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與上海兩地服務業發展比較 作者:張 克 《商業時代》 第17期 摘要:本文首先比較了武漢、上海兩地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發現優勢、尋找差距,提出加快武漢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武漢 上海 服務業 比較 武漢是我國中部的經濟中心,是大武漢城市圈經濟發展的核心城市。建國以來,武漢擁有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制造業較為發達。在當前實體經濟放緩的形勢下,發展服務業可成為武漢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上海是我國的國際化大都市,服務業基礎好、潛力大,長期以來堅持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兩輪”驅動為其發展提供了持續不斷的源動力。本文旨在比較武漢、上海兩地的服務業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發現優勢、尋找差距,提出加快武漢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多角度比較武漢與上海兩地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ㄒ唬┪錆h與上海服務業在總量上的比較
服務業在國民經濟核算中可以近似看成通常意義上的第三產業,其涵蓋面很廣。服務業發展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達水平的標志。從總量上看,武漢2007年GDP為3141.9億元,其中第三產業產值為1572.75億元,占GDP比重的50.1%。上海2007年GDP為12188.85億元,其中第三產業貢獻了6408.5億元,占52.6%。2007年武漢的GDP僅為上海的四分之一,但兩城市第三產業的比重大致相當,說明了武漢服務業基礎良好,發展潛力巨大。但從第三產業總量上看,上海的第三產業GDP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4%,而武漢僅為1.6%,總量上的落后要求武漢加大力度促進服務業發展。 武漢2002至2007年第三產業產值同比上年的增速分別為10.1%、13.5%、13.9% 、13.3 %、18.6%,上海同一時期第三產業產值的增速為10.9 %、9.0%、14.1%、11.1%、12.0% 、17.1%。對比可知,近五年來武漢的第三產業發展一直迅猛增長、速度驚人,而上海在這一時段前期由于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的重心定位不清影響了服務業增速�?偟膩碚f,武漢和上海服務業的發展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 �。ǘ┪錆h與上海在服務業產業結構上的比較 從服務業的產業結構上看,兩地的主導行業有所差別。2007年武漢在服務業產值中貢獻最大的六個行業分別是批發和零售業,占總額的19.1%;其次是金融保險業占12.4%;第三是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貢獻了11.6%;第四是房地產業,占8.5%;第五和第六分別是教育產業和住宿和餐飲業,同占8.4%。上海同年服務業產值最多的六大行業為金融保險業占其總額的18.9%;其次是批發和零售業,占16.8%;再次是房地產業,擁有12.6個百分點;第四是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占11.3%;第五是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占7.8%;第六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7.4%。武漢服務業前六大行業總計貢獻了第三產業GDP的68.4% ,而上海在相同情況下前六大行業的貢獻為74.8%。 比較兩地服務業產業結構,上海在總量和比重上優勢明顯,金融保險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尤為突出,但其他服務行業發展優勢并不顯著。武漢除了在教育領域比重上有一定優勢外,其建設中部金融中心、大力振興信息產業的發展規劃在產業機構比重上體現的不夠明顯,與上海仍有一定距離。武漢服務業與上海相比的主要差距還體現在傳統服務業發展比重過高,現代服務業發展較為滯后。以現代服務業的主體之一金融業而言,武漢不僅證券化率(上市公司總市值占GDP比重)和人均保費收入等遠低于上海,而且在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保險等機構數量和質量方面,也遠遠落后于上海。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程度還體現在其吸納的就業人數上。2007武漢第三產業吸納就業人數212.64萬人,占就業總人數的48.1%。同時,在上海就職于服務業的人數為512.62萬人,占就業總人數的56.4%。武漢與上海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的絕對數相差299.98萬人,比重上,上海高出武漢8.3個百分點。上海服務業各行業就業人數都遠高于武漢,其中在金融保險、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表現尤為突出。武漢有必要研判形勢,拓展服務業經營的范圍,增加就業機會,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服務行業,分擔全社會的就業壓力。 �。ㄈ┪錆h與上海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比較 從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看,武漢與上海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方向各有側重。武漢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732.79億元,其中投資于第三產業高達1250.63億元,占總額的72.17%;上海同一時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4458.61億元,其中第三產業為3052.67億元,占總額的68.47%。武漢在第三產業領域內獲得的固定資產投資額雖然在絕對數上僅為上海的41%,但比重上武漢服務業獲得的投資額高出上海3.7個百分點。2007年武漢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33.1%,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高達83.5%;而同時上海的第三產業增長率僅為11.6%。由此可見,武漢第三產業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基數較小,但成長的空間巨大,近年來增長迅猛,特別在公共服務領域進行了巨額投入,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落在了民生上。 服務業的發展有利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從而促進經濟增長。2007年武漢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518.3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4.8%;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占了84.2% ,總額為1278.22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占13.3% ,達到201.19億元。上海同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47.79億元,同比增長12.7%;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占了79.5% ,總額為3058.25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占14.5% ,達到556.48億元。從總量上看,上海消費品市場優勢明顯,武漢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相當于上海的39.5%;但從增速來看,武漢消費品市場明顯更加暢旺,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高出上海2.1個百分點。 加快武漢服務業發展的策略 �。ㄒ唬┱{整服務業產業結構 加強與珠三角和長三角等地區的服務業合作,提高自身產業的國際化程度與影響力。武漢可與國內服務業較發達的城市進行合作,采用并購、聯盟和網絡化等手段從外部承接來高增加值的知識服務。大力發展以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信息服務產業、咨詢服務產業等為代表的知識密集型智能產業和高利潤、高附加價值的生產者專業服務,從整體上增強武漢區域服務業的知識含量和專業化程度,使其運作接近國內一流水準,進而推動服務業整體快速發展。 �。ǘ┩ㄟ^生產服務業提升城市服務業素質 通過生產服務業提升城市服務業素質,推動武漢及其8+1城市圈生產服務網絡的全面建設。構筑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積極改造提高傳統商貿流通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業態。利用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加快區域型生產資料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綜合貨物集散樞紐等各類專業市場建設。完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以建立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目標,加強高速公路、港口(內陸)等公共運輸網絡建設。加強現代物流基地建設,積極發揮港口等物流通道作用,以第三方物流為主體,全面推動物流業的縱深發展。健全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整合地方金融機構,集聚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推進金融制度和產品創新,拓寬金融服務領域。 (三)構筑武漢城市圈共享式的網絡化服務體 建立投融資服務平臺,通過發展信用擔保、籌資融資、產權交易、土地交易、閑置設備調劑等相關服務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為中小企業與國內外投資者的合作創造機會。打造技術支持服務平臺,開展技術開發、產品設計、設備測試等方面的專業服務,促進中小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搭建市場開拓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企業形象、產品推廣、展覽展銷等服務,指導中小企業制訂營銷策略、創新營銷方式、擴大營銷渠道。 (四)加快公共服務行業的優化升級 進一步增加政府對公共服務的投入,對公共交通、城建、醫療等行業增加財政補貼,加大監管力度。同時深化商務貿易往來、勞務市場、產業投資、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設、交通運輸等服務領域的改革,創建金融、科技、咨詢、商業、市政公用事業發達、具有快捷高速公共交通系統的“總部經濟”中心。 參考文獻: 1.彭建祥. 武漢服務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武漢商務,2008(2) 2.趙書華、王雅貞.北京與上海、廣州現代服務業比較[J].江蘇商論,2007(2) 3.尤安山. 滬港現代服務業比較(上)[J].滬港經濟,2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