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的中國新生意:合建購物中心 宜家的中國新生意:合建購物中心
宜家試圖開始改變自己在中國市場慢騰騰的行事風格。5月2日,宜家在華開新店的消息終于得到確認。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宜家將與兄弟公司英特宜家集團捆綁,以進駐購物中心的方式落戶于北京大興和無錫兩地。
看起來,宜家開始做起了新生意。
搭伙擴張
英特宜家購物中心(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丁暉告訴本報記者,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是由宜家與英特宜家分別以49%和51%的股權共同投資的。與宜家專注于家居市場業務不同,英特宜家是專門做購物中心的。
成立于2001年的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以下簡稱IICG)已在全球建成了28個購物中心。雖然在進入中國商業地產的外資企業中,IICG只能算是個后來者,但其首次出手就相當闊綽,計劃未來五年內在中國投入12億美元開發購物中心項目。
據丁暉透露,在此次公布的北京英特宜家購物中心總投資6億美元中,包括投資1億美元的達5萬平方米的宜家家居旗艦店。這也將是宜家家居在北京開出的第二家店,預計2014年開業。
宜家中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整個購物中心將由英特宜家來管理,宜家集團經營的仍然是購物中心中的宜家家居部分。
倚重中國市場
一直以來,宜家緩慢的市場拓展策略備受爭議。進入中國11年以來,宜家家居只開了7家店。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宜家發展中國供應商的速度,據悉,宜家在華采購量占其全球的采購份額已從2001年的14%增至2008年的近30%。中國已超過波蘭成為宜家第一大產品供應國。因此,有評價稱,宜家更多的只是將中國視為生產基地,而非重點市場。
但一場金融危機讓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在2009財年里,宜家全球門店銷售額同比大幅度放慢,增長僅為3%左右。在歐美的家居市場已日趨飽和,日韓地區又不適合宜家低價策略的同時,中國消費市場則逆市有了強勁表現。有分析稱,在更多外資瞅準了中國的商業地產時,宜家也認識到,依托商圈的上升空間要比單純開家居店高明得多。由此,宜家開始對中國市場有所倚重,并在更多領域尋求投資點。
英特宜家購物中心的拓展方式和宏大計劃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這種說法。
還有錢沒花掉
“在選擇城市、地塊的時候,我們是和宜家家居一同去選擇和評價的。”丁暉表示。據了解,北京和無錫兩地新項目的商業面積都在20萬平方米左右,招商品牌在300家甚至400家以上,停車位分別是7000個和6000個。
其實,北京和無錫只是IICG試水中國的第一步。
丁暉表示:“我們還有錢沒花掉,正在關注上海、武漢、杭州這樣的城市,以及考量在北京建第二個購物中心。”
業界猜測,如果之后轉為“植入”英特宜家購物中心的模式,宜家在中國的發展步伐有可能會加快。
但事實上,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選址的要求也很高,步調還要與宜家保持一致。丁暉告訴記者,光是為了打開上海這一目標市場,公司已在浦東、楊浦、寶山、大虹橋區域做了考察,但仍然在尋找店址。“我們不僅僅是想開一個購物中心,更想把它和宜家家居結合在一起。”
家居行業資深分析師馬文瑞認為,在新的運營模式嘗試前夕,宜家也面臨著潛在風險。比如購物中心內招租的數百商家能否與宜家并肩戰斗到底,把整個商圈的商氣營造起來。此外,購物中心選址在北京大興區西紅門,能帶來多少人氣也成為疑問。
對此,丁暉倒是顯得信心十足。“我們要在中國做成第一流的租金回報型購物中心。今天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選址在北京五環內,大家覺得有點偏,但如今這個地塊的周圍已經聚集了很多房產開發項目,何況我們開業是在2014年。”丁暉說,現在一個北京宜家店能吸引550萬人,但其在莫斯科的購物中心能夠吸引2500萬到3000萬人。未來英特宜家購物中心在北京的目標是至少2000萬的人流量。 (鳳凰網) 宜家 搜索更多相關帖子: 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