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inkshop.cn/web/Article_News.aspx?ArticleId=146335&word=
聯商網、《名牌時報·超市周刊》聯袂推出
■消費首次被列為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首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日前落幕。在會上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擴大內需不僅首次在五年規劃中獨立成篇,更被置于十大發展任務之首,這充分體現出中國極度渴望擺脫以往因過于重視GDP增速而形成的失衡增長路徑,力圖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綿綿不斷的內生動力。
點評:消費、投資、出口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內需有望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這對于國內零售企業來說是一個加快發展的新契機。
■商務部 擴大試點力拓“農超對接”
目前,商務部已累計支持了205個項目,據試點企業反映,通過“農超對接”,農民銷售農產品價格平均提高約15%,超市的售價下降15%,實現農民、消費者、企業三方受益。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推動生產與市場對接。” 今年商務部將大力推動以生產和市場對接為主要內容的“農超對接”工作。只有農民、消費者、企業三方受益,“農超對接”才有真實存在的意義。
點評:從2008年初開始,商務部即力推“農超對接”,此舉真正能起到富民強企的作用,而商務部意在抓住啟動內需的良機,借鑒與創新并舉,著實提高涉農流通領域的現代化指數。只有真正做到農民、消費者、企業三方受益,“農超對接”確實才有真實存在的意義。
■31家百強零售企業 觸網難得利
隨著網購的日益紅火,許多實體店也開始試水網絡。不過擁有開店經驗以及店面資源優勢的實體企業,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尷尬。據統計,今年上半年,2009年度連鎖百強企業中已有31家開展了網上零售業務。只不過,其整體銷售額在國內網購市場的占比不足1%。擁有諸多優勢的實體企業面對所取得的可憐“戰績”,其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點評:今年,連鎖百強企業中有31家“觸網”,但是成績卻差強人意,如何做到與傳統零售的差異化經營,是擺在這些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傳統零售商切忌:一網了之。
■資本關注零售企業
隨著國家內需政策的調整,與國內消費聯系最為密切的零售企業也吸引眾多資本的眼球,走向融資或上市的春天。于是零售企業獲得更多資本的關注就成為了企業發展的必然。毋庸置疑,資本的引進會解決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加速企業擴張,但是資本的短視與快速回報的要求也使得企業承擔了風險。
點評:零售企業的春天來臨,引來了風投的青睞,可是資本的到來也是一柄雙刃劍。我們在看到他們帶來的好處時,也應該警惕它的“副作用”。
■超市等不同業態零售企業涉足購物中心
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居民收入的增長讓消費者對購物場所的要求提高。其中中高收入群體數量逐漸增加,這些人是百貨和購物中心的主要消費人群,也是消費增長最快的人群。這使得傳統商超和百貨等零售企業,開始涉足購物中心、大型商業綜合體。
點評:消費需求的強勁增長,使得大批零售商開始開發購物中心打造各式“商圈”,并大力向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拓展。隨著我國城鎮化速度加快,購物中心開始跑馬圈地。
■零售業 一線員工掙得太少
十年前月工資為1000元,高薪使得家樂福很受歡迎;如今月工資為1300元,工資低成為許多員工跳槽的理由。零售業的低薪低門檻使得員工的流失率驚人,年流失率在20%被認為是合理水平。即便是加薪,其增長幅度和如今的高物價相比也顯得蒼白無力,更何況企業也不愿意為加薪“埋單”。月工資1200-1600元成為了零售行業的標準線,如何處理企業發展與員工忠誠度的關系成為了零售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點評:零售業的一線員工薪酬不高,且漲幅甚小,是不爭的事實,領導層在關注企業業績的同時,員工的利益也是需要擺在首位的。
■國美內戰 一場沒有“操守”的對決
國美內戰隨著“9.28”股東大會的落幕而暫告一段落,黃光裕所擔心的股票增發被否決,而陳曉也順利連任。這場黃陳之爭因為其特殊的含義被成為中國零售業上里程碑上的事件。無論是家族管理還是職業經理人模式,或是經理人的職業操守問題,抑或民族企業發展方向,都有太多的思考值得我們回味。
對于國美,暫息的兵戈之爭背后是否還蘊藏著更大的暗流,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無論是大股東還是貝恩,其初衷都是為了國美的利益。現在國美已經被蘇寧超越,國美是否會東山再起,我們拭目以待。
點評:一個經典商業案例,一場無厘頭的鬧劇,時至今日,國美的這場“內戰”還在延續,雙方談判進展不明朗,門店是否分拆尚無定論,未來極有可能會出現2家國美,對于國內家電連鎖業,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蘇寧 夢想超越沃爾瑪
2009年,蘇寧超越國美坐上了中國連鎖企業榜首的寶座,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超越沃爾瑪。當然現在二者的差距依然很大,不過從南京的一個小專賣店發展到如今擁有近1200家連鎖店的巨無霸,蘇寧也只用了20年的時間。差距其實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因為龐大的中國市場足以培育出能夠超越沃爾瑪的企業,并且時間不需要太長。“如果簡單換算,沃爾瑪可能要領先我們20年、30年,我覺得超越它不是不可想象的。”張近東堅信,未來的市場上有很多機會。
點評:蘇寧的戰略異常清晰:做多元化,做行業老大。據《2010胡潤零售富豪榜》統計結果,蘇寧的市值已經達到國美的近3倍。而蘇寧掌門人張近東亦蟬聯首富。正如張近東所言,未來的市場上有很多機會,我們會拭目以待!
■家樂福 收購與革新并重
隨著在中國開店總數規模和單店效益被沃爾瑪和大潤發超過,家樂福十多年來第一次從外資第一的寶座上跌落,并且一發不可收拾。隨著在全球的收縮,在中國的店面也受到很大影響。新管理層不得不大刀闊斧實行改革,一方面收購河北保龍倉,穩定軍心;另一方面回收店長權利,杜絕腐敗。不過此舉卻導致大量店長辭職,積極作用尚未顯現,副作用就已開始發作。不過,任何改革都有陣痛,家樂福到底能走多遠,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點評:雖然家樂福進行了在華首次并購,但并購保龍倉后,卻遭到部分供應商的抗議,延遲開業。目前,家樂福保龍倉已經在石家莊悄悄開新店,可以說,家樂福在中國遭遇到瓶頸,在全球市場同樣存在,如何處理好集權和分權的平衡等諸多問題,關系到家樂福未來的發展。
■聯華整合華聯收官 今年擬開500家店
歷時一年,聯華超市宣告與華聯超市完成重組整合,“轉型”為新聯華標超,至此,國內超市業最大并購案畫上句號。整合完畢后,聯華和華聯的標超業務已全部納入“新聯華”——上海聯華超級市場發展有限公司,實行雙品牌營運模式。整合后新聯華標超業態門店規模將突破3500家,銷售規模近50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標超企業。聯華總經理華國平則透露,今年公司計劃斥資6億元人民幣開500家門店,重點將開拓長三角地區。
點評:紛紛擾擾,歷時一年,這樁號稱國內超市業最大的并購案畫上句號,這艘超市航母終于邁上正規,今年計劃斥資6億開500家門店,未來重點拓展長三角地區,勢必會引發當地更慘烈的競爭。
(聯商網 諸振家 《名牌時報·超市周刊》王簫,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