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販擴大再生產的憂慮:何時不再看天吃飯 孟斯碩 別人叫他們老板,他們說自己就是“拉菜的”。 老張有一輛5噸載重的卡車,同行對此很羨慕,因為如果能擁有像老張這樣的卡車,已經是“非常掙錢”的菜販了。 但老張仍然想換輛大車。 “人家的大車一次可以拉二三十噸,拉一次就能掙很多錢。”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很多賣蔬菜的商販幾乎都和老張一樣,開著租來或自有的卡車,往返于全國各地,從農民手中直接購買蔬菜,然后集中到批發市場來賣,從而掙點差價。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CPI同比上漲4.4%,為年內首次突破4%,創25個月新高。食品價格“貢獻率”為74%,其中蔬菜價格漲了31%。 老百姓眼中的蔬菜一會兒一個價,事實上,像老張這樣的菜販也受到頗多困擾。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并沒有賺到豐厚的利潤。 賣蘿卜的老張談生意經 老張的老家在河南信陽,自家就產蘿卜,所以他主要拉蘿卜。老張有三個兒子,裝車卸車兒子們都可以干,再加上他們是河南本地人,省去了找“代收人”的開支,所以老張每拉一趟車,利潤相對比別人要高一點。 “代收人非常關鍵,如果沒有代收人,你就不知道這個村子誰家的菜好,收不上來好的菜,拉回來之后價格會差很多,要是賣不上價,這趟就白拉了。”另一個商販告訴記者,“一般代收人不會亂要價,他們每斤提成兩三分錢,這都是事前說好的,之后與農民的要價與還價,都是比較透明的。” “農民的要價主要看當年的收成,也看收菜車的多少。”老張告訴記者,如果進村的收菜車多,農民就會把價格稍微提一點,如果一段時間收菜車都比較少,農民的價格也就降下來了。 雖然油價、人力成本等價格上漲對菜價也有影響,但老張認為這些并不是影響自己利潤的主要因素。“水漲船高嘛,大家的成本都在上漲,攤到菜價上,每斤也就幾分錢。” 提及10月份一些地方的蘿卜價格出現比較明顯的上漲,老張說主要是由于夏季家鄉多雨,很多地都被雨水淹了,導致蘿卜減產比較多。“夏季蘿卜的成熟期是60到90天,冬季在三四個月以上,夏季蘿卜下來以后,很多拉菜的都不知道,也沒去拉,蘿卜的價格在那段時間就特別高。” 老張告訴記者,夏季蘿卜一般在0.5元/斤左右,10月份一度漲到1元/斤,這兩天有所回落,降到0.6元/斤左右。 今年以來,各地蔬菜價格一直處在高位運轉。1~10月份,北京新發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基本上是在比去年同期高出20%~30%的價位上運行。10月31日的加權平均價是1.31元/斤,去年同期是0.81元/斤。 “11月10日價格達到一個小高峰,蔬菜的加權平均價達到1.56元/斤。隨后價格開始逐漸回落。至18日,蔬菜加權平均價為1.42元/斤,降幅達到8.68%,回落比較明顯。”北京新發地統計部相關負責人劉通告訴記者。 “一般9、10月份,北京主要供菜的地區是河北北部、遼寧、內蒙古東北部等地區,進入12月份以后,供菜區域轉向河北南部、江蘇、河南等地區。此次大幅度降溫,使得北方供菜區域的蔬菜產量大幅下降,而南方供菜區域的蔬菜還未長成熟,就形成了供菜缺口,推動價格上行。”劉通告訴記者。 各地攻堅“餐桌”維穩 天氣因素、游資涌入……這些都是推動蔬菜價格上漲的因素。 民以食為天。 從上周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到“國十六條”(《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出爐,再到連日來各部委聯動,價格維穩已經成為當前宏觀調控的一大重點。 按照“國十六條”的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要在11月底前將貫徹落實通知的情況報告國務院。國務院將組織督察組赴各地調查了解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和市場物價情況。 商務部最新發布的商務預報監測顯示,上周商務部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漲幅繼續縮小,生產資料價格小幅回落。 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周(下同)下降2.6%,降幅擴大1.8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上周六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指出,由于蔬菜價格上漲的慣性系數比較小,一般蔬菜價格周期為2個月,之后很容易平抑。 “我們認為,物價很快會回落到3%,但明年仍會在較高的水平上。”劉元春判斷。 “如果從一個較長的維度來看,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加快,城市規模也在加大,一方面是耕地的減少對供應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運輸半徑的增加,兩方面都會推動食品價格逐漸上漲。”中國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告訴記者。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 每天為明天 |