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百貨狼多肉少,洗牌局面將現 青島歷來被國人所重視,名聲在外,眾多的國際品牌使青島“聲名遠揚”。青島的商業也有國內“上、青、天”金三角之說(當然是過去時)。加之08奧運經濟的帶動,青島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景象,也吸引商業大鱷們紛至沓來。 青島能否支撐并延續這種繁榮? 先看一下現在青島商業格局。青島現有6大商圈:中山路、臺東、香港中路、嶗山(啤酒城)、李村、城陽。現有百貨海信、陽光、巴黎春天、麥凱樂、佳世客、百盛、利群、萬千、國貨、嶗百、利客來等,擬開百麗、心海、銀座等。綜超家樂福、樂天馬特、樂購、樂都會等。綜合業態MALL寶龍、萬達。新開部分還有現有百貨的分店。。。其中較成熟商圈為臺東、香港中路、中山路,中山路商圈由于市政府的搬遷也已成為昨日黃花,雖然10年市政府要對中山路進行改造,但因為交通等條件限制,也只能借助棧橋成為青島的旅游景點,商業氛圍難聚。 再看一下青島的消費。海信、陽光定位奢侈品,尤其是海信,幾乎囊括國內現有國際一線品牌,GUCCI、CHANEL、DIOR、LV、Hermès 、Prada、Cartier等800多個世界著名品牌,堪稱國內頂級百貨。2008年開業至今業績逐年攀升。巴黎春天兼有國際一線品牌及過內高端品牌(鍍金的假洋牌),因位置及規模限制,已達頂峰,伺機擴張,目前據傳擬收購某成熟商場。大商的麥凱樂占據位置優勢,業績穩中有升,尤其每年幾次的促銷做的有聲有色,具有發展潛力。佳世客一直保持較高人氣,量販為主,百貨類比例較小,市內分店的失敗,使其轉移目標,向威海、煙臺、濰坊等城市發展。百盛因中山路的沒落也已經每況愈下,雖幾經調整,活動不斷,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難以遏制業績下滑局面,能走多遠,讓歷史見證。利群、國貨、嶗百、利客來等本土商業百貨,利群勢頭最猛,具有絕對的本土優勢。但為保持這種強勢,只有壓榨商家,活動不斷(和百盛有一拼),商家能堅持多久?“狼多肉少,我也不想啊”,唉,無奈之舉。至于萬千、寶龍等新開商場,年底招商不滿就開業,賺個人氣,幾年以后再看吧,后面還有狼呢!共榮還是飽和,究竟是老商場沿襲“喜新厭舊”法則最先退出歷史舞臺,還是新商場抵不過“先入為主”而半路偃旗,他們是否都感到了飽和的危機? 業內聲音“市場空間還很大,有那么多商家入駐,說明還有空間”。反方聲音“未來三年迎接洗牌”,“商場數量呈爆炸式增長,但收入增長卻有限,加上入駐的品牌資源重復率高達70%以上,青島商業圈距重新洗牌已經不遠。”政府聲音“繼續引進”。 到底青島商業會如何發展,只有用時間來驗證,就像10年前誰也不知道中山路的今天。但競爭已經開始,“前一陣‘麗達’的雞蛋每斤賣三塊二,‘樂天’就立刻賣三塊一,這兩家商場較勁我們都看得出來”。這種競爭給老百姓帶來實惠,可能會有更便宜的貨品送到家門口,而入駐商場的商家成為競爭的替罪羊。 青島全市總人口760萬,市區人口不足300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4元,何以滿足如此龐大的商業大鱷。還有青島奧運經濟帶來的高房價,以幾千元的工資收入,供房都存在困難,又如何去消費。 存在即合理,大鱷的到來,總有他們的理由。但競爭將如何演繹,讓我們拭目以待。 青島商圈 搜索更多相關帖子: 青島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