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文化是企業競爭力的源泉,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驅動力,文化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
如何成就百年基業--太平洋企業文化
傳統企業向現代化企業演變,就必須走上高層次的管理樓臺一一文化管理。一位法國文化部長曾說:“文化是明天的競爭”。一個企業只要有燦爛豐厚、內涵雋永的企業文化,就可以支撐企業在大浪淘沙中成為中流砥柱。獨具魅力的企業文化,能給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核心競爭力。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太平洋建設集團在企業文化建設與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企業文化是團隊精神的積淀和體現
太平洋建設集團之所以能在市場大潮中生存、發展和壯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企業非常強調團隊精神,用從團隊智慧和經驗中提煉和升華出來的企業文化培養公司的員工、塑造公司的品牌。其團隊精神主要涵蓋員工精神和老總精神兩個層面。
太平洋建設集團的員工精神的文化內涵可以歸結為短短二十個字:“毋忘在莒,守正出奇,方圓做人,萬眾歸一,不斷創新”。“毋忘在莒”——就是永遠不要忘記昔日創業的艱辛和苦難。“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太平洋建設集團以“苦難文化”為精神之本,為的是讓員工磨礪心志,直面苦難。惟有清醒地正視苦難,并最終克服和戰勝苦難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業。
“守正出奇”——“守正”意即守住正派之風,在群體中樹立良好的口碑;“出奇”就是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創造奇跡,主宰市場。
“方圓做人”——就為人處事,該方則方,該圓則圓。具體表現為:大事要方,小事要圓;對己要方,對人要圓。方是做人的脊梁,圓是處事的錦囊。
“萬眾歸一”——就是圍繞太平洋建設集團的發展目標,人人事事都落實責任,哪怕是最基層的員工。企業有發展,個人也就有發展;別人有發展,自己也會有發展。這就是萬眾歸一。
“不斷創新”——一切輝煌代表過去,未來永遠是空白。創新是生命的延續,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誰的創新意識高人一籌,誰的企業就能捷足先登。
太平洋建設集團的老總精神文化內涵則可以概括為下面八句話:
1、“塑造亦儒亦商的文化品格”一—儒家文化雖有守舊的一面,但也包含了許多積極的理念,對今天的企業仍有重要的意義。比如積極人世的思想就很值得借鑒。作為太平洋建設集團的老總一定要注重學習傳統文化,吸取其精髓,推陳出新,促進企業的發展,做一個合格的老總。
2、“追求健康的心理素質”——“勝敗乃兵家常事”。老總要經得起成敗的考驗,要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遭遇挫折、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樂觀的心態。應該說,內部的包容、寬厚是太平洋企業文化的一大特色。
3、“崇尚有中國特色的倫理觀念”——“仁義理智信,誠敬真善美”,中國企業在若干年內不僅要有個性,還離不開適度人性,世界五百強中排第16位的安然公司,只講制度不講人性,垮得很快。而在我們企業的一次民意調查中反映,入職三年以上的員工在企業危難之時,可以奉獻一年不拿工資的有80%;五年以上的員工可以奉獻二年占不拿工資的有78%,這足以表明員工與企業之間榮辱與共的深厚情感。
4、“360方位交朋友”——用人格的魅力贏得對方的信任與尊重,化敵為友,駕馭敵對,統治敵對。聚散皆是緣,與人共事,走到一起是緣分,時間長了,往往矛盾也多了,分手也是常事,但還可以是熟人、朋友。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人,更不要做損人不利己的人。
5、“絕妙生存時代的自我完善”一一每個人都有得天時、地利、人和之時,古人云:“不愁無位,患所以立”,機遇有三種: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為三流;沒有機遇,尋找機遇,為二流;異想天開,創造機遇,為一流。太平洋建設集團就是從異想天開起步,為自己創造了大大小小的若干個機遇,而發展成一個大型的跨行業的企業集團。我們起步于當年的南京繞城公路建設,當時到我們手上不足30萬的工程已是第五包了,肯定虧本,沒人干。但我卻把它看作是一次機遇。既然注定虧本有限,倒不如不惜成本,以最快最優的工程任它虧到位,140天完成的工作量,我們72天干完了,大年初一凌晨拔營回家。春節后一上班,業主大吃一驚,檢測結果質量全優。從此以后,“上帝們”總是主動找我們,哪有困難工程就讓我們上,到了南京繞城公路竣工結算的時候,我們從虧損8萬元之異想到凈利潤800萬元之天開,業主還將我們推薦到寧連、寧通、滬寧等高等級公路給指揮部包括大的總承包商做配套。
人與文化是企業競爭力的源泉,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驅動力,文化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
好的文化對企業經營有直接的推動作用,而不好的企業文化會對企業經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現在國際上討論的最熱門的話題就是美國的安然公司,而安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敗在企業文化上——“畸形公司文化+媒體推波助瀾=毀滅”。安然公司文化之一:“只能成功”——誘人作假。文化之二:“只重結果”——人被輕視。所以說失敗的企業也不是沒有文化,而正是他特有的文化導致了失敗。
那么究竟什么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經營準則、經營作風、企業精神、道德規范、發展目標的總和。
按照國際廣泛認可的一種說法,企業文化是個體在某個特定企業環境中的行為方式。企業文化是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服務的,因此企業運作的特征也表現在企業文化上。企業文化具備開放性、階段性、發展性的特點。
企業文化管理,是一種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其突出特點是以人為本,把培育企業全體人員的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價值觀作為企業管理體系的主導性措施,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充分發揮精神、文化因素對于制度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反作用,促進企業全面發展。
企業文化管理,是現代科學管理方式發展的第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古典科學管理,也稱泰羅制,它是一種單純依靠個人經濟利益的獎懲來調動人的積極性的企業管理方式。第二階段,是行為學科管理,它是一種把滿足不同層次職工的需求作為激勵人的主要措施的管理方式。古典科學管理和行為科學管理都是以個人主義價值觀作為企業管理的指導思想。而企業文化管理則是以集體主義價值觀作為指導思想,它強調企業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強調職工要把企業整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企業文化管理并不排斥嚴格的制度建設和對個人的物質獎勵,也不排斥通過滿足職工個人需要來激勵的措施,但是企業文化管理更強調培育企業精神和塑造企業形象的作用。企業文化管理方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在日本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后來在美國得到提倡和推廣,它是適應于現代市場經濟機制的新型企業管理方式。
文化是明天的競爭力,要進一步推動企業發展,要真正成為一流企業,就是就要借助企業文化力。
成功的企業必然有強大的企業文化作支撐,沒有卓越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和企業哲學信仰,再高明的企業經營戰略也無法取得成功。面對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的形勢,企業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從而謀求在新形勢下的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企業需要進行系統性變革,而變革的核心就是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力量。
資料參考:www.das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