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近年眾多零售業從業者最普遍的感覺就是:零售越來越不好做了,利潤越來越薄,銷售越來越少,周轉越來越慢。這是由于零售發展(擴張)的速度快于經濟的增長,使商品和從業人員過剩引發的。并且隨著經濟危機的加劇和發展,這種情況在一定區域內和情況下還難以改變,也是必會帶來零售業格局的變革。下面,我將圍繞此次變革的趨勢及未來零售業的發展方向提出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1、市場的擴張和分散
這是本次變革的第一表現,它最顯著的表象是,零售業的體量(區域與空間)開始發生膨脹。在區域和空間上、種類上、風格、銷售適應度上,逐漸豐滿、豐富。這個時期,零售業場地,尤其體現在商圈上,會從逐漸膨脹轉變為分散。規律是:聚集成商圈——分散成若干新商圈——在聚集——在分散。而商品從縱向超橫向發展,再從橫向朝縱向延伸。如此在擴張、分散也在集中的同時,尋求平衡點,來平衡商品配備,平衡零售格局,完成零售業的第一步進化。
2、市場細分和零售差異化
這是市場變革或稱之為“成熟過程過程”的第二步。市場細分化來自于零售環節中,各商業要素之間不同的組合和相互作用。由于零售行為中,所需啊喲涉及、接觸和運用的要素非常龐雜繁冗。它包括零售活動的各個環節,如商品要素、場地要素、人員要素、宣傳和促銷要素、服務理念和管理制度要素等很多。并且這些要素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如商品要素中,包括寬度(種類、風格等),深度(價格、劑量等)。場地包括地理位置、面積及場地內的規劃、分區等,人員要素包括人員的配備、培訓、管理和考核。而完整的零售活動包括以上眾多環節的自由組合,通過不同的組合,是自身的零售結構具有與眾不同的特征。能夠與其他機構得以區分,謂之差異化。當零售機構之間的競爭使參與者避之不及,就會通過市場細分來挖掘市場空間,可是這僅能滿足少數小規模零售機構的生存需要。而大型零售機構就會通過細分后的差異化重組,拉回避競爭,同時開拓自己的市場,就步入了差異化的進程。
3、零售組織機構專業化
隨著行業壁壘的打破,零售組織機構開始通過專業化的運作和管理來取得新的行業壁壘。并且也只有保持專業化的水準和理念,才能有效的實施戰略方針,打造自身的特征、優勢。那究竟怎樣才被稱之為專業化呢?首先,要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專業信息、專業經驗的累計。其次,有行之有效的專業化管理制度和運作方法。再次,要有一套或多套自我調整,自我革新的機制和市場監控、分析、策劃、實施機制。專業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較強的市場洞悉和行業敏感度;2、較強的信息整合和分析能力;3、較強的應對能力和自我調整能力;4、較強的戰略策劃和執行能力;5、對宏觀市場變化趨勢的預測能力及宏觀戰略的部署和實施能力。
4、零售利潤成本降低
由于商業地產的進一步發展,使零售業面積進一步加大。并且這一發展個速度完全快于零售市場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增加的進程。使整個商業地產向產能過剩的趨勢靠近。這種情況一方面造成平均場地使用費用的降低,經營成本下降。另一個方面,由于吃那個地使用費用的降低,造成零售業準入門檻的下降,使更多資本和資源投入零售活動中,而消費能力遠沒有達到預期的增長速度。這樣一來,市場的平均收益和單位產出也進一步降低,使經營收益水平,保持一個較低的平衡點位。大部分零售機構,尤其是沒有優勢的德非專業機構缺乏維持長期發展的動力。
5、產業的代謝
代謝的現象在市場經濟中,作為一個必然規律,其發生是不可避免的。市場通過產業代謝進行對沒有社會價值、沒有發展潛力和生存能力的機構進行淘汰。同時使整個零售領域朝健康、有序、能完成社會價值轉換和自身發展需要的方向發展。推動零售行業逐步走向成熟。代謝的進程也是貫穿零售業發展史的每一個階段的。通過代謝使其具有某種優勢,并且能夠將市場優勢保持下來的零售機構生存下來。并發展壯大。發展的形式有以下幾種:1、升級,通過對商品、服務、環境運作手段等上也要素管理水平的提升,使機構具有品牌性。2、以專業化、標準化的運作和管理,獲得市場優勢,通過規模擴張和連鎖擴張來完成持續發展。3、通過分裂好、合并的方式,是機構的機理成為和市場格局和形式相契合的零售個體,從而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生存空間。4、行業連鎖或封閉產業鏈,形成區域或渠道類壟斷經營。成為市場競爭的寡頭,占據市場絕對主流份額和地位。
待修改。。。。。。。。。。
未盡分析參見《海城現代零售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之敘述
李都平
2009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