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超市讓我牽掛很多年了,一直堅持認為這是一塊巨大的處女地,是相對空白的市場。一線和二線城市就不用提了,三線城市的12%—15%的毛利率真是讓人心里不爽,中國房地產的升溫使商業地產的租金居高不下,加速了零售業的成本,一個三線城市300平米的社區店租金居然高達50萬,真是TMD瘋了。
從深圳回來陪LP生BABY,有一段休閑時間,LP正好在三線城市,正好有一段閑散日子,正好和一個朋友閑聊起來想投資開超市,要求是成本低,投資回報率高的。然后就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全盤托出,他說做一個市場考察吧。
這也是我一直要求證的事:鄉鎮市場真的有這樣的空間嗎?
瘋狂驅車4000公里,走遍了濟寧、棗莊、菏澤的一部分鄉鎮,越看,心里的就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沖動:TMD太棒了。就舉個例子吧:山東梁山和濟寧市交界地方有一個1200平米的鄉鎮超市,店慶的時候,一天的銷售額可以達到12萬,正常銷售2—3萬/天,一年保守的銷售估計在1200萬左右。寶潔公司的產品毛利可以達到15%個點,80%商品自采,平均毛利率能達到多少,自己算一算。
花了心思把報告搞了出來,想和那哥們兒一起合作,但是他突然變得不冷不熱,讓我很不舒服。后來又有一個大款找到我,但是雙方理念極其懸殊,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此事就擱淺了。
把這份報告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拋磚引玉,希望各位能夠把關于鄉鎮超市現狀及未來的思考無保留的分享,包括區域之間的差距,包括銷售報表和品類分析,謝謝!
鄉鎮超市潛力巨大,希望這份報告能給投資者更多的希望與信心!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
5樓的朋友,能否發一份品類銷售占比報告?想了解一下不同區域的消費習慣差異。
中國的鄉鎮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差異太太太太大了。
廣東東莞的一個鄉鎮經濟水平能抵得上北方一個區一級的城市,甚至2個3個的經濟總量。不說遠的,就是一個區域內的鄉鎮,差異也大的驚訝人。菏澤地區有一個莊寨鎮,10萬人口,2007年的財政收入能達到5000萬,而菏澤巨野第一鎮大謝集鎮的財政收入才1000多萬,差了4倍。
我的建議是:只做經濟強鎮,至少排名前三位的。還有鐵礦、煤礦等能源型的鄉鎮,也是投資建店的絕佳選擇。經濟差的鎮,購買力太弱,容易傷害投資者的信心,沒有沖銷售的激情。
在選址的時候,要多了解本地的經濟發展狀況的基本數字:鄉鎮人口、鄉鎮常駐人口、固定集會的周期、年財政收入、鄉鎮企業的規模及職工收入、流動人口,以便做宏觀面的決策。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
基本同意七樓說的,現在內地各省的鄉鎮經濟水平發展差異很大。可以采用投資區分的戰略發展。比如經濟發展較好的鄉鎮,可以投資規模較大的門店;經濟發展差點的鄉鎮,可以投資規模較小的門店。當然如果像中部部分省份的鄉鎮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當地人口外出務工偏多,留守人口消費能力不強,這些鄉鎮投資開超市還需要謹慎才行。
不過,我國部分地區鄉鎮的超市發展水平幾乎為零,這部門的市場目前并沒有被重視,并且鄉鎮市場無論吃的、喝的、用的、穿的、基本上是“山寨”產品的集散地,大部門人的消費觀念尚待轉變。如果能在此時進入鄉鎮市場,規范經營,結合國家食品安全等政策的宣傳,應該是個很好的時機。
12樓的,能否發一份你們05年度和06年度的品類銷售報告?讓大家學學。
看來,并非是我一個人在關注這塊市場,已經有很多人在注意和在做了。哪里有利潤,資本就會流向哪里。鄉鎮市場未來的競爭,將會擺脫單一的價格競爭,提升到購物環境\服務\效率等等全方位的競爭。
現在的鄉鎮超市要想持續性的發展,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1、立足現在,面向未來,改變觀念,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厘清思路,制定3年5年10年的發展規劃,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不要好高務遠。
2、標準化、規范化、系統化管理。這一點很難很難。現在中國三線城市的一些所謂大賣場都做不到。但是如果做不到,就沒有未來。
3、完善組織架構,建立人力資源體系,為連鎖擴張建立扎實的基礎。沒有基礎的擴張,就像在沒有地基或者地基很弱的地方建造大樓,蓋的越高,塌得越快。還不如做個單店好,或者2家店好一些。任何超出能力范圍的投資都是恐怖的,特別是在勞動和資本密積型的零售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