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盤點管理
盤點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營運資產,資金和商品的清點,是對一段時間營運工作的一種有效的評估,也是及時準確的了解門店的庫存情況,把握損益,明確損耗的責任。
一般盤點,按盤點對象的性質可以分資產、現金、商品等盤點;從時間上可以分臨時盤點、月盤點、季度盤點、年度盤點等。另外還有一些情況下,會進行雙方交接的盤點。
目前,國內零售藥店都沒有手持盤點機,因此,本文所涉及的一些工作是在沒有盤點機下的盤點工作要點。
盤點前的工作:
1、準備工作。每次盤點前由店長根據門店盤點的相關文件及資料對前次盤點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對盤點人員(特別是新員工)進行針對性強化培訓,不斷提高盤點人員的技能。
2、貨位維護。貨位維護是把商品的實際陳列位置,與電腦系統中虛擬貨位保持一致,以方便商品管理的工作。
3、票據的整理。盤點前必須對本盤點周期內的來貨、退貨、借貨單據與電腦信息進行核對,與相關實物的對照差異商品進行追繳,避免因為來貨和退貨原因導致的商品損失。
盤點流程:
盤點通知→編制盤點工作計劃→盤點區域規劃→準備盤點工具、人員安排、商品整理、盤點的培訓及準備→庫存區域的盤點→停止營業→陳列區域的盤點→盤點復核→盤點數據錄入→生成損益→盤點結果差錯的查找→盤點結果確認→盤點總結和分析→盤點結束。
盤點安排:
1、人員安排。門店管理人員安排盤點區域布置圖,并且根據貨位編碼做貨位維護;根據盤點區域布置圖和所盤點的類別合理安排盤點人員;編制門店盤點登記表,實行簽名責任制,將盤點的責任落實到個人。
2、盤點前與相關業務部門的單據處理。配送單據、返倉單據、出庫單據、退貨單據、報損單據、入庫單據、調撥單據、手工銷售單等。
3、商品的整理。在盤點之前我們應該對收銀臺,服務臺的零藥歸到陳列區,花車,堆頭的商品及時歸位,作為特殊的區域;暫存庫要按照(西藥,非藥品,醫療器,中藥)進行分類堆放;損壞的商品、退換商品應該進行專門的登記,將標簽與實物進行核對保持一致。
4、系統維護員生成電腦的帳存,打印盤點表。
5、盤點時的監督。盤點時應嚴格監督盤點表的發放,要作到發出去多少張盤點表,就返回多少張盤點表。盤點時必須按照盤點規定進行初盤、復盤、復核、抽盤,一個步驟都不能夠少。盤點點數作業必須遵行從左至右從上到下的盤點原則進行點數,以避免漏盤。必須是見貨找盤點表,而不是根據表上的商品找貨物。每張盤點表都必須如實的按照盤點數量進行填寫。每張盤點表上交時都必須完整的填寫完各崗位責任人,以方便事后監督考核。
造成盤點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收貨方面的原因:在進貨或配送的時候多送,少送,或錯發貨,返倉不及時,少返,錯返等。
2、收銀方面的原因:在正常的作業過程中錯打單,輸錯編碼和廠家。
3、顧客方面的原因:偷盜,調包等。
4、盤點方面的原因:標簽與實物不一直致,人為的錯盤,漏盤,將非商品盤成了商品。
5、錄入方面的原因:盤點結果錄入錯誤
6、單據方面:單據處理不及時,單據的丟失,重復的做單據,單據與實物不同行。
7、其他原因:顧客退換未進行處理,重碼,串碼,套碼是現象。
8、系統錯誤:系統中某些算法存在錯誤。
9、差異檢查由商品管理人員填寫《庫存的調整單》并注目差異原因,由門店的防損、財務確認。
盤點分析:在盤點后必須由商品管理人員提交《盤點結果分析報告》給店長。通過盤點的分析工作,我們可以對這次盤點進行總結,,對重點區域進行監控、重點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以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盤點中最容易出現的錯誤:
1、盤點人員容易沒有按盤點要求進行,比如見貨盤貨的原則而見表盤貨,導致漏盤。
2、對商品的知識不熟悉,同品名不同廠家混在一起盤點,例如:“安必先”它有兩種規格,分別是12粒和24粒,在盤點的時候沒有注意同品名不同的廠家,導致錯盤。
3、對商品的包裝和規格不熟悉,例如:大部分商品的中包裝都是有10個的小包裝,而有少部分卻是8個或12個的組合,在盤點的時候疏忽大意,全部按10個進行盤點,當然導致盤點錯誤。
4、沒有按順序盤點,比如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原則,導致在盤點的時候漏盤商品。
5、點數完畢后填寫數據的時候,由于筆誤將數字填錯或忘記加暫存庫的庫存。
6、盤點的時候將資料弄丟了,導致整張盤點表上的商品都未能錄入。
7、錄入的過程中將資料錯位或漏錄入導致盤點錯誤。
8、在盤點前有商品的帳目和實物沒有理清,導致盤點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