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專業的學校來培訓專業的零售人才,就算有,也是泛泛的理論。零售人才的培養絕大部分都是各公司將一群形色各異,專業知識一窮二白的人放入自己的染缸里進行調配,從而以適應本公司的發展需要。
由上面的操作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零售人才所面臨的幾個困境:稀缺、成長困難、流動性高、職業化弱等問題。
其實我最想談的是標題顯示的零售人才職業化瓶頸。零售業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非常高深的業態,人才能力要求很高的。但是我們往往看見的是零售業人才只以經驗論英雄的那種局面。不可否認,經驗在零售業里很重要,因為那是最能產生效益的。但是對一個企業后期發展來說,是不應該脫離職業化的。
零售業進入門檻低,做的事很基礎,但是有那么一群人進去之后卻退出,那是為什么,那是因為他們感受不到一種自己想象的專業、能力的提升。不知道自己整天搬貨、理貨究竟為哪般。其實這也是流動性高的原因之一。
那他的職業化瓶頸在哪里呢?在于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對他有什么提升,不知道他的出路在哪里。
例如我們的一個同事,在零售業做管理四年了,他的管理兼顧了營運和后勤,雖然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四年一過,他就和我聊天,我怎么感覺自己似乎什么都不會,什么都應該再學。原來,他的公司從一入職(他此前無任何零售經驗)就全面了解公司運作,在老員工的帶領下,他邊學邊摸索,從門店逐步走進總公司。但若真談論專業知識,他甚至感覺自己連一個助理都不如。如此他遇到了困惑。
我想,若作為一個公司的決策層,應充分了解到員工的需求,對有職業規劃需要的同事進行正確的引導,這遠不是有些公司流于形式的培訓那么簡單。現在部分企業的培訓僅僅是個粗略的框架,大肆宣導企業的文化,文化肯定要培訓,但更多的側重點應在于實戰技能上的訓練。
大的公司,企業文化可以產生價值,而小的企業則需要用技能來創造利潤。
因此我個人認為,零售業需要人才職業化,該瓶頸一旦解決,無論是對公還是對私都是有很大效益的。
我給那朋友提的意見是放下身份,回到分店,逐個部門帶著四年積累的問題重頭來過,算是一種修煉,也算是一種職業化的培訓吧!
本人班門弄斧了,還望大家一起探討!
- 該帖于 2009-9-10 12:17:00 被修改過剛剛在網上搜索"零售業人才瓶頸",看見了很多資深人士以前的看法。但個人認為,在社會進步、人員素質逐步提高的今天。我們面臨的應聘者更多的則是那些心懷天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而非高中文化的人,我們應弄清這種人才的變化,加以引導。
而對于二樓兄弟的看法,我部分贊同,企業需要新鮮的思維,但也需要長久的人才儲備和規劃。
(我們面臨的應聘者更多的則是那些心懷天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而非高中文化的人),兄臺論當今胸懷天下者非學歷之根源!佛云終生皆平等,能容天下之人便懷天下,零售業的根本就在天下百姓之所需,在賣場知道員工之需求便能知顧客之需求,以仁以和諧才是管理之本。
對于零售業中層從基層做起是鐵定的真理,我從一個化纖集團公司浙江區域銷售經理到一個賣場工作,要到基層工作一開始真的心態出了問題,但是幾個月下來我學到了該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