三)財務分析
分析財務報表之目的,在對各種實際而重要的問題尋求答案:
1. 獲利情形與將來的展望?
2. 企業(yè)短期的償債能力如何?
3. 各項費用是否受到適當的控制?
4. 存貨是否過量?
5. 固定資產利用程度是否合理?
6. 負債金額育業(yè)主權益比較是否相稱?
(1) 百分率─縱向分析(Per Cents-Vertical analysis)所謂縱
向分析乃將百分率應用于報表中的上下項目之金
額。例如主利率(毛利與銷貨收入的百分率),存貨占
總資產的百分率。
(2)比率─橫向分析(ratios─Horizontal analysis)所謂橫向
分析,乃將報表中的一個項目與左右項目的金額或其
不同日期的金額相互比較之倍數或增減之百分率。例
如流動比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相比)應為二倍,今
年銷貨收入比去年增加25%。
3. 重要財務分析比率
(1) 流動性分析─短期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減存貨),除以流動負債
(2) 資本結構分析─財務安全性
負債比率:負債除以業(yè)主權益
業(yè)主權益對固定資產比率
(3) 回轉性分析─經營管理能力分析
存貨周轉率:銷貨收入除以存貨
應收(付)款項周轉率:銷貨收入除以應收(付)款項。
固定資產周轉率:銷貨收入除以固定資產
(4) 獲利能力分析─
銷貨毛利率:毛利除以銷貨收入
凈利率:凈利除以銷貨收入
業(yè)主權益報酬率:稅后凈利除以業(yè)主權益
投資(總資產)報酬率:稅后凈利除以總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