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什么叫客單價,我還不懂。因為我至今沒進零售業。于是我在百度上搜了下,哦,客單價,就是每一位顧客平均購買商品金額。我就看懂這句了,下面給出的公式,我看得一頭霧水。當初我看客單價,也是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今天,賣了這么多東西,來了這么多顧客,平均下來,每個顧客消費了多少。可是追這做什么呢?如果說店里有些東西總是賣不出去,有些東西總能以最快的速度賣光,那,那看客單價做什么。
如果每月能贏利1億,每月客單價2元又何妨。反過來,如果某些商品拖了后腿,占了寶貴貨架和倉庫容量,還要它做甚?充門面?超市不是專賣店,什么東西都賣的,所以贏利要看清各商品的受歡迎程度,特別是進場之后。贏利上去了,客單價就不重要了。
說起這東西,想起以前讀書時,各班之間的考試競爭時的平均分。如果有足夠的尖子生,哪怕有人考0分,這個班的平均分還是會很高的。但實際是什么呢,實際上,有人考了0分。有點講形式?還有,因為總有人考0分,那么那些尖子生壓力就很大。因為尖子生們如果都考少那么幾分,平均分就會下去得很嚴重,于是我遇到的老師,基本上是不會放松差生的。因為差生也上來的話,那就很輕松了。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所以說,說提高客單價不實在,實在的是,提高純利潤。
看,我厲害吧,扯來扯去,我從怎么提高客單價,扯到了如何提高純利潤。我現在也就這點厲害了。
提高純利潤,是個老話題,而且涉及的因素很多。位置,人員素質,環境,商品。接下來,就讓我小生來次老生重談。
位置,不用多說。沒人愿意去個要搭飛機,然后后又要轉火車才能到達的超市買東西。太偏僻是證明了你的高貴,但顧客也是有自尊的。位置不好,周邊沒發展起來,你是真金的,也只能作為鍍金的出現在當地報紙的,中間夾縫。
人員素質好,才是真的好。人員素質不好,內部結構再好,也是污水池一個。結構不好,他人好,他就知道變通,知道怎么讓工作和服務人性化。他素質不好,結構再好,他也會找到機會,欺負員工,或是工作馬馬虎虎,又或是一言堂。一個隊伍,團結才有力量,如果內部自己都有矛盾,那這支隊伍的戰斗力是要打折扣的。
貨架數量過多,賣場的過道就會狹窄。但貨架多,也就意味著,能上更多的貨。但你上那么多貨做什么,又不一定都能賣出去。看國外的老電影我發現,國外的超市,那過道,那是相當的寬啊。寬得可以容一輛大眾的甲殼蟲通過。反觀國內,可能也是我見識小了,不知道,有些地方的超市的貨架之間的距離也能容大眾的甲殼蟲通過。但我沒看到過,有的話,請告訴我。對了,如果要說麥德龍,那就不要說了,因為麥德龍寬的地方就是為叉車能通過。一開始就為了那寬度的,所有貨架之間的距離,都是那個寬度,我指的是這個。
可能有人納悶,搞那么寬就意味著要撤掉不少貨架,得不償失啊。也許。但我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如果人員不能在過道快速的流通,那人們是有怨言的。人們是來買東西的,不是專門來擠過道的。而我覺得,能容一輛微型汽車從容通過的過道,應該是最寬的標準,在我看來,也是最上檔次的超市了。如果人員能在超市里更快的流通,那也就能很快的走遍整個超市,用最快的速度看完本賣場的所有商品,然后決定離開還是購買。反過來,如果他不能太快,顧客就會留在超市,惡劣的時候,超市就會顯得極其的擁擠。甚至會有顧客因此決定不去看那個商品實物,也不想去對比同類型產品了,哪怕他很想買,哪怕他自己也知道,看了之后,對比之后,他一定會買的,但,太擠了。
根據這個理念,同樣,入口也不能小了。同樣的,出口的也不能小了。這里的出口不是指稽查員那位置,是收銀員的位置。我見過最愚蠢的就是,那過道,也就只能勉強準許一輛三輪車通過,但是,他們還就在那么條過道的兩邊,布置了不少于4臺的收銀位置。即使只啟動兩個收銀位置,那過道也很擠了,還不止4臺,都運行起來,那過道不是過道,是擠道了。到時候,顧客們就怨聲載道。因為收銀區域狹窄而導致收銀效率低下,真是可笑啊。導致收銀效率低下有這么幾個原因,一是收銀員不夠專業,那可以換人或加強培訓;二是收銀員自己又要裝袋,那可以派個人給他裝袋;三因為收銀區過道狹窄,要等就算了,還要擠著等。所以有人不去某超市消費的就是因為,進去容易,出來難,不去了。如果顧客不容易出來,那就是說,賣場內的人太多了。還沒進的想進去;已經進了的,雖然還沒買東西,但已經想出去了。另外,擁擠還會導致防損壓力增大。所以,寬敞是首位,收銀位置少還沒什么,至少不會亂,不會擁擠。不像那家超市,一條只能過3輪車過道上,排了至少4條等候收銀的隊伍。等沒什么,就怕還要擠。
商品多而費。誰想,到了一個超市,一個賣場,走了那么多步子,總算走到那個貨架。一看,一比較,卻不想買。白來了。要根據所輻射的區域來決定提供商品,這個是自然,但很難預測,也很難調研,有時比考證之前做的廣告的效果還難。所以我這里就不說這個了。我這里說的是,盡可能物全;盡可能,物美價廉。物全就是,他們想來買什么類的商品,都能買到;物美價廉就是,那類商品只進性價比好的,或是說,只進質量好的。性價比不好,質量不夠強的,就不要讓它進場。這樣做的好處是,符合性價比好的,符合質量高的商品,不會太多。這樣你就可以集中資金來大量進某一牌子某一型號,使得每個商品的單價盡可能的低,因為你不用進同類型的其它的了。對顧客來說就是,他自己不用再貨比三牌了,你已經幫他對比過了。這就是好東西了,為此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值的了。到時顧客更多要想的,是是不是要付錢了,而不是挑選。挑選似乎很費時間,而且很容易做出不買的決定。
商品要擺放得有聯系。國外有人做出個奇怪的調查。我只能說奇怪,因為我也不能肯定,畢竟我還沒為人父。說,啤酒應該和衛生巾,尿不濕放在一起。因為女人在家看孩子,不能購物,于是要買衛生巾和尿不濕時,男人就被打發來超市了。所以,在去衛生巾和尿不濕的路上有啤酒,或是把這3樣東西放在一起,男人們會在買了女人和孩子用的東西之后,還給自己來點啤酒。那么,應該還有相應的聯系。比如超市自己做的烤雞旁邊也該有酒水或碳酸飲料果汁之類的東西。這樣的聯系不單能勾起顧客的購買欲,還讓他們不用再走到哪個貨架去了。這可比促銷好多了。正所謂是,一分錢一分貨,除了推廣的,促銷的東西,經常去超市的,是不會在意的。所以不能指望促銷能帶來利潤的增長。推斷出準確的聯系,并合理布置,才能帶更多的利潤。
環境則是一個很虛,很藝術的東西了。我這里的環境指的是,人能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在超市里,人能看到,又屬于超市直接控制的是,燈具,地上的顏色,員工服,裝修給人的味道是明代式還是歌特式,貨架上貨物外包裝顏色的利用。超市里聞到的,除了現烤的,部分水果會很香,香皂和空氣清新劑也會很香,中央空調出的冷氣,此外,還有超市自己的廁所或是誰在賣場那嘔吐。能聽到的,超市人員,廣播,音樂。這些個亂七八糟的東西跟前面說的集結起來,就是我說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只能去感受,舒服嗎,而不是分辨,組成這個環境的因素是什么。好的環境自然讓人流連忘返,這次走了還來。糟糕的環境則,不用我多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