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美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超級市場,創辦者是美國人萬克爾·庫聳。雖然當時的美國處在經濟危機時期,但該超市卻以低價格的重大突破和使消費者從緊逼性推銷的壓力中解放出來而獲得巨大成功。超級市場從誕生之日記,就以自助式服務、低毛利等為競爭武器,它追求的薄利多銷與傳統的食雜店、百貨店的高毛利率形成鮮明對照。一般顧客對食品、日用雜品的價格十分敏感,特別是消耗量大、購買頻繁的食品、雜品,于是超級市場便主要銷售此類產品,所以在競爭中占有很大優勢。
超級市場不是自助式服務的創始者,但由于它的快速發展,使得這種服務方式在零售業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它節省了大量的人工費用,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超級市場實行低毛利也能盈利,與此同時,它還改善了購物環境。芝加歌超級市場協會本部對超級市場的定義為:“超級市場是規模至少在年銷售額100萬美元以上的完全部門化的食品店,而且在食品貨場實行自我服務銷售。”家樂福超市的目標市場定位十分成功。它將目標市場分為家庭消費工作日市場,周末與假日市場,大宗集團消費三大塊。工作日市場針對居住較近的居民區及第一商圈的公司,工廠員工下班后的就近消費。針對超市晚間5個小時的營業額大于或等于白天10個小時的營業額的特點,它十分注重強化提高晚間營業績效。如夏天炎熱,一般人下班后不愿費力做飯。它舉辦“盛夏每天五分鐘”的促銷活動,核心是以超市服務減少顧客家庭勞動量。
在家樂福舉辦的“盛夏每天五分鐘”促銷活動中,家樂福利用冰及冰臺,風柜,冰柜,冰鎮大量的啤酒,飲料,一方面給人以量化視覺沖擊,一進店就覺得涼快,另一方面,也確實給顧客帶來方便,買回家就可以享受清涼。家樂福的面包每天下午5點定量出爐,這樣剛下班的顧客也能吃上新鮮面包,且長此以往,也有利于培養顧客消費習慣。根據目標顧客的口味調查,家樂福提供一定的半成品配菜與熟食服務,減少顧客做飯時的麻煩。
業態定位的成功是上海農工商超市經營上的最大成功。20世紀90年代中期,大部分是500平方米以下的小超市,均以休閑食品和日用品為主導商品,商品結構與居民日常生活的關聯性并不強。對此,公司確立了“顧客以民為本,產品以農為本”的經營理念。1995年它第一家連鎖店的營業面積就有1500平方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副食品一條街,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冷凍小包裝食品、豬禽蛋米等居民每日生活必需的商品應有盡有。
1997年農工商開始開拓郊縣市場,營業面積擴展到2000平方米以上,又在郊縣開辦了具有“購物第一站”功能的大型綜合超市。目前,農工商超市十余家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賣場已成為公司最大的經濟增長點。它還擴展了位于郊縣交通要道的“通道大賣場”、縣城以下的小城鎮超市等多種業態。這種多業態的戰略保證了農工商的穩健發展,滿足了不同消費層次與消費需求的顧客群。
那么總得說點兒自己的東西吧?在不斷的學習中我們在灤縣店開展了娛樂促銷。例如,我們用紙箱做成了一個大骰子,象麻將一樣,之后按照購物金額設定參加條件,結果發現很多平時很古板、節儉的顧客都參加了該項活動,效果很不錯呦。
2005年,我們在承德地區搞了一次品類促銷,通過電價與液化氣價格的對比,對電磁爐和微波爐進行促銷,銷售提升達到了百分之四百......
參與就有新發現,歡迎大家加入我的討論區域,我相信咱們都會有收獲......
- 該帖于 2009-4-15 8:0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